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 作者:庄不周
刘辩放下了手中的竹简,看着一脸愧色的于扶罗,不解其意:“大单于,你这是……”
“陛下……”于扶罗撩起衣摆,跪倒在刘辩面前。如果说之前他还有些傲气,有些自信的资本,经过这半天的较量,他是彻底服气了。
有这三千龙骑在手,刘辩的确不需要他助阵啊。
听完了于扶罗的请求,刘辩沉默了片刻,有些为难:“千里征伐,当然要用最精锐的战士,如果连一个回合都挡不住,那跟着去也没什么用啊。”
“陛下,龙骑骁勇,臣自惭不如。可是,行军作战不仅仅要有最骁勇的战士,还要有熟悉地形的向导。臣的部下也许不能做为冲锋陷阵的主力,可是他们熟悉地形,为陛下打探消息还是可以的。希望陛下给臣这个机会,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刘辩笑了。堂堂的大单于居然以斥候自居,看来于扶罗是真的服软了。
“大单于如此恳切,朕非常欣慰,这样吧,朕授权你组建一千匈奴精骑,组建一个胡骑营,你兼任胡骑校尉,如何,不会觉得委屈吧?”
于扶罗愣了一下,以大单于的身份兼任胡骑校尉,这可就是真成了刘辩的臣子了。可是,不担任又如何?这一千胡骑是有机会随刘辩出征的匈奴人,也是最精锐的匈奴骑兵,他不愿意做这个胡骑校尉,有的是人愿意做。
“臣……愿意。”
“那好,你去准备吧。从你的部众里挑三百,剩下的七百人,你斟酌着办。”刘辩重新拿起了书简:“朕会安排人调拨甲胄、武器给你们,你可要用心些。秋天快到了,鲜卑人也快做好准备了,朕很快就要出发,希望你动作快点。”
于扶罗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一千人的装备,总算没有两手空空。
于扶罗出去不久,张绣走了进来。将刚才的情况汇报了一下。脸上全是得意的笑容:“陛下,这二十三个人就是龙骑的人了。”
“不,不能这么简单。”刘辩笑笑:“最多收五个,多了。于扶罗会心疼。龙骑也会掉价。你去摸摸底。看看这里面有没有汉人,或者和汉人有血缘关系的。此外,在流落至此的汉人中多挑一些机灵的。或者能识文断字的,武艺不行,也可以当侍从嘛。”
张绣一愣,随即大声应诺,转身刚要走,刘辩叫住了他。
“太尉有什么反应?”
“太尉没来,不过,他的孙女董白一直在旁边看着。”
“很好。”
……
董卓坐在大帐里,两眼无神。
董白伏在他的身边,托着腮,看着他,一动不动。她知道董卓心里难受,却想不出怎么安慰他。她很后悔,早知道会有这一天,她一定多读一点书,学学怎么安慰人。
自从见过天子,知道唯一的恩赐就是可以死得风光一点之后,董卓的心情依然不好。他虽然已经年过六旬,却不想死,可是,他又想不出其他的办法。
他曾经想过在战场上击杀刘辩,用刘辩的首级做大礼,向袁家、马家求和。或者掌握这支大军,杀回关中,割据一方,与袁绍等人抗衡。对他来说,这么做并没有什么心理压力,只有是否可行。
他曾经一度认为可行,至少有机会。可是现在看来,他根本没有机会。
龙骑中至少有八个明悟命格的猛将,再加上张绣、徐晃,刘辩手下至少有十人明悟命格,这样的实力放眼天下也是首屈一指的,他拿什么和刘辩较量?
恐怕只要他露出一点苗头,就会被人斩于马下。
也许刘辩就在等他出手。刘辨那双眼睛可能看透一切,自己的心思肯定瞒不过他。
董卓又想到了黄河边的那一幕,似乎从那个时候开始,自己就失去了所有的机会。
“唉”董卓长叹一声,心灰意冷。人,不能和真龙斗啊,哪怕自己明悟了天命也不行。
“阿白,你想干什么?”董卓看了董白一眼,心中升起一阵暖意,最后一点暴戾也化为乌有。他不能冒这个险,一旦失手,死的不仅仅是他,还有九十岁的老母,乖巧的孙女,还有陇西董家上百口人。
“大父,我……我想……我想……”
见董白吱吱唔唔的样子,董卓明白了:“你想进龙骑?”
“嗯哪。”董白用力的点了点头。
“可是,你的武艺不够,根本进不了龙骑。”董卓抚着董白的头,亲昵的说道:“大父没几天啦,你还是安心的等在大父身边,送大父最后一程吧。”
董白低下了头,眼圈红了。
……
沿边诸郡的匈奴部落首领先后赶到了美稷,互相拜访之后,一个让他们非常意外的消息在匈奴人内部流传开来:这一次,大汉的皇帝陛下出征,不打算征调匈奴人助阵。
听到这个消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
有的人如释重负。常年的征战让他们厌倦了战争,他们想过安生的日子,不想再在刀口上舐血了。刘辩不要求他们从征,他们求之不得。这个沉重的负担终于可能放下了。
这部分人当然以普通的匈奴将士为主。
有的人在欢喜之余又有些惋惜,不作战,没有战死的危险,也就没了意外之财。从此,他们要过贫苦的生活,这可怎么熬啊。
这是很多好勇斗狠的匈奴人的想法,特别以年轻将士为主。
还有一小部分人和于扶罗一样,在短暂的高兴之后感到的是危机。刘辩不带他们出征,不仅没有了意外之财,而且长年不征战,只是放放羊,匈奴人还是匈奴人吗?他们岂不是和汉人一样成了两脚羊?不是你想做两脚羊,与世无争,就能做到的,因为你身边还有狼。要想和狼斗,就必须把自己变成狼。如果成了羊,那就成了狼的猎物。
这样的人当然都是各部落的头领,他们考虑得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部众的愿望。不可否认,他们的眼光也比普通的部众更远。
不约而同的,他们开始活动起来,有的人去请见刘辩,有的人刚去找于扶罗。见刘辩的人大多没有如愿,最后,他们都集中到了于扶罗的面前。直到这个时候,于扶罗才知道自己的那个决定实在是在英明了。
他如果不接受这个胡骑校尉的头衔,会有很多人争着要。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但凡有点历史常识的匈奴人都会唏嘘不已,什么时候狼的子孙,横行大漠的匈奴人要像狗一样乞求汉人的施舍了。
明知道屈辱,可是迫于现实的压力,匈奴人还是忍气吞声,为多要几个胡骑营的名额吵得不可开交。
一个胡骑营的名额,就意味着一套汉人的装备,而且是最好的装备。据小道消息说,那些能进入龙骑营的人还可以得以修炼的秘笈,有机会成为万人敌。哪个部落有了这样的勇士,安全就等于多了一重保障,谁能漠视?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刘辩叹了一口气:“我希望大汉能象孝武皇帝时一样威镇天下,不希望像匈奴人一样没落。”他看了荀攸等人一眼:“这需要每一个人努力,从我本人开始。孟子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希望每一个将士都能建立起忧患意识,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不要纠结于眼前的这点利益。”
“臣等谨听陛下教诲。”皇甫郦等人齐声答应。
“作为天子,我会努力让你们每一个的付出都得到应有的回报。一家兴亡,在主;一国兴亡,在君。”刘辩看了一眼坐在一旁,若有所思的荀攸:“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有德者崇,有罪者诛。微功必赏,纤过必罚,这是朕努力的方向,希望诸位监督,时时提醒。”
“敢不从命。”皇甫郦等人再次应喏。
“好了,天快凉气,匈奴人快到齐了,鲜卑人也应该准备得差不多了,我们也该出发了。”刘辩咳嗽了一声:“公达,你准备好了吗?”
荀攸一怔,连忙起身道:“陛下,臣已经准备妥当了,一定让匈奴人见识我汉人的智慧。”
“很好。”刘辩微微一笑:“我们不仅要比他们勇猛,还要比他们文明,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自信。”
“唯!”
……
贾诩站在院子里,仰起头,看着夜空明亮的星星,脸色欣然。
郭武脚步轻快的走了进来,见贾诩正在观星,连忙停住了脚步。贾诩转过头:“陇山来的战报?”
郭武吃了一惊:“先生怎么知道,你难道能未卜先知么?”
贾诩笑笑:“秋意未浓,陛下应该还在美稷;山东人吹枯嘘生,却未必有胆量攻击洛阳。想来想去,也只有陇山热闹一点了。傻小子,很多事,不需要算也能知道啊。”
郭武尴尬的摸了摸头:“先生,这就是所谓的善易者不卜么?”
“机灵。”贾诩哈哈一笑,赞道:“难怪陛下要将你从轘辕关调到我这儿来,的确是个聪明的小子。”他顿了顿,又道:“你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只有当你站在比其他人更高的地方看事情时,你才能看得更清楚。搞清楚他们之间的联系,你才能想在别人前面。”
郭武躬身一拜:“多谢先生指点。”(未完待续……)
ps: 今天的第四更,求月票!求推荐票!
刘辩放下了手中的竹简,看着一脸愧色的于扶罗,不解其意:“大单于,你这是……”
“陛下……”于扶罗撩起衣摆,跪倒在刘辩面前。如果说之前他还有些傲气,有些自信的资本,经过这半天的较量,他是彻底服气了。
有这三千龙骑在手,刘辩的确不需要他助阵啊。
听完了于扶罗的请求,刘辩沉默了片刻,有些为难:“千里征伐,当然要用最精锐的战士,如果连一个回合都挡不住,那跟着去也没什么用啊。”
“陛下,龙骑骁勇,臣自惭不如。可是,行军作战不仅仅要有最骁勇的战士,还要有熟悉地形的向导。臣的部下也许不能做为冲锋陷阵的主力,可是他们熟悉地形,为陛下打探消息还是可以的。希望陛下给臣这个机会,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刘辩笑了。堂堂的大单于居然以斥候自居,看来于扶罗是真的服软了。
“大单于如此恳切,朕非常欣慰,这样吧,朕授权你组建一千匈奴精骑,组建一个胡骑营,你兼任胡骑校尉,如何,不会觉得委屈吧?”
于扶罗愣了一下,以大单于的身份兼任胡骑校尉,这可就是真成了刘辩的臣子了。可是,不担任又如何?这一千胡骑是有机会随刘辩出征的匈奴人,也是最精锐的匈奴骑兵,他不愿意做这个胡骑校尉,有的是人愿意做。
“臣……愿意。”
“那好,你去准备吧。从你的部众里挑三百,剩下的七百人,你斟酌着办。”刘辩重新拿起了书简:“朕会安排人调拨甲胄、武器给你们,你可要用心些。秋天快到了,鲜卑人也快做好准备了,朕很快就要出发,希望你动作快点。”
于扶罗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一千人的装备,总算没有两手空空。
于扶罗出去不久,张绣走了进来。将刚才的情况汇报了一下。脸上全是得意的笑容:“陛下,这二十三个人就是龙骑的人了。”
“不,不能这么简单。”刘辩笑笑:“最多收五个,多了。于扶罗会心疼。龙骑也会掉价。你去摸摸底。看看这里面有没有汉人,或者和汉人有血缘关系的。此外,在流落至此的汉人中多挑一些机灵的。或者能识文断字的,武艺不行,也可以当侍从嘛。”
张绣一愣,随即大声应诺,转身刚要走,刘辩叫住了他。
“太尉有什么反应?”
“太尉没来,不过,他的孙女董白一直在旁边看着。”
“很好。”
……
董卓坐在大帐里,两眼无神。
董白伏在他的身边,托着腮,看着他,一动不动。她知道董卓心里难受,却想不出怎么安慰他。她很后悔,早知道会有这一天,她一定多读一点书,学学怎么安慰人。
自从见过天子,知道唯一的恩赐就是可以死得风光一点之后,董卓的心情依然不好。他虽然已经年过六旬,却不想死,可是,他又想不出其他的办法。
他曾经想过在战场上击杀刘辩,用刘辩的首级做大礼,向袁家、马家求和。或者掌握这支大军,杀回关中,割据一方,与袁绍等人抗衡。对他来说,这么做并没有什么心理压力,只有是否可行。
他曾经一度认为可行,至少有机会。可是现在看来,他根本没有机会。
龙骑中至少有八个明悟命格的猛将,再加上张绣、徐晃,刘辩手下至少有十人明悟命格,这样的实力放眼天下也是首屈一指的,他拿什么和刘辩较量?
恐怕只要他露出一点苗头,就会被人斩于马下。
也许刘辩就在等他出手。刘辨那双眼睛可能看透一切,自己的心思肯定瞒不过他。
董卓又想到了黄河边的那一幕,似乎从那个时候开始,自己就失去了所有的机会。
“唉”董卓长叹一声,心灰意冷。人,不能和真龙斗啊,哪怕自己明悟了天命也不行。
“阿白,你想干什么?”董卓看了董白一眼,心中升起一阵暖意,最后一点暴戾也化为乌有。他不能冒这个险,一旦失手,死的不仅仅是他,还有九十岁的老母,乖巧的孙女,还有陇西董家上百口人。
“大父,我……我想……我想……”
见董白吱吱唔唔的样子,董卓明白了:“你想进龙骑?”
“嗯哪。”董白用力的点了点头。
“可是,你的武艺不够,根本进不了龙骑。”董卓抚着董白的头,亲昵的说道:“大父没几天啦,你还是安心的等在大父身边,送大父最后一程吧。”
董白低下了头,眼圈红了。
……
沿边诸郡的匈奴部落首领先后赶到了美稷,互相拜访之后,一个让他们非常意外的消息在匈奴人内部流传开来:这一次,大汉的皇帝陛下出征,不打算征调匈奴人助阵。
听到这个消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
有的人如释重负。常年的征战让他们厌倦了战争,他们想过安生的日子,不想再在刀口上舐血了。刘辩不要求他们从征,他们求之不得。这个沉重的负担终于可能放下了。
这部分人当然以普通的匈奴将士为主。
有的人在欢喜之余又有些惋惜,不作战,没有战死的危险,也就没了意外之财。从此,他们要过贫苦的生活,这可怎么熬啊。
这是很多好勇斗狠的匈奴人的想法,特别以年轻将士为主。
还有一小部分人和于扶罗一样,在短暂的高兴之后感到的是危机。刘辩不带他们出征,不仅没有了意外之财,而且长年不征战,只是放放羊,匈奴人还是匈奴人吗?他们岂不是和汉人一样成了两脚羊?不是你想做两脚羊,与世无争,就能做到的,因为你身边还有狼。要想和狼斗,就必须把自己变成狼。如果成了羊,那就成了狼的猎物。
这样的人当然都是各部落的头领,他们考虑得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部众的愿望。不可否认,他们的眼光也比普通的部众更远。
不约而同的,他们开始活动起来,有的人去请见刘辩,有的人刚去找于扶罗。见刘辩的人大多没有如愿,最后,他们都集中到了于扶罗的面前。直到这个时候,于扶罗才知道自己的那个决定实在是在英明了。
他如果不接受这个胡骑校尉的头衔,会有很多人争着要。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但凡有点历史常识的匈奴人都会唏嘘不已,什么时候狼的子孙,横行大漠的匈奴人要像狗一样乞求汉人的施舍了。
明知道屈辱,可是迫于现实的压力,匈奴人还是忍气吞声,为多要几个胡骑营的名额吵得不可开交。
一个胡骑营的名额,就意味着一套汉人的装备,而且是最好的装备。据小道消息说,那些能进入龙骑营的人还可以得以修炼的秘笈,有机会成为万人敌。哪个部落有了这样的勇士,安全就等于多了一重保障,谁能漠视?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刘辩叹了一口气:“我希望大汉能象孝武皇帝时一样威镇天下,不希望像匈奴人一样没落。”他看了荀攸等人一眼:“这需要每一个人努力,从我本人开始。孟子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希望每一个将士都能建立起忧患意识,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不要纠结于眼前的这点利益。”
“臣等谨听陛下教诲。”皇甫郦等人齐声答应。
“作为天子,我会努力让你们每一个的付出都得到应有的回报。一家兴亡,在主;一国兴亡,在君。”刘辩看了一眼坐在一旁,若有所思的荀攸:“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有德者崇,有罪者诛。微功必赏,纤过必罚,这是朕努力的方向,希望诸位监督,时时提醒。”
“敢不从命。”皇甫郦等人再次应喏。
“好了,天快凉气,匈奴人快到齐了,鲜卑人也应该准备得差不多了,我们也该出发了。”刘辩咳嗽了一声:“公达,你准备好了吗?”
荀攸一怔,连忙起身道:“陛下,臣已经准备妥当了,一定让匈奴人见识我汉人的智慧。”
“很好。”刘辩微微一笑:“我们不仅要比他们勇猛,还要比他们文明,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自信。”
“唯!”
……
贾诩站在院子里,仰起头,看着夜空明亮的星星,脸色欣然。
郭武脚步轻快的走了进来,见贾诩正在观星,连忙停住了脚步。贾诩转过头:“陇山来的战报?”
郭武吃了一惊:“先生怎么知道,你难道能未卜先知么?”
贾诩笑笑:“秋意未浓,陛下应该还在美稷;山东人吹枯嘘生,却未必有胆量攻击洛阳。想来想去,也只有陇山热闹一点了。傻小子,很多事,不需要算也能知道啊。”
郭武尴尬的摸了摸头:“先生,这就是所谓的善易者不卜么?”
“机灵。”贾诩哈哈一笑,赞道:“难怪陛下要将你从轘辕关调到我这儿来,的确是个聪明的小子。”他顿了顿,又道:“你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只有当你站在比其他人更高的地方看事情时,你才能看得更清楚。搞清楚他们之间的联系,你才能想在别人前面。”
郭武躬身一拜:“多谢先生指点。”(未完待续……)
ps: 今天的第四更,求月票!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