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这奢华的衙门,朱瞻基并没有想要搞一番廉政风暴,因为太监们也就只有这一点追求了。

    想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哪有这样的好事!

    他们虽然贪,但是最起码他们忠诚,在很多时候,太监们比文人们更值得信赖。

    只要不是因私废公,朱瞻基也不介意宽容一点。

    在大堂上坐下,余先就凑了过来,轻声问道:“殿下,是先进午膳,还是先接见外臣?”

    “先见一见地方官员吧,把接见的名单呈jiāo给金太监,让他再选一遍。”朱瞻基喝了一口正宗的太平猴魁问道:“浙江布政司,按察司有人过来吗?”

    “王维新,葛成得了殿下指令,不敢前来,但是依旧派了下属向殿下问安。不过两浙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夏留原亲自从杭州府过来了。”

    两浙都转运使司是明初设置,掌两浙盐政。下辖嘉兴、松江、宁绍、温台四分司。

    设都转运使一人,从三品,同知一人,从四品,副使一人,从五品,判官无定员,从六品,及经历司经历、知事、各盐课司、盐仓、批验所大使、副使等职。

    同知、副使分司进行管理,总于都转运使,所产盐行销南直隶江南诸府州及浙江全境。

    朱瞻基当初只是令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王维新,提刑按察使葛成不必前来拜见,却疏忽了这个都转运使夏留原。

    他既然亲自到了,朱瞻基于情于理都该接见一番,毕竟这也是以为从三品的地方大员。

    不过,虽然要见,朱瞻基还是要把话说明白。“既然来了,就见上一见。不过孤尚未亲政,此番不谈公务。另传令下去,孤此番是为了出海而来,在宁波只谈商业,不谈公务,地方官员只是见上一见,着重安排商人代表来见。”

    这话是说给朱棣和朱高炽听的,不管他想要干什么,最起码在态度上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不会逾越。

    而有了这样的表态,下面的人来拜见他的时候,也能掌握住分寸,不会因为掌握不好对朱瞻基的巴结分寸,让两位长辈难堪。

    金阔这一次旧地重返,可谓是衣锦还乡。

    永乐七年,他身为朱瞻基最重视的大太监,被委以重任,担任了宁波市舶司的镇守使。他原籍余姚,本来就是宁波府人,这也是他当初能够担任这个职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宁波期间,他兢兢业业,很好地完成了朱瞻基让他控制商业,拉拢商户的任务,并且将大明与属国之间的一系列商业运作过程都很好地掌握了住。

    但是永乐十二年的那场欺君的谋划,他一下子跌入了人生的低谷,甚至差点被朱棣摘下了脑袋。

    虽然最后朱棣放过了他,但是这完全是因为太孙保住了他。

    他还因祸得福,晋升了十二监都知监的大太监。

    但是那整整一年,他一直提心吊胆,生怕朱棣发现他跟太孙是在欺骗他,根本没有“麦哲lun”这个人,那个地球仪是太孙自己雕刻出来的。

    一直到石见银山被发现,他才真正安全了下来。因为“事实”证明,所有的一切都是真的。

    连仿刻地球仪的工匠都没有被处死,他就更安全了。

    再然后,他成为了宫中二十四大太监之一,还成为了兴庆宫的总管,也成为了太孙最重视的手下。

    经历了一年的低潮,他否极泰来。

    这次出海,他担任了舰队的商业大总管,手里控制的物资和金钱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人。

    他也距离偶像郑和的地位,更近了。

    郑和是大明每一个内侍的偶像,也是所有内侍都想成为的英雄。

    他文韬武略无一不精,作战勇敢,深受皇上的重视。要不是他对宫中权力没有兴趣,一心想要在四海扬威,根本轮不到王彦这个司礼监大太监成为宫中第一人。

    如今的大明属国五十有三,郑和几乎无人不晓,据说在南洋,还有人为他立了生祠,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而殿下也对他信赖有加,不仅在东征期间封他为副帅,更是因此得以封公,从此脱离内侍行列,成为大明数得上的武将勋贵。

    如今他在京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