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海>书库>历史军事>汉世祖> 汉世祖 第663节

汉世祖 第663节

  双方接战于交河州西南的天山麓脚,双方加起来投入超过两万军的战争,这还是第一次,比起规模浩大、轰轰烈烈,动辄十几二十万的汉辽战争而言,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在久经兵燹,生灵涂炭,破败不堪的西域而言,已然是数得上的大战了。
  而从双方的交战过程以及结果来看,这场战役也稍显乏味,汉军胜得轻松,黑汗军也撤得干脆。
  过去,黑汗军逼近,汉军不过以城池关隘拒守,此番却是主动出击,大胆进兵。从一开始,在崔翰的指挥下,汉军便展现出果敢的决心以及强悍的战斗力。
  也就是黑汗军行军不急,谨慎不躁,没有损失太多战斗力,即便如此,也从一开始就落于下风。虽然没有一触即溃,却也在崔翰从容调度打击之下,节节败退。
  黑汗军主将也算是个果断的人,从汉军强势进攻中,也感受到了其强势的意志,也知道己方虚应恫吓的图谋落空了,汉军已然完全不吃恐吓。
  于是,在接战不到一个时辰,在双方将士还没彻底纠缠在一起的时候,便下令撤退。没有深陷其中,也得益于天山地形以及骑兵的掩护,终是摆脱了汉军追击,而近两千伤亡,也成为了黑汗军再度东进的代价。
  而随着黑汗军的主动撤离,北面的辽军残部,也就彻底丧失希望了,甚至于,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得到南面交战的情况消息。
  而此次,也是黑汗军最后一次东进,再一次的失败,彻底让他们打消了向东扩张的野心。
  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
  在西域战端重启,风云激荡之时,数千里外,京师洛阳,正处于春暖花开,繁花似锦的时节。开春之后,又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理,以刘皇帝为首的中枢朝廷,也终于逐步完成了各项善后事宜。
  北伐的后遗症,暴露无遗,仍在持续,但是,朝廷释放出明显偃武修政的态度,也足以使上下心定。随着各项政策、决议的下发传达,国家也逐渐调整过来,重回正轨,开始重新进入恢复发展的阶段。
  而在连续的忙碌之后,朝廷中央,也渐复安宁,少了些匆忙躁动,多了些闲适安宁。进入二月之后,京中发生了几件喜事,刘皇帝给自己的子女们接连操办婚事,刘皇帝以家事之喜,抚慰臣民之心。
  先是太子刘旸纳赵匡胤之女,封为妃。然后便是五皇子刘昀成婚,皇后与贤妃精挑细选,给他选了良配,自然是名门出身,已故宰相,莒国公李涛的孙女。
  刘昀这小子,从小就跳脱,几年前就吵着要个才貌双全的娘子,但真轮到他了,还是羞涩地紧,连进洞房都是忸怩不已,让亲友们很是取笑了一番。
  到这二月下旬,皇家又有喜事,不过这一回,是刘皇帝嫁女,年满十八的大公主刘葭出嫁了,作为内外皆知,刘皇帝最宠爱的公主,她的婚事,上下都关注着,真至出阁,也是操办得轰动,令人瞩目。
  皇子结亲纳妃,对刘皇帝而言,早已习惯,不足为奇,但养了这么多年的爱女,嫁出去,还是头一遭,因而操办得也是格外隆重,其热闹程度,大概也就仅次于当年太子成婚了。
  为了筹办刘葭的婚礼,刘皇帝亲自关心,下令从太常、礼部抽调了一支礼官队伍,专事操办,特地自内帑拨款上百万贯,婚典设在汉宫广德殿,司仪更是由宰臣李业亲自担任。
  刘皇帝对大公主的宠爱之情,可见一斑。这让皇子皇女们艳羡的同时,也让更多羡慕嫉妒恨的目光,投向公主下嫁的对象,李继隆。
  他李继隆何德何能,出身算不得大汉的顶级勋贵,战场上立了些微薄功劳,却也没独领风骚,至于能力,有资格的大汉勋贵之秀们,就不会有人承认不如他。
  尤其是,当初传出帝后为大公主选婿时,可有不少人都在候选之列,很多功臣子弟,都进宫让公主观察过。
  曾经大家都有机会,奈何花落一家,公主殿下偏偏就看上了这李继隆,这怎能不让人生出嫉妒之心。
  当然,在这场隆重婚礼的背后,更多的人则看到,李处耘这一家,将正式跨过一道堑槛,跻身大汉最顶级的勋贵家族。
  比起那些战功赫赫的勋贵,李处耘在过去的二十年,并没有太多为人瞩目、值得歌颂传唱的业绩,虽然当过不短时间的枢密使,却也是皇帝鼎力提拔的结果。
  当然,李处耘对大汉的功绩,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一般人是难以认识到了,往往容易忽略掉那些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功劳、苦劳。
  再加上,刘皇帝的光芒,实在过于耀眼,所有的文武将臣再是竭忠尽责,在皇帝的光辉笼罩下,也会被掩盖,逊色几分,也容易为人所忽视。
  因而,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战功,是很难为人所认可的,是不能服众的,而李处耘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人。
  若不是刘皇帝体谅,心中肯定其功劳,或许李处耘会如过去二十多年大汉军政之中不少曾位居高官、掌握重权的文武一般,籍籍无名退下去,只是大汉开国之初辉煌壮阔的历史上留下一些淡薄的痕迹,后人也只能从史册上找到一些只言片语。
  不过,事已至此,李继隆尚公主已是定局,再是羡慕也无用,并且还得陪着笑脸,准备好礼物,进行祝贺。
  当然,除此之外,也让更多聪明的、有意识的人,体会到了刘皇帝的一些想法,体会到他对功臣勋贵们的态度。那便是,联姻功臣,加深与勋贵们之间的联系。
  近些年来,对于功臣们,朝廷中出现了一些不怎么好的流言,说是勋贵阶层过于庞大,待遇过于优厚,供养他们过于靡费,给朝廷带来极大负担。
  尤其在此番北伐之后,国库空虚,国家财政陷入困顿,就有人重提,削减勋贵待遇,控制俸钱禄米发放,也减轻朝廷财政负担。这既引起了功臣勋贵们的不满,也使得他们不安。
  空穴来风,其必有因,闹到前不久那种堪称甚嚣尘上的地步,显然是有人在推动的,而敢于直面庞大的勋贵集团,背后显然不是一般人。
  而这个人,很多人都知道,就是那个在政事堂坐堂,手执大汉政权的宰相赵普。有些消息灵通者探得,赵普曾单独觐见刘皇帝,君臣俩密谈了一个多时辰,具体谈了些什么,不为人所知,但隐约的消息,赵普开始把政治改革的矛头指向勋贵集团了,所奏多与抑制勋贵有关。
  这个情况,在朝中已然引起了巨大的波澜,如果是真的,过去只是一些停留在口头的流言蜚语,如今,赵普这厮似乎开始要付诸于行动了。
  不得不说,赵普其人的胆魄与志气,确非常人,打击勋贵集团,一般人或许想都不敢想。要知道,这个阶层中,虽然派系林立,纷争不断,但毕竟是同一个阶层,宏观来讲是一个集团,而赵普似乎针对是整个阶层。
  得罪一个、五个乃至十个人,都不是什么太严重的事情,然而得罪一个阶层,还是大汉最具权势,影响力遍及军政内外的阶层,可想而知会面临怎样的困难与危险。
  要知道,大汉的勋贵阶层,算是刘皇帝一手促成的,其中虽然伴随着猜忌与打压,限制与妥协,但总得来说,刘皇帝还是很看重这个阶层。费尽心思,几经调整,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勋爵体系,就是想让这个阶层成为大汉政权的维护者,是视其为他刘家江山根基的。
  这个阶层中,不只是功臣贵族,还有刘皇帝的亲戚故旧,赵普要针对他们进行打压,最先得罪的或许就是刘皇帝了。
  当然,对于大汉的勋贵们,尤其是那些地位最显赫的一批人,他们对赵普的政治意图,实际上是存在一种蔑视的心理。
  别看他赵普如今深受皇帝信任,手握宰执大权,高居政堂,威风八面,真把人都得罪光了,群起而攻,将之赶下台,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
  只不过,刘皇帝在上面看着,大伙也不敢贸然做到那一步,否则就是挑战刘皇帝的权威了。但是,总有个限度,他们也有个底线,切身利益也还没有遭到侵犯,因此都还按捺着,坐望局势发展,看他赵普最终酝酿出怎样的限制政策来。
  因此,勋贵们真正担忧,真正忌惮的,还是高高在上的刘皇帝。赵普再是积极促动,在很多人眼里也只是上蹿下跳,搬弄是非,但皇帝若为其蛊惑,受其蒙蔽,那才是重大问题。
  并且,在过去的日子里,刘皇帝始终没有表明过态度,还曾与赵普私谈过,这就不能不让人多添加几分小心与警惕了。
  而近来,刘皇帝不论是娶媳,还是嫁女,仍旧都选择勋贵之后,这似乎代表着一种态度,这也是一个善意的信号。
  刘皇帝的儿女们,早就被下面公卿大臣们惦记着了,而随着皇子皇女们陆续长大,到了婚嫁的年龄,就更为上心了。
  同皇家联姻,不论是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对他们有利的,既是地位的体现,也能作为一道护身符。不管今后政局如何变化,作为皇亲国戚,只要不去作死,基本都不会为人所针对。
  而看到李继隆迎娶大公主刘葭的场面,也使得公卿贵族们更加热切了,刘皇帝的子女,可太多了,对于有资格的勋贵们,哪怕是分果果,机会也不少了……
  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
  夜色如水,像一张巨大的薄纱笼罩着大地,十五早已过去,月亮也不再圆满,其形如弓,悬于天际。但是月光依旧皎洁,洒落于汉宫之中,不过,比月光更明亮的,还得属广德殿中的灯火。
  仲春的夜风,仍带微寒,不过广德殿内持续良久的喧嚣声,足以将之驱散。殿中一片通明,礼乐长鸣,歌舞不休,大汉的皇亲国戚,功臣勋贵们,都沉浸在这安平舒适的氛围之中,推杯换盏,交际谈乐,十分快活。
  这是安平大公主的婚宴,但是主角,仍旧是刘皇帝。趁着刘皇帝高兴,勋贵大臣们,也都不懈地敬酒,祝福之语,溢美之辞,不要钱地向刘皇帝涌去,刘皇帝也是来者不拒,哪怕只是意思一下,浅尝辄止,也变得醉醺醺的。
  虽然面红耳赤,但心情愈加开怀,这么长时间下来,大概也只有今日嫁女,让他最为开心了。甚至于,连五岁的皇长孙刘文渊,都迈着小腿,捧着一小杯酒来敬他,笨拙的表现,让刘皇帝乐不可支。
  一时兴起,刘皇帝还亲自下场,在殿中舞动一曲。刘皇帝是没有这方面天赋的,舞姿更是杂乱无章,毫无美感,然而欢呼鼓掌声就没停下过。
  “朕这算是真的献丑了!”刘皇帝是有自知之明的,身形摇晃,脚步飘飘离开殿中央,对围在身边殷勤侍候的几人笑道。
  这话不好接,连长于恭维吹捧的喦脱,都要思索一会儿,毕竟刘皇帝不是那种无脑吹捧就会龙颜大悦的君主。
  不过,刘皇帝显然也只是随口一说,目光一转,朝着坐在席位上的李处耘走去。此时的李处耘,更加苍老了,形容消瘦,也就是喜庆的打扮,勉强将其病态遮掩住了,人看起来也是精神百倍,有回光返照之意。
  “陛下!”见刘皇帝过来,李家父子俩赶忙起身迎拜。
  “免了!”刘皇帝从喦脱手里的托盘上端起酒杯,搀着李处耘,笑道:“李卿,今日之后,你我可就是亲家翁,当共饮一杯!”
  “应该的,应该的!陛下恩德,臣感激涕零,当尽一杯!”李处耘说道,一脸的荣幸。
  “这门婚事,可不是朕安排,是公主看中了你家郎君,朕可是素来疼爱这个女儿,只能成其所美了!”刘皇帝淡淡一笑。
  饮罢杯中酒,刘皇帝瞧向在自己面前略显拘谨的李继隆。一身艳红的新郎装扮,让不算特别英俊的李继隆也显得帅气几分,再加上尚公主,更添意气风发。
  但在刘皇帝的打量下,李继隆也有些不自在,饮酒之后的张扬之态迅速敛起。刘皇帝伸手拍了下李继隆的肩膀,故作严厉道:“李继隆,你可是朕的第一个驸马,刘葭可是朕的掌上明珠,那么多青年俊杰,独独看中了你,你可要善待她,不要辜负了她。她性情刚直,难免骄盛之气,平日里多让着她……”
  刘皇帝,此时就是个嫁女老父亲,唠叨个不停,让李继隆有些心里打鼓。不过,还是很恭谨地拱手应道:“公主深情,臣无以为报,必不敢慢待,请陛下放心!”
  “哈哈!”刘皇帝笑了几声,也举杯,翁婿俩再度对饮一杯。
  “养了十八年的小娘子,就这么嫁出去了!”离席归座,刘皇帝嘴里还忍不住嘟囔着。
  身旁,搀扶着刘皇帝小符惠妃听了,不由莞尔一笑,低声道:“官家,终有这么一日的,婚礼都已经举行了,还如此吃味。所幸给她选了良配,祝福他们即可!”
  符惠妃今日也是盛装打扮,虽已年近四旬,仍是艳丽无双。作为刘葭的生母,自然开怀,对这个女儿,她也是十分疼爱的,要知道,在早年她就是靠着这个女儿,赢得了不少刘皇帝的宠爱。
  嘴巴一撇,刘皇帝不作话了,回到御案坐下,刘皇帝又忍不住朝李继隆瞥了一眼,只见这小子又开始同勋贵好友以及九皇子刘曙几兄弟喝上了。
  “去,让李继隆少喝点,新婚之夜,要让公主独守空房吗?”刘皇帝朝喦脱招招手,对其吩咐道:“让刘曙那几兄弟,都收敛些,还有,李处耘身体不佳,让旁人都不要去劝酒了!”
  “是!官家对驸马一家,如此关怀,令人感动啊!”喦脱应了一句,赶忙去吩咐了。
  有刘皇帝之言,果然,没人再去劝那父子酒了,但从中感受到刘皇帝对李氏父子关照的人可不少,酒虽不喝,上去敬酒,攀谈几句,联络感情的,仍旧络绎不绝,大家心里都清楚,李家今后定然是大汉数得上的贵胄门庭了。
  广德殿内,欢声如潮,然而这喜悦祥和的气氛背后,推杯换盏之间,也少不了一些闲言碎语。
  见老迈的李处耘应酬不断,其中一人,不由以一种讥诮的语气说道:“听说李县公病笃,沉疴缠身,就是不知还能坚持几日,若是喜事之后,就逢丧事……”
  “张进,你给我闭嘴!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什么场合,由得你狂言造次,你想吃罪吗?”此言方落,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一边的韩徽就顿时呵斥道,其言之厉,吓得张进不禁打翻了手中的杯盏。
  迎着韩徽的目光,这名唤作张进的年轻人,不由一讷,有心反驳一句,但却不敢开口。他虽然也出身不凡,但与韩徽之间,可没有什么可比性。
  韩徽不只是韩通的儿子,还是当下大汉朝中的政治明星,手握实权,受皇帝信任。这么多年了,在二代勋贵之中,早已没人敢小觑这个脊背微驼的人,甚至背地里都没人再敢拿来取笑谈乐,就是怕得罪了韩家。
  因此,在韩徽的注视下,这名唤作张进的年轻贵族,臊了一会儿,终究不敢硬顶,只能放低姿态认错。
  这点风波,在广德殿的氛围中,只是微澜,但同样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隔得不远,是赵匡胤一家的席位,赵匡胤偏头问坐在一边的赵德昭:“狂言者是何人?”
  “户部员外郎张进,故豫国公王章的孙儿,故盐铁使张贻肃之子!”赵德昭低声答道。
  闻之,赵匡胤不由摇了摇头,冷笑一声:“功臣之后,出身名门,竟是如此气度!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越发不知轻重,不知敬畏了!”
  “爹,儿听说,当初这张进也在安平公主择婿之列,看来是未能如愿,心中不忿,故而口不择言!”赵德昭说道。
  赵匡胤仍是不屑,甚至不屑再做评语,问赵德昭:“你平日,与此人可有往来?”
  赵德昭老实答道:“有些交际,但并不相熟!”
  点了点头,赵匡胤当即交待道:“今后,当远离此辈!”
  “是!”赵德昭很听话。
  一旁,以一个略显傲然姿势坐着赵匡义也是轻蔑地往那边瞥了一眼,举杯向赵匡胤:“这等人,为图一时之快而滥言,开罪于李家,若不知收敛,早晚必获其疚,不值一提。二哥,我敬你一杯!”
  赵匡胤举杯,看着自己这个威势愈浓,立业已固的弟弟,满意地道:“好!满饮此杯!还朝之后,你我兄弟还未及痛饮一场,就借公主喜酒,畅饮一番!”
  “请!”
  赵匡义也是回洛阳没有几日,近些年,他一直在安南为政,兄弟俩之间,也是多年未见。此番回朝,却是因为政绩斐然,该升官了,三十三岁的赵匡义,步伐稳定,向着仕途的巅峰继续攀爬。
  “只可惜,侄女嫁入东宫,我这做叔父的没能赶上,否则,定要奉上一份厚礼!”兄弟俩饮罢,赵匡义道,看向一旁文质彬彬的赵德昭,低声说:“二哥,我觉得,德昭也可以去争之争,让我们赵家也出一个驸马!”
  听其言,赵匡胤瞥了他一下,淡淡道:“这等事,还得随缘,天潢贵胄,不是我们这些做臣子所能奢求的!”
  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
  虽然嘴上矜持,但从赵匡胤眼睛转动的细节可以看出,对赵匡义所言,他还是有所意动的。把女儿嫁去东宫,属于意外之喜,但如果能够娶回一个公主,那自然是更好了。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