这也是张校长为什么强硬的锁上了多媒体教室的原因。
    找不到解决方法,所有人都泱泱的,连张校长也不例外。
    他刚刚学会了怎么开机,怎么上网,怎么使用微信,怎么用电脑看新闻,但就因为是他锁的多媒体教室,所以他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不能再碰电脑。
    “这都叫什么事,婷婷花了那么多钱买的设备,就要白丢在这里了……”
    江昭辉扒拉着碗里的煮面片,有点食不下咽。
    当初捐献的那三万多善款,买完了校服和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后就剩下几百块,他们批发了一些饼干糖果作为孩子们上课的奖励,没有剩下一分。
    这些钱的明细都公示给了网上的网友们,所有的花销都进行了直播,但网上还有有些人认为给山村小学的孩子们买校服、拉什么网线开直播是“沽名钓誉”,纯粹糟蹋钱。
    为了堵上他们的嘴,所有人都很努力的想要做出一番成绩,秦朗这么一个胖子冒着危险爬上爬下又布线又四处请教,也都是为了维护黛文婷的声誉。
    “都是好孩子,为什么他们的父母不愿意和他们视频呢?”
    黛文婷和大部分人一样,是在家庭和美的环境下长大的,所以格外不能理解这种“残忍”。
    “因为害怕吧。”
    昏暗的灯光里,杜若垂着眼眸,“如果这些孩子是开开心心,带着笑脸和父母视频的,可能他们压力也没那么大。但大部分孩子一见到父母的脸就哭出来了,还有些唯恐下次见不到父母了,什么话都一咕噜说出来了,他们心里也紧张……”
    孩子们长期缺乏倾诉的对象,于是就造成了这种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的急迫感,而这种情感需求是向本身拥有就少的人去索取他们没有的东西,只会让他们落荒而逃。
    “哎,别想了,睡吧。”
    江昭辉看一眼时间,都十点半了,几个同伴还愁眉苦脸的,只能赶他们去睡觉。
    “明早还要上课呢。”
    各自散去,可回到宿舍,他们依然辗转难眠,苏丽和黛文婷被窝里手机的灯光依然幽幽地亮着。
    相对于性格更加内敛的杜若和秦朗,苏丽和黛文婷都不是能憋得住话的人。
    黛文婷是在群里和自己的粉丝们倾诉眼下遇见的困难,她刚刚当支教老师,以前也没有支教经验,但因为上次直播的事,她的群里加了不少有支教经验的新粉丝,还有一些现在正在当老师的,正好向他们取取经。
    苏丽吐槽的群则是他们城市好多个学校联合起来的支教群,整个群里人加起来有好几百人,每天都特别热闹,大部分是去各个地方支教的老师在群里传授经验或者吐槽乡下风气的。
    支教的地点很多都十分偏僻,城市里的孩子大都是夜猫子,到了这点还有一堆人没睡,再加上农村娱乐活动少,更是除了刷刷手机不知道干什么的,于是苏丽的诉苦一发出来,就引起了一群老师的关注,七嘴八舌的给她出主意。
    “一个个打电话,教他们用微信啊!”
    “当着面说不出来话,你们可以用手机录音放给孩子听,鼓励这些孩子继续读书嘛!”
    “不是要搞直播吗?微信天天更新孩子们的朋友圈,熟悉了自然就会想孩子了!”
    “不就是没有人视频吗?咱们群这么多人,多的是想和孩子们视频的。他们爸妈不跟他们唠嗑,咱们唠!”
    当看到最后一条时,苏丽一怔,突然从床上一跃而起。
    “苏丽,你干嘛?”
    黛文婷被带起的冷风扇到,裹了裹被子。
    “夜里这么冷,你小心感冒!”
    “你们小学交过笔友没有!”
    苏丽的眼睛在手机微弱的灯光下仿佛像是闪着光一般。
    “什么笔友……”
    大半夜的,提什么笔友,黛文婷懵了。
    “我四五年级那时候,特别流行交笔友,就是那种在报纸和月刊后留下联系方式,互相写信的。我最多的时候,同时交了四五个笔友,有一个就是偏远山区的,三个月才能来一封信那种,但是我们一直联系到现在。”
    苏丽情绪激动,又急又快地说,“我想要当支教老师就是受他的影响,他会交笔友,就因为当年山村小学的孩子没有多少对外沟通的渠道,去支教的老师帮他们在报纸和刊物上刊登他们的信息,给他们找笔友。我那个笔友后来考去了县里读书,现在大学都毕业了,他那一届交了笔友的孩子,基本都考出了山区……”
    “可是现在已经没有人写信了啊。”
    黛文婷大概听懂了,在被子瑟缩了下,嘟囔着,“可是写一封信寄出去一来一回要好久哟,还要买邮票……”
    “但是我们现在有网了啊!”
    苏丽激动地挥舞着自己的手机。
    “我们可以让没有寄托的孩子们和愿意与他们聊天的人视频啊!我们还可以教他们怎么发邮件!”
    第50章 这头VS那头
    苏丽性子直率,做事毛躁,是出了名的急性子,但这个性子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行动力高。
    她不过是粗粗有了个想法,大晚上都不睡觉了,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写出一个“和大山里孩子面对面”的策划稿,第二天一早发到他们的小群里,请几个同伴帮着参详。
    这个活动并不复杂,就是仿照当年风靡一时的“笔友”,请人来和孩子们视频,聊一聊大山外面的世界,聊一聊孩子的烦心事,和孩子通一通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