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花为聘[红楼]_分节阅读_93
宫花为聘[红楼] 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
贾赦便是如此,贾赦还曾经是老义忠亲王的伴读呢。也亏得贾赦在读书上的天资有限,本身就不是老义忠亲王那一圈子里的核心人物,加上太上皇还记得贾代善的功劳,这才逃得一命,却也不得不做了许多年家里的吉祥物,不但把自家的管家大权交给了外人,就连儿女的不得亲近。
跟贾赦这样逃得性命还能够享受荣华的终究是极少数。好比王熙凤的父亲王子胜,那可是早就没了,甚至连儿女都知道托付给了弟弟。
还有史家,史湘云的祖父的死也有蹊跷,甚至还搭上了史湘云的父母的命,这才保住了史家。
这就是贾史王薛四家的隐秘,只是不曾外道罢了,当然,跟贾琦这样后来出生的小辈大多也是不知道的。
以前的贾琦也不知道,就是现在,贾琦也不过是因为在宫里呆得久来了,又是参知政事,宫里的书库对他开放,这才隐隐知道了一点而已。
但是,知道是知道,这些年史家对他们贾家隐隐的排斥和疏离,贾琦都看在眼里。所以,在看到忠靖侯夫人以及坐在忠靖侯夫人身边,不时地偷看自己的史家二姑娘,贾琦的神色可不算好。
贾琦就是再眼瞎,女儿怀春的模样,他还是知道的。相当今天是忠靖侯的一周年,忠靖侯的这个女儿竟然这么看自己,贾琦别说有多不舒服了。
贾琦借口还有公务,不过是在忠靖侯夫人面前打了个转儿就走了。等他晚间从邢夫人的嘴巴里面知道了原因之后,整个人都傻了。
王熙凤见状,连忙道:“四弟放心,这件事我已经打听过了,是云丫头牵的线。”
邢夫人道:“云丫头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外头不知道,她现在我们家住着,会不知道老四媳妇的真实情况?要不是凤丫头反应快,我还蒙在鼓里呢。”
王熙凤道:“也是太太养得好儿子。如果不是四弟有本事,谁家会这么没脸没皮地巴上来?这世上可从来就没有女人家向男方家里提亲的。”
贾琦见状,道:“母亲,这件事情,您还是需要跟老太太打声招呼。至于史家,他们家原本就跟我们家久不往来了,就是如今的这点子亲戚情分,也是看在老太太的面儿上。这种事情,儿子也不方面出面,就劳烦母亲和嫂子了。”
贾琦邢夫人王熙凤都不认为这能出什么事儿。
毕竟只要等国孝过去林黛玉再度出现在京师的社交圈之中,这种谣言就会不攻自破。
所以贾琦不过是当做一场笑话。眼下他正在为山东那边的盐场的事儿跟朝廷扯皮呢。
对于贾琦来说,煮盐法哪里有晒盐法来得好?煮盐法需要大量的铁锅,而这些铁如果用来铸造兵器,绝对能够让大魏的军队战斗力上升一个台阶。另一方面,在提高产量方面,晒盐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是朝中有许多官员并不赞同。他们觉得,盐是多了没有错,可这么多的盐能卖到哪里去呢?如果是卖到草原上去,那跟资敌又有什么两样。而贾琦却认为,用经济手段,一样可以打击敌国的制盐业,比方说朝鲜。如果朝鲜的盐和粮食生产都拿捏在朝廷的手里,朝廷还敢生异心吗?
贾琦跟那些大臣们在朝堂上吵成一团,当然,也不是没有人站在贾琦的那一边,至少,做过盐运使的几个官员,还有御史台不少御史都表示了赞同。而少帝也第一次知道,原来扬州巡盐御史和扬州知府这两个位置被称为官场绞肉机。
事后,少帝在福宁殿里跟贾琦私下交谈的时候,表示自己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情。
贾琦就这样道:“万岁,朝廷需要大量的银钱。眼下黄河以北大量的人口都集中在臣的手中,如果朝廷没有挣钱的营生,百姓是不可能走出臣的庄子和作坊的。晒盐法,是一个短期内能够让朝廷获得大量的收益,同时,也让……”
“朕知道了。”少帝止住了贾琦的话,“就按照爱卿的意思去做吧。不过,皇祖父也只说,只允许在烟台设立晒盐场。”
其实,要建晒盐场,事先进行调查是必须的,不过,太上皇既然开口了,贾琦也只能顺从。只要与晒盐场,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朝廷自然就会有大量的税收。同样,伴随着盐业的繁荣,也会为山东带来大量的人口。
再者,山东也比江苏、浙江等地更适合晒盐。
在沪州府的时候,贾琦就想着弄晒盐场,如今皇帝都同意了,他自然不会拖延。天知道,这盐场不过是个开头,他还有许多事儿需要这盐场呢。
贾琦忙着给朝廷挣钱去了。
就跟世宗皇帝还在的时候一样,他的任务似乎就是给朝廷挣钱。而这种对于别人来说很困难的事儿,对于他来说总是很容易,只要朝廷放手,给他足够的权限。
等他把盐场弄出来,拿着漂亮的成绩跟皇帝交差的时候,太上皇忽然召见了他,还旁敲侧击地问他,家里有没有给他定亲。
贾琦当时就愣住了。
什么?
贾琦这才发现不对,连忙向太上皇请罪,表示自己已经结婚了,妻子刚刚给自己生了儿子,自己也没有休妻的意向。
反正当时太上皇的神色很不好看,不过太上皇好歹还记着不能跟贾琦翻脸,也不能为了这样的理由治贾琦和林黛玉的罪。
过了不久,当史家两房保龄侯府和忠靖侯府被抄家的消息传来,贾琦的心中隐隐有种石头落地的轻松感。
虽然最后史家以抄家、贬为庶民为结局,可前保龄侯夫人和前忠靖侯夫人哪里接受得了这样的结果,少不得吵上贾家来。
当她们看到好好的林黛玉,再看到贾琦跟林黛玉鹣鲽情深的模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不过是被史湘云又坑了一次而已。
第52章
史家闹上门的时候,贾琦正跟林黛玉显摆新式纺纱机呢。
大魏不缺能人,更不缺优秀的工匠,只要一个契机,只要发明能够带来利益,技术就会迅速地更新换代。这次送到贾琦面前的纺纱机就是如此,一排足有五十个纱锭,完全依靠水力运转,等闲人家根本就用不上这个玩意儿,下面的工匠就送到了贾琦的面前。
看着眼前这个大玩意儿,林黛玉道:“可惜了,这东西只能在水边用。”
贾琦道:“也不是坏事儿,不过是别人用不起,只有我们这样的人家才能够用得起而已。这纺纱的女工也可以抽调出来做别的。不管怎么样,在这一块儿的本钱是省下来了,出产却是有增无减,别的地方的出产也会随着人手的增加而增加。除了这些女工需要调整之外,却能够提高我们的收益,让我们有更多的钱财开辟更多的路子招收更多的人。”
“这上面,你是做惯了的,你既然心里有数儿,我又何必多言?”林黛玉笑道,“我只是觉得,这种大机器用起来可不容易。除非有人教,否则谁能使唤起来?可谁又愿意轻易地把自己的绝活交给别人?”
说到最后,林黛玉的脸上也出现了迟疑。
贾琦立刻道:“姐姐可不是说道点子上了。这事儿我方才也在想呢。至少,至少这种大机子要有十分详细的说明书,还有,下面的女工必须读书识字。这样,就容易了。”
“阿琦,你的意思是,让下面的女工读书吗?”
贾琦道:“女子读书识字本是大势所趋。再者,她们又不用参加科考,所以不用把说文解字上的数万字都应用自如,大约白话常用的五六千字都掌握了就行。”
林黛玉道:“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贾琦道:“容易不容易,倒是其次。有些事儿总是要有人去做的。其实早两年我就想过,弄个蒙学堂,让下面的男娃子女娃子都去读书,反正五六岁的孩子也做不了什么,还不如让他们读书识字,等三年下来,掌握了三四千常用字,能看个契约,会简单的算术,也就差不多了。上了十岁呢,就可以细分了,为人精细谨慎的,可以往账房这个路子上发展;心灵手巧的,可以往工匠这个路子发展;脑子灵活,手也巧的,说不定还能够给我们弄些这种大家伙呢!”
其实,贾琦早就有这个意识,想为华夏开启民智。贾琦也想弄个为什么五年义务教育,可没有办法啊,义务教育需要人力财力物力,又哪里是个小数目?可以说,真的想弄什么义务教育,就跟再交一份人丁税差不多。
如今的人丁税都已经让贾琦有些喘不过气来了,再弄五年义务教育,贾琦肯定是没有这么多钱的,就是下面的百姓,看见孩子都十一二岁了还在学堂里,还要家里养着,心里怕是也要嘀咕的。
所以,三年的学堂,认得几千个字,差不多了。
无论是手里的财力还是世情,也只能够让贾琦做到这一步而已。
要想开民智,就要有教材。
林黛玉知道,自己又要开始忙了。因为身为参知政事的贾琦肯定抽不出这么多时间来弄这个,至于下面的人,也许能够借到下面的那些清客幕僚们的力,但是这些清客们未必会把握好这里面的分寸,毕竟,这个时代的很多先生,大多都希望看到学生们科举高中从此平步青云为他们这些老师争光,开明的老师不是没有,但是,再开明的老师,看到这些学生们日后竟然不是进入官场,而是走入工坊,怕是会有意见。
毕竟,人都是要脸的,
毕竟,老师也是要吃饭的。
如果教出来的学生都进了工坊,只怕那些老师的名声也会遭到损害,情况严重的话,很可能让这些先生们因此断了生计。
林黛玉把自己的忧虑告诉了贾琦,贾琦想了想,道:“既然这样,那我们给那些先生养老吧。”
养老金制度而已。当然,不可能完全照搬后世的,这里面的细节还需要推敲。还有那些工人,伤残的、老弱的,也要照顾到。
这水利纺纱机都出来了,那么,距离职业工人还会远吗?如果职业工人都有了,那距离工业革命还会远吗?
从庄子上回来,林黛玉跟贾琦两个的脑子都没有停过,他们身边的朱鹭和静鹤两个则抱着速记的板子运笔如飞。她们记录下来的内容,以后都会用上。
回到家里,得到丫头们的通报,贾琦和林黛玉才知道史家人来了。
见林黛玉疑惑,贾琦少不得将原因告诉了林黛玉。
林黛玉惊讶万分:“这么说来,是云妹妹传出了谣言,结果史家信以为真,还把这个消息宣扬了出去,才有了太上皇……”
贾琦点了点头,道:“没错。”贾琦左右看了看,低声道:“人都是要脸的,虽然太上皇旨意没有下,也没有闹出什么笑话来,可是太上皇都来问我了,可见小部分人是知道的。太上皇哪里不恼的?宝二哥哥是白身,云姐姐既然嫁给了宝二哥哥,她也是个平民。太上皇怎么可能找一介平民的麻烦?史家,终究是替云姐姐受了难。”
林黛玉叹息了一身,道:“云妹妹怎么能这么糊涂!”
贾赦便是如此,贾赦还曾经是老义忠亲王的伴读呢。也亏得贾赦在读书上的天资有限,本身就不是老义忠亲王那一圈子里的核心人物,加上太上皇还记得贾代善的功劳,这才逃得一命,却也不得不做了许多年家里的吉祥物,不但把自家的管家大权交给了外人,就连儿女的不得亲近。
跟贾赦这样逃得性命还能够享受荣华的终究是极少数。好比王熙凤的父亲王子胜,那可是早就没了,甚至连儿女都知道托付给了弟弟。
还有史家,史湘云的祖父的死也有蹊跷,甚至还搭上了史湘云的父母的命,这才保住了史家。
这就是贾史王薛四家的隐秘,只是不曾外道罢了,当然,跟贾琦这样后来出生的小辈大多也是不知道的。
以前的贾琦也不知道,就是现在,贾琦也不过是因为在宫里呆得久来了,又是参知政事,宫里的书库对他开放,这才隐隐知道了一点而已。
但是,知道是知道,这些年史家对他们贾家隐隐的排斥和疏离,贾琦都看在眼里。所以,在看到忠靖侯夫人以及坐在忠靖侯夫人身边,不时地偷看自己的史家二姑娘,贾琦的神色可不算好。
贾琦就是再眼瞎,女儿怀春的模样,他还是知道的。相当今天是忠靖侯的一周年,忠靖侯的这个女儿竟然这么看自己,贾琦别说有多不舒服了。
贾琦借口还有公务,不过是在忠靖侯夫人面前打了个转儿就走了。等他晚间从邢夫人的嘴巴里面知道了原因之后,整个人都傻了。
王熙凤见状,连忙道:“四弟放心,这件事我已经打听过了,是云丫头牵的线。”
邢夫人道:“云丫头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外头不知道,她现在我们家住着,会不知道老四媳妇的真实情况?要不是凤丫头反应快,我还蒙在鼓里呢。”
王熙凤道:“也是太太养得好儿子。如果不是四弟有本事,谁家会这么没脸没皮地巴上来?这世上可从来就没有女人家向男方家里提亲的。”
贾琦见状,道:“母亲,这件事情,您还是需要跟老太太打声招呼。至于史家,他们家原本就跟我们家久不往来了,就是如今的这点子亲戚情分,也是看在老太太的面儿上。这种事情,儿子也不方面出面,就劳烦母亲和嫂子了。”
贾琦邢夫人王熙凤都不认为这能出什么事儿。
毕竟只要等国孝过去林黛玉再度出现在京师的社交圈之中,这种谣言就会不攻自破。
所以贾琦不过是当做一场笑话。眼下他正在为山东那边的盐场的事儿跟朝廷扯皮呢。
对于贾琦来说,煮盐法哪里有晒盐法来得好?煮盐法需要大量的铁锅,而这些铁如果用来铸造兵器,绝对能够让大魏的军队战斗力上升一个台阶。另一方面,在提高产量方面,晒盐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是朝中有许多官员并不赞同。他们觉得,盐是多了没有错,可这么多的盐能卖到哪里去呢?如果是卖到草原上去,那跟资敌又有什么两样。而贾琦却认为,用经济手段,一样可以打击敌国的制盐业,比方说朝鲜。如果朝鲜的盐和粮食生产都拿捏在朝廷的手里,朝廷还敢生异心吗?
贾琦跟那些大臣们在朝堂上吵成一团,当然,也不是没有人站在贾琦的那一边,至少,做过盐运使的几个官员,还有御史台不少御史都表示了赞同。而少帝也第一次知道,原来扬州巡盐御史和扬州知府这两个位置被称为官场绞肉机。
事后,少帝在福宁殿里跟贾琦私下交谈的时候,表示自己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情。
贾琦就这样道:“万岁,朝廷需要大量的银钱。眼下黄河以北大量的人口都集中在臣的手中,如果朝廷没有挣钱的营生,百姓是不可能走出臣的庄子和作坊的。晒盐法,是一个短期内能够让朝廷获得大量的收益,同时,也让……”
“朕知道了。”少帝止住了贾琦的话,“就按照爱卿的意思去做吧。不过,皇祖父也只说,只允许在烟台设立晒盐场。”
其实,要建晒盐场,事先进行调查是必须的,不过,太上皇既然开口了,贾琦也只能顺从。只要与晒盐场,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朝廷自然就会有大量的税收。同样,伴随着盐业的繁荣,也会为山东带来大量的人口。
再者,山东也比江苏、浙江等地更适合晒盐。
在沪州府的时候,贾琦就想着弄晒盐场,如今皇帝都同意了,他自然不会拖延。天知道,这盐场不过是个开头,他还有许多事儿需要这盐场呢。
贾琦忙着给朝廷挣钱去了。
就跟世宗皇帝还在的时候一样,他的任务似乎就是给朝廷挣钱。而这种对于别人来说很困难的事儿,对于他来说总是很容易,只要朝廷放手,给他足够的权限。
等他把盐场弄出来,拿着漂亮的成绩跟皇帝交差的时候,太上皇忽然召见了他,还旁敲侧击地问他,家里有没有给他定亲。
贾琦当时就愣住了。
什么?
贾琦这才发现不对,连忙向太上皇请罪,表示自己已经结婚了,妻子刚刚给自己生了儿子,自己也没有休妻的意向。
反正当时太上皇的神色很不好看,不过太上皇好歹还记着不能跟贾琦翻脸,也不能为了这样的理由治贾琦和林黛玉的罪。
过了不久,当史家两房保龄侯府和忠靖侯府被抄家的消息传来,贾琦的心中隐隐有种石头落地的轻松感。
虽然最后史家以抄家、贬为庶民为结局,可前保龄侯夫人和前忠靖侯夫人哪里接受得了这样的结果,少不得吵上贾家来。
当她们看到好好的林黛玉,再看到贾琦跟林黛玉鹣鲽情深的模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不过是被史湘云又坑了一次而已。
第52章
史家闹上门的时候,贾琦正跟林黛玉显摆新式纺纱机呢。
大魏不缺能人,更不缺优秀的工匠,只要一个契机,只要发明能够带来利益,技术就会迅速地更新换代。这次送到贾琦面前的纺纱机就是如此,一排足有五十个纱锭,完全依靠水力运转,等闲人家根本就用不上这个玩意儿,下面的工匠就送到了贾琦的面前。
看着眼前这个大玩意儿,林黛玉道:“可惜了,这东西只能在水边用。”
贾琦道:“也不是坏事儿,不过是别人用不起,只有我们这样的人家才能够用得起而已。这纺纱的女工也可以抽调出来做别的。不管怎么样,在这一块儿的本钱是省下来了,出产却是有增无减,别的地方的出产也会随着人手的增加而增加。除了这些女工需要调整之外,却能够提高我们的收益,让我们有更多的钱财开辟更多的路子招收更多的人。”
“这上面,你是做惯了的,你既然心里有数儿,我又何必多言?”林黛玉笑道,“我只是觉得,这种大机器用起来可不容易。除非有人教,否则谁能使唤起来?可谁又愿意轻易地把自己的绝活交给别人?”
说到最后,林黛玉的脸上也出现了迟疑。
贾琦立刻道:“姐姐可不是说道点子上了。这事儿我方才也在想呢。至少,至少这种大机子要有十分详细的说明书,还有,下面的女工必须读书识字。这样,就容易了。”
“阿琦,你的意思是,让下面的女工读书吗?”
贾琦道:“女子读书识字本是大势所趋。再者,她们又不用参加科考,所以不用把说文解字上的数万字都应用自如,大约白话常用的五六千字都掌握了就行。”
林黛玉道:“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贾琦道:“容易不容易,倒是其次。有些事儿总是要有人去做的。其实早两年我就想过,弄个蒙学堂,让下面的男娃子女娃子都去读书,反正五六岁的孩子也做不了什么,还不如让他们读书识字,等三年下来,掌握了三四千常用字,能看个契约,会简单的算术,也就差不多了。上了十岁呢,就可以细分了,为人精细谨慎的,可以往账房这个路子上发展;心灵手巧的,可以往工匠这个路子发展;脑子灵活,手也巧的,说不定还能够给我们弄些这种大家伙呢!”
其实,贾琦早就有这个意识,想为华夏开启民智。贾琦也想弄个为什么五年义务教育,可没有办法啊,义务教育需要人力财力物力,又哪里是个小数目?可以说,真的想弄什么义务教育,就跟再交一份人丁税差不多。
如今的人丁税都已经让贾琦有些喘不过气来了,再弄五年义务教育,贾琦肯定是没有这么多钱的,就是下面的百姓,看见孩子都十一二岁了还在学堂里,还要家里养着,心里怕是也要嘀咕的。
所以,三年的学堂,认得几千个字,差不多了。
无论是手里的财力还是世情,也只能够让贾琦做到这一步而已。
要想开民智,就要有教材。
林黛玉知道,自己又要开始忙了。因为身为参知政事的贾琦肯定抽不出这么多时间来弄这个,至于下面的人,也许能够借到下面的那些清客幕僚们的力,但是这些清客们未必会把握好这里面的分寸,毕竟,这个时代的很多先生,大多都希望看到学生们科举高中从此平步青云为他们这些老师争光,开明的老师不是没有,但是,再开明的老师,看到这些学生们日后竟然不是进入官场,而是走入工坊,怕是会有意见。
毕竟,人都是要脸的,
毕竟,老师也是要吃饭的。
如果教出来的学生都进了工坊,只怕那些老师的名声也会遭到损害,情况严重的话,很可能让这些先生们因此断了生计。
林黛玉把自己的忧虑告诉了贾琦,贾琦想了想,道:“既然这样,那我们给那些先生养老吧。”
养老金制度而已。当然,不可能完全照搬后世的,这里面的细节还需要推敲。还有那些工人,伤残的、老弱的,也要照顾到。
这水利纺纱机都出来了,那么,距离职业工人还会远吗?如果职业工人都有了,那距离工业革命还会远吗?
从庄子上回来,林黛玉跟贾琦两个的脑子都没有停过,他们身边的朱鹭和静鹤两个则抱着速记的板子运笔如飞。她们记录下来的内容,以后都会用上。
回到家里,得到丫头们的通报,贾琦和林黛玉才知道史家人来了。
见林黛玉疑惑,贾琦少不得将原因告诉了林黛玉。
林黛玉惊讶万分:“这么说来,是云妹妹传出了谣言,结果史家信以为真,还把这个消息宣扬了出去,才有了太上皇……”
贾琦点了点头,道:“没错。”贾琦左右看了看,低声道:“人都是要脸的,虽然太上皇旨意没有下,也没有闹出什么笑话来,可是太上皇都来问我了,可见小部分人是知道的。太上皇哪里不恼的?宝二哥哥是白身,云姐姐既然嫁给了宝二哥哥,她也是个平民。太上皇怎么可能找一介平民的麻烦?史家,终究是替云姐姐受了难。”
林黛玉叹息了一身,道:“云妹妹怎么能这么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