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似乎早有所料,面上没有露出几分意外来。
宋韶仁在质子府先入为主,对福南音的真面目后知后觉,可此刻才忽然意识到圣人同意一个敌国质子回到故国又命他从旁辅之的用意——并非是为了给太子铺路,而是当真知道福南音有这个能耐。
冯内侍手捧着那卷明黄圣旨,待宋将军将话说完,却仍然立在原地一动未动。
他不上前,宋将军自然不敢接旨,只是目光迟疑地朝着上首的方向望了一眼。
圣人似乎是听倦了,老迈的身子斜靠在龙椅上,手上还端着碗提神的酽茶,只有那双矍铄的眼睛盯在宋韶仁的身上,打量着,等待着。
后者被看得冷汗涔涔,但他比刘医工识时务,亦是有人提点。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经了内侍的手,恭恭敬敬呈到圣人面前。
李裴亲笔手书——国师怀孕七月,生了。
纸张翻阅的声音成了寂静殿中唯一一点动静,宋将军一颗心砰砰直跳。
临行前太子说,若是圣人问起,就将这封信呈上去;若是不问……那就烧了。彼时宋韶仁不明所以,以为太子心中偏向的是后者,却不知刚好相反。
他还问:“殿下这是孤注一掷,想在这个当口逼圣人答应?”
信厚厚一叠,从这孩子是如何怀上的,到那日生产,生怕看得人不知道两人这一路有多不容易。只是尽管国师在漠北之事上立了大功,男人生子便是犯了皇家大忌,他作为大明宫的禁卫,自然对多年前的某件辛秘略有耳闻,知道一旦国师怀孕生子之事入了圣人耳朵,怕是再大的功劳也……
可太子却像并不在意,扯着嘴角道:“叫圣人看仔细些,到时候皇长孙的百日宴上,还等着这位皇祖父给起个好名字。”
圣人果真看得很慢,很仔细。只是越看,面色便越沉,直到看完最后一个字,那口气才长长呼了出来。
宋将军求情的话已经到嘴边了。
只是头顶的雷霆暴怒并没有出现,晴空万里,面上甚至带隐隐带了几分欣喜和感慨。
生了……
这是李家的皇长孙,亦是宁家的后人。
从前他与宁胥做不到之事,他们的儿子做到了。只是……
信纸上沾了圣人手心的冷汗,边缘处有些潮湿——牢狱之灾,高烧不退,马背颠簸,城楼高坠,战场冷箭,又是早产……
好家伙,他这个好孙孙在爹胎里便经了九九八十一难,想来是个有后福的,日后怕是要比李裴更能折腾。
半晌,满心复杂的圣人忽然想起了什么,朝着一旁的冯内侍吩咐了句:“传钦天监,礼部的人来见朕……”
钦天监!
当初那位驸马死前亦是由钦天监定的罪,难道圣人还是要对国师动手吗?
他慌忙跪在了地上,正要开口请求,龙椅上的人似乎改了主意,“罢了……”
一口气还未来得及松,
“今天太晚,明日再说。”
圣人话音落下,正瞥见忽然跪在地上的新任金吾卫上将军,微怔,蹙眉道:“怎么还没退下?”
显然是将殿中这个突兀的人给忘了,他一摆手,便将满脸惊疑不定的宋韶仁带着那张来之不易的右迁圣旨赶出了立政殿。
虽说灭漠北之事早已通过各种途径传回了长安,可不论坊间如何闹,当西北军的副帅
何俾在大朝会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上缴了兵符以及漠北的王印之时,就如盖棺定论一般,众人心中那份震动才真正发了出来。
没有什么比开疆拓土更能证明一个帝国的强盛,一位君主的开明。这是无上的功勋,后世有为,不负宗庙。
朝中三跪九叩,一片歌功颂德。
只是当这些声音轻了,弱下来,有些人便觉察出了什么来——
似乎何将军方才说,此次带兵大胜,绞杀漠北王的主帅是……太子?可一个月前在这大殿之上亲手接过圣人兵符的不是临淄王吗?
这太子明明已经不知所踪几个月了,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漠北?
有人便问:“何将军是不是搞错了,灭漠北之人该是临淄王殿下吧?”
何俾面上带了几分古怪,反问:“虎符始终在太子手中。临淄王?本将从未见过什么临淄王。”
那人一愣,先朝着前面的柯侍郎看了一眼,见其低着头垂着眼不发一言的模样,无法,又朝着龙椅上看去。
众臣工皆朝着龙椅上看去——却见圣人坐得四平八稳,面上端得无波无澜,像是对何俾此言的默许。
众人彻底愣住了。
若是带兵的是太子殿下,那么临淄王又去哪了?毕竟如今漠北大捷,不论谁是主帅,总要回来一个才是……
大殿上原本高涨的气氛忽然变得有几分微妙。太子阵营中的臣子不明所以,临淄王一党的又惊惧不定,方才还热闹的殿中竟忽然变得噤若寒蝉。
直到一份冗长的圣旨被内侍用尖锐的嗓音一字一句念了出来——论功行赏也分先后,能在金殿上宣的,都是头功。
名字不多,众人跪在地上听着,心头各有思量。
直到那个名字响起时,有人倒吸一口冷气——
福南音。
漠北国师福南音!
几乎是同时,那些臣子们目光皆聚到了柯顺哲的身上。那个背影,伏在地上静静聆听圣旨,从头到尾头都不曾抬起,即便是听到了紧跟在名字后面的那个官职。
宋韶仁在质子府先入为主,对福南音的真面目后知后觉,可此刻才忽然意识到圣人同意一个敌国质子回到故国又命他从旁辅之的用意——并非是为了给太子铺路,而是当真知道福南音有这个能耐。
冯内侍手捧着那卷明黄圣旨,待宋将军将话说完,却仍然立在原地一动未动。
他不上前,宋将军自然不敢接旨,只是目光迟疑地朝着上首的方向望了一眼。
圣人似乎是听倦了,老迈的身子斜靠在龙椅上,手上还端着碗提神的酽茶,只有那双矍铄的眼睛盯在宋韶仁的身上,打量着,等待着。
后者被看得冷汗涔涔,但他比刘医工识时务,亦是有人提点。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经了内侍的手,恭恭敬敬呈到圣人面前。
李裴亲笔手书——国师怀孕七月,生了。
纸张翻阅的声音成了寂静殿中唯一一点动静,宋将军一颗心砰砰直跳。
临行前太子说,若是圣人问起,就将这封信呈上去;若是不问……那就烧了。彼时宋韶仁不明所以,以为太子心中偏向的是后者,却不知刚好相反。
他还问:“殿下这是孤注一掷,想在这个当口逼圣人答应?”
信厚厚一叠,从这孩子是如何怀上的,到那日生产,生怕看得人不知道两人这一路有多不容易。只是尽管国师在漠北之事上立了大功,男人生子便是犯了皇家大忌,他作为大明宫的禁卫,自然对多年前的某件辛秘略有耳闻,知道一旦国师怀孕生子之事入了圣人耳朵,怕是再大的功劳也……
可太子却像并不在意,扯着嘴角道:“叫圣人看仔细些,到时候皇长孙的百日宴上,还等着这位皇祖父给起个好名字。”
圣人果真看得很慢,很仔细。只是越看,面色便越沉,直到看完最后一个字,那口气才长长呼了出来。
宋将军求情的话已经到嘴边了。
只是头顶的雷霆暴怒并没有出现,晴空万里,面上甚至带隐隐带了几分欣喜和感慨。
生了……
这是李家的皇长孙,亦是宁家的后人。
从前他与宁胥做不到之事,他们的儿子做到了。只是……
信纸上沾了圣人手心的冷汗,边缘处有些潮湿——牢狱之灾,高烧不退,马背颠簸,城楼高坠,战场冷箭,又是早产……
好家伙,他这个好孙孙在爹胎里便经了九九八十一难,想来是个有后福的,日后怕是要比李裴更能折腾。
半晌,满心复杂的圣人忽然想起了什么,朝着一旁的冯内侍吩咐了句:“传钦天监,礼部的人来见朕……”
钦天监!
当初那位驸马死前亦是由钦天监定的罪,难道圣人还是要对国师动手吗?
他慌忙跪在了地上,正要开口请求,龙椅上的人似乎改了主意,“罢了……”
一口气还未来得及松,
“今天太晚,明日再说。”
圣人话音落下,正瞥见忽然跪在地上的新任金吾卫上将军,微怔,蹙眉道:“怎么还没退下?”
显然是将殿中这个突兀的人给忘了,他一摆手,便将满脸惊疑不定的宋韶仁带着那张来之不易的右迁圣旨赶出了立政殿。
虽说灭漠北之事早已通过各种途径传回了长安,可不论坊间如何闹,当西北军的副帅
何俾在大朝会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上缴了兵符以及漠北的王印之时,就如盖棺定论一般,众人心中那份震动才真正发了出来。
没有什么比开疆拓土更能证明一个帝国的强盛,一位君主的开明。这是无上的功勋,后世有为,不负宗庙。
朝中三跪九叩,一片歌功颂德。
只是当这些声音轻了,弱下来,有些人便觉察出了什么来——
似乎何将军方才说,此次带兵大胜,绞杀漠北王的主帅是……太子?可一个月前在这大殿之上亲手接过圣人兵符的不是临淄王吗?
这太子明明已经不知所踪几个月了,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漠北?
有人便问:“何将军是不是搞错了,灭漠北之人该是临淄王殿下吧?”
何俾面上带了几分古怪,反问:“虎符始终在太子手中。临淄王?本将从未见过什么临淄王。”
那人一愣,先朝着前面的柯侍郎看了一眼,见其低着头垂着眼不发一言的模样,无法,又朝着龙椅上看去。
众臣工皆朝着龙椅上看去——却见圣人坐得四平八稳,面上端得无波无澜,像是对何俾此言的默许。
众人彻底愣住了。
若是带兵的是太子殿下,那么临淄王又去哪了?毕竟如今漠北大捷,不论谁是主帅,总要回来一个才是……
大殿上原本高涨的气氛忽然变得有几分微妙。太子阵营中的臣子不明所以,临淄王一党的又惊惧不定,方才还热闹的殿中竟忽然变得噤若寒蝉。
直到一份冗长的圣旨被内侍用尖锐的嗓音一字一句念了出来——论功行赏也分先后,能在金殿上宣的,都是头功。
名字不多,众人跪在地上听着,心头各有思量。
直到那个名字响起时,有人倒吸一口冷气——
福南音。
漠北国师福南音!
几乎是同时,那些臣子们目光皆聚到了柯顺哲的身上。那个背影,伏在地上静静聆听圣旨,从头到尾头都不曾抬起,即便是听到了紧跟在名字后面的那个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