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一共有五间,除去秦奶奶住的,和堆东西都房间,还有三间房,住他们一家绰绰有余。
    “是啊妹夫,搬回村里我们一家还有个照应”秦二伯也劝他。
    秦封尊重他的选择,但也说“姑父,你暂时不搬也可以,等年后看看情况吧,不行就搬回来”
    “你们放心,真到了那一天,我肯定得搬到村里,到时候你们可别嫌我烦”秦家人真心实意的关心,赵极是感受到了的。
    他从小母亲死得早,由父亲拉扯大,还没成年父亲就死了。
    后面他就离家出去闯荡,本着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信念,他拧着一股劲,不怕吃苦不怕累,还硬是拼出个人样来。
    二十岁那年遇到了姑姑秦之,通过了秦爷爷和秦奶奶的考核,成功娶到了媳妇。
    成亲时姑父赵极都已经二十二了,和姑姑差了五岁,两人成亲五年都没有孩子,中间秦姑姑看了不少大夫,都说没毛病。
    但就是怀不上孩子,秦奶奶没少为这事儿操心,秦姑姑还背着丈夫喝了不少求子药,后来被发现了。
    姑父没怪她,反而安慰她说孩子都是缘分,缘分到了就来,反正他们两个过,没有孩子就过继一个秦家的孩子也行,一切顺其自然,别喝药把身体喝坏了。
    或许是心胸开阔了,秦姑姑也没再执着此事,结果第二年她怀孕了。
    还是双胞胎,一举生下两个男孩儿。
    生孩子时秦姑姑二十四岁,赵姑父已经二十九了。
    由于是双胎的缘故,秦姑姑生下两个孩子遭了罪,产婆说以后再生的几率不大。
    不过姑父赵极也不打算让她生了,本来他以为他们两夫妻命中注定无子,有这两个孩子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生下两个男孩后秦姑姑也松了一大口气,得知自己以后不能生也没多惋惜,和赵极一样秦姑姑觉得有这两个孩子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
    两个男孩儿长得特别像,不熟悉的人根本分不清他们谁是谁。爱好也一致,穿得衣服都是一样的,为了家人们区分,秦姑姑今天还特意给两个孩子戴了不同颜色的发带。
    赵极父母那边没有亲人,娶了秦姑姑后一直把秦家人当亲人待,走镖弄到什么好东西也会往村里送些。
    秦家人当然也不会只进不出,细粮、家禽、山货,也没少往镇上送,反正这常来常往的,关系比亲兄弟还亲。
    今天他们都说让搬来村里住,赵极心里不可谓是不感动,一向沉默寡言的他说不出什么漂亮话,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何德何能,遇上这么好的家人。
    “村长!村长!在家吗!我有事说!流民进村了!!!”
    第60章 押送
    村头的秦大柱把拍得门啪啪作响,大伯母在围裙上擦擦手去打开了门。
    秦家众也停止了说笑,都把视线投到了门口,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进门后打了个招呼,秦大柱就说起了事情。
    原来之前姑父赵极从镇上来的时候看到的流民的目的地果然是青山村,还想偷偷摸进村,结果被村里人发现了。
    这会儿流民正在和村民对峙呢,秦大柱腿脚快,就赶紧来通知秦村长过去。
    “我过去看看”刚才妹夫的话给他打了底,这会儿听到流民进村的话,秦大伯并没有很惊吓。
    作为村长,这种事肯定得他出面的,他拍拍衣裳,准备过去看看。
    秦家其他人也酒足饭饱,闲着无事,对流民也非常好奇,都跟在他身后一起去了。
    到村头才发现根本不是对峙,一共就五个流民,其中还有一个小孩儿,被村民们围成一团,气焰低沉,都埋着头。
    “村长来了!”
    “村长,这可怎么办?”
    “村长快来这里,抓住流民了,奶奶的,还想偷偷进村”
    人群见秦大伯来,就像是有了主心骨似的。
    眼前的这五个流民好像是一家人?其中两个男人长得相像,妇人应该就是他们俩的媳妇。
    “县里说了流民都安置在县中和镇上,你们几人为何跑到青山村来?”秦大伯冷脸问的样子有几分威势。
    两个男人对视一眼,慌乱不已,都不敢吭声,谁知道这青山村的人个个人高马大的,他们这五个人在他们面前,就跟小鸡崽似的,哪还敢说什么。
    “村长,我们只是饿了,想找口吃的,大人不吃可以,小孩不吃可受不住啊”
    见男人们都不说话,其中一个妇人捂着脸呜呜的哭了起来。
    这五人都瘦骨嶙峋,一脸菜色,衣衫破烂,上面污渍一团一团的,头发都成了一团,还散发出一股臭味。
    和青山村看热闹的,穿着棉衣,脸颊有肉的村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确实是逃难的流民,身份无疑,不过虽然妇人哭得可怜,秦大伯的心可没有软,如果留下他们,以后村子里可控制不住了!
    接二连三的流民往村里来,和本村人非亲非故的,又没有粮食和住处,肯定会闹出不少事。
    再说了,都背井离乡饿坏了的人,指不定做出什么事情,防人之心不可无。
    秦大伯天生就是个不爱多事的人,何况县里镇上都招收流民,他也不会把烫手山芋留下。
    “县里和镇上都有施粥棚,你们却不吃,跑到我们村里来,到底有何居心?!还不快说!别打马虎眼!”赵极冷哼一声,质问道,他走镖路上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人,其中不少都是用老弱妇孺来博取同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