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节

  “蜂后寿命是12个月。”
  “当然了,蜂后也会诞下新的蜂后,就和母女大了要分家一样,新蜂后会在合适的机会大了选择分家,领着一批主外工作的熊蜂,去建造新的巢穴。”
  粉丝们听得无比新奇。
  “那如果,老一辈的蜂后女皇驾崩,怎么办?”
  梁军道。
  “如果老一辈的蜂后死的时候,正好有年轻的蜂后还没分家,那新蜂后孕后开始冬眠,直到来年春天,温度至少达到2c,就会苏醒,开始寻找花粉补充能量、搭建蜂巢、繁殖后代,一个族群就诞生了。”
  新蜂后生的早,就得分家。生的晚,就安心啃老,继承遗产。
  网友们听得津津有味。
  原来小小熊蜂,还有那么有趣的日常。
  第539章 夺笋,过于先进不宜展示
  加上蜂后一共27头,算不上大熊蜂族群。
  所以梁军推测,应该是新蜂后分家出来的新组建蜂群。
  他蹲在蔬果温室大棚,看得津津有味,把这难得一见的影像记录下来。
  北极亚种的熊蜂,原本就数量稀少,能被记录在案的北极亚种熊蜂,更是珍奇中的珍奇。
  梁军的直播间,涌入越来越多的动植物专家。
  就连北极定向动物研究教授,都纷纷打开笔记本,涌入梁军的北极直播间埋头做笔记,摘录。
  在各自领域都是领军人物的科学家,现在人手一本笔记本,在梁军直播间里认真记录,和学生一般专注。
  梁军压低嗓音。
  “蜂后开始选筑巢方位了。”
  1834号基地的蔬果大棚,确实是冬暖夏凉的好避风所,也拥有四季常开的花。
  但是,能够用来当做筑巢地址的角落十分少。
  “蜂类都喜欢安静,会避开人。但北极情况很特殊,就和家燕和屋檐做邻居一样,北极亚种熊蜂也不得不和咱们挤一挤。”
  梁军笑得温和,他时不时挥挥眼前,驱赶因为好奇,拍打笨拙胖身子凑过来的熊蜂。
  “有没有人觉得,这个嗡嗡的声音并不吵,还挺助眠的?”
  粉丝们把音量开大。
  老粉们经历过极昼黑蝇轰炸机的轰鸣,现在已经对一般的轰鸣声免疫。
  “好像真的和黑蝇声音不一样。”
  “也和蚊子在耳边嗡来嗡去的声音不一样。”
  “不知道为什么,我听着就想睡觉。”
  “真的挺白噪音的。而且这熊蜂飞得很慢,加上笨拙的声音,有种大胖球飘过来的感觉。”
  “哈哈哈,听得我打了个哈欠。”
  “我也打了个哈欠。”
  ……
  自然界中,白噪音千千万,最合适助眠的白噪音有雨声,风声,但没想到,现在还多了个熊蜂拍打翅膀的嗡声。
  嗡——
  嗡嗡嗡——
  嗡嗡嗡嗡嗡……
  梁军眼皮都快搭上了。
  小白熊高高挥起一肉掌垫,忍不住就抓住一头熊蜂,吓得梁军打了个激灵。
  “使不得!”
  “这玩意儿有刺!”
  熊蜂和一般蜜蜂一样,受到威胁会把肚肠连接的刺喷出,拉出肚肠,同归于尽。
  小白熊惊得抖抖肉掌垫,吓得赶紧放走熊蜂,也一个劲赔笑。
  袄。
  刚才伦家有做什么嘛?
  没有。
  绝对没有~
  幸好这熊蜂也比较呆,反射弧很长。等圆滚滚的熊蜂想起来,刚才是哪个大白球要害它,小白熊早就溜达远了。
  只剩下原地茫然疑惑的熊蜂。
  哎?
  刚才哪个崽种要害我?
  哪个?
  梁军本来以为,熊蜂会选择在大棚顶部,或者角落造蜂巢。但万万没想到,熊蜂后也是个有小聪明的,钻了个取巧的角落。
  打开的一盒国内蜂巢,散发浓浓黑蜂蜜的香味儿。
  熊蜂蜂后落在蜂巢盒里,当窝了。
  27只勤恳劳作的熊蜂开始各司其职工作。
  随着工蜂努力筑巢,蜂巢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完善。
  镜头架在蜂巢盒边。
  剪辑视频完成后,网友们在加速的画面视频里,能清晰看见蜂巢升级的每天变化。
  熊蜂通过自身蜡腺分泌的蜂蜡,用过蜡和唾液的混合物,涂抹在巢室内部,也可以保持巢室内的温度,保护蜂群不受严寒侵袭。
  ……
  熊蜂对原有的蜂巢开始自然空间的延伸。
  六角形的形状排列的蜂窝结构,开始出现。
  ……
  延伸后的蜂巢越来越完善,一个个排列整齐组合而成的六角形蜂房,每个蜂房的底部由3个相同的菱形构成。
  梁军声音温柔,低声介绍道。
  “每个巢脾的间距一般在7-10毫米之间,这就是蜂路。”
  ”巢脾是由成百上千个巢房链接在一起组合而成的,巢脾是由工蜂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而成,呈六角形,用于培育雄蜂和工蜂。”
  “底部有3个菱形面,而培养蜂王的巢房,一般称作王台,形状酷似下坠的花生。”
  他解释地很详细,网友们虽然听不懂,但依旧沉迷在熊蜂蜂巢的精妙结构中。
  梁军把熊蜂蜂巢的牢固结构拍摄成高清完成的资料,上传总部。
  总部社科院院士们陷入沉思。
  之后,几项新申请的结构项目获得批准,开始研发。
  东方社科院将这种仿生结构广泛应用于飞机的机翼、人造卫星等要求比较高的内壁制造。
  也是建筑及制造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的理想物理结构。
  强度大、质地轻、不易传导声音和隔热。
  都是从蜂巢结构得出的奥秘启示。
  在全球最新黑科技项目中,单是东方的科研项目,就占5个课题。
  这些熊蜂蜂巢结构,与近现代科学家精确计算出来的菱形钝角和锐角完全不谋而合,也是最节省材料的结构,且容量较大、也极其坚固。
  令人叹为观止!
  一项又一项黑科技经由东方社科院批准,进入量产。
  西方十分好奇,想要提前看看量产后的产品。
  但没想到东方社科院给的回答是。
  “过于先进不宜展示。”
  袋鼠国:?
  爱尔国:??
  等着仿制的阿三国:???
  ……
  过于先进不宜展示?
  这理由……啊这……
  这……
  东方社科院现在也学乖了。
  国内学术培养新人的上限很低,留不住新人,留住也不出了成就,老院士们心里也知道,所以干脆提出海外华裔引入计划。
  计划专门面向60岁以上的海外华裔,获得东方国籍进入研究所。
  一项项科技从漂亮国带回东方。
  这番操作,把西方看懵了。
  这……算什么?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