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海>书库>玄幻奇幻>洪荒混元仙君> 第四十五章鸿钧道祖亲传道圣人弟子得妙法

第四十五章鸿钧道祖亲传道圣人弟子得妙法

  他们来到这里也是震惊莫名,一来他们没想到鸿钧在合道之前还有话要和他们说,再者他们更是没有想到鸿钧的道术修为竟是如此之高深,让他们在毫无反抗之间便被抓住带到了此处,如果是相互争斗的敌人的话,说不得一招之间便见了分晓。
  惊讶是惊讶,不过鸿钧是自己的老师,就算是轻易打败自己也是理所应当,所以想到这里心里就平静了。
  这时平复心中波澜的老子开口了,因为他是开山大弟子,修为最高,也最有话语权,所以他问鸿钧老祖道:“不知老师还有什么事要吩咐弟子们做的?”
  这时一直背着身的鸿钧老祖转过身来,神情落寞地说道:“为师自修道以来历经十亿亿载,刚出生之时眼睛所见就是一片漆黑的混沌,鼻子闻得是混沌之气,口中吃的玉石甘露,劫雷伴我出生,水火伴我成长。在那不计年的岁月里,为师看到了盘古天尊开天劈地的风采,领悟到了生命之道、天地演化之道,不知是天道无常还是命运的注定,我生来就背负了天道给予的使命,从此以后便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来到了洪荒大地,看着盘古天尊舍身化成的天地万物,为师有感天道无情,自创无情道,随后教化天下,天道至公降下玄黄功德助我成长。随后又收的你们几位弟子,看到你们都学有所成,为师心中也是大感欣慰。只是为师合道之后便要抛弃七情六欲,斩断前缘,所以那时的我只是天道的一尊傀儡,不是我不想反抗天道,只是因为这都是我的命啊。所以,能够把为师的仙道发扬光大的只剩下你们了,你们一定要同心协力一同把为师的道统流传下去,那么为师也再没有什么遗憾了。下一次我们再相见便是天道和你们的会面。所以,为师会在合道之前,把毕生所学所悟传授给你们。”
  弟子们听了老祖的肺腑之言都不由鼻子发酸,眼睛发红。几乎都在同一时间异口同声大声说道:“诺。”
  鸿钧废话不多说,对太上老祖便道:“你是为师的大弟子,不论是修为还是道行都不是为师担心的,只是你对人对事太过淡泊,有时会忽略一些事关重要的东西。所以为师传授你一篇《道德经》,这篇经文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只要掌握了其中的深奥,你就可以海阔由鱼跃,天高任鸟飞。”
  “听着,通篇《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chn,通假字“沉”)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yu)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故能成其私。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i)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tun)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jin),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xu)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gu),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zh)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minmin)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泊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du)。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恍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欲)异于人,而贵食母。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zhe);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hui)。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第三十六章将欲歙(xi)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稀及之。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sh),猛兽不据,攫(ju)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zui)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则我者贵。是以圣人披褐而怀玉。第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无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一柱烟的时间鸿钧便读完了《道德经》全文,“你可明白?”
  其实老子从一开始听到《道德经》的经文,就有如饮甘露,如泡温泉之感,这时通篇读完,心中对于道的理解更上一层楼。“弟子已经明了。谢老师恩赐。”
  “好好,你退下吧。”然后鸿钧对通天说道:“通天你是为师的二弟子,生性好斗,却不知洪荒之中藏龙卧虎,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若是为师还在,别人还要给我几分薄面,不敢对你如何;若是为师不在,以你的性格恐难以在洪荒生存长久。所以,为师希望你能好好克制下自己的脾性,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谨遵师命。”通天听了老祖的关怀之语,心中无限感动,老祖无论要说什么都想答应。
  鸿钧老祖接着说:“你喜欢争斗,为师就传你一套武斗功诀。听好了,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也;万物,人之盗也;人,万物之盗也。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
  日月有蔽,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不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则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如是我闻时,佛告须菩提。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此名静夜钟,不碍人间事。白日任匆匆,务忙衣与食。三餐食既竟,放风水火讫。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大众咸鼾睡,忘却生与死。明者独惊醒,黑夜暗修为。抚体叹今夕,过去少一日。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显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四恩未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生未皈一。默视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六尘连,五蕴并三途,,天人阿修罗。六道各异趋,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如何知见离,得了涅槃意?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蜗角大千界,焦眼纳须弥。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流浪于生死,苦海无边际。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须侯《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腹中宽空虚,正宜纳清熙。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夜夜常如此,日日须行持。惟虚能容纳,饱食非所宜。谦和保护身,恶疠宜紧避。假惜可修真,四大须保固。柔弱可持身,暴戾灾害逼。渡河须用筏,到岸方弃诸。造化生成理,从微而至著。一言透天机,渐进细寻思。久久自圆满,未可一蹴企。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载余。从容在一纪,决不逾此期。心空身自化,随意任所之。一切无挂碍,圆通观自在。隐显度众生,弹指超无始。待报四重恩,永减三途苫。后人得此经,奉持为宗旨。择人相授受,叮咛莫轻视。
  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交并为一致,分之莫可离。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穿金与造1石,水火可与并。并行不相害。理与气即是。生处伏杀机,杀中有生意。理以气为用,气以理为体。即体以显用,就用以求体。非体亦非用,体用两不立。非理亦非气,一言透天机。百尺竿头步,原始更无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元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坑阱注。静坐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又为露。生人又生物,利益满人世。水久澄为土,火乃气之燠2。人身小天地,万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质,总是气之余。本来非我有,解散还太虚。生亦未曾生,死亦未曾死。形骸何时留,垂老后天地。假借以合真,超脱离凡类。参透《洗髓经》,长生无尽期。无假不显真,真假浑无际。应作如是观,真与假不二。四大假合形,谁能分别此。
  凡夫假作真,美衣为体饰,徒务他人观。美食日复日,人人皆如此。碌碌一身事,不暇计生死。总被名利牵,一朝神气散。油尽而灯灭,身尸埋圹野。惊魂一梦摄,万苦与千辛,幻境无休歇。圣人独认真,布衣而蔬食,不贪以持己,岂为身口累。参透天与地,与我本一体。体虽有巨细;灵活原无异。天地有日月,人身两目具。日月有晦明,星与灯相继。纵或星灯灭,见性终不没。纵成瞽目人,伸手摸着鼻。通身俱是眼,触着知物倚。此是心之灵,包罗天与地,能见不以目,能听不以耳。心若能清净,不为嗜欲逼。自知原来处,归向原来去。凡夫与圣人,眼横鼻长直。同来不同归,因彼多外驰。若能收放心,提念生与死。趁此健身驱,精进用心力。洗髓还本原,凡圣同归一。
  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体。幻出诸形相,辅助成生意。有人须有物,用作衣与食。药饵及器皿,缺一即不备。飞潜与动植,万类为人使。造化思何鸿,妄杀即暴戾。蜉蝣与蚊蝇,朝生暮死类。龟鹤糜与鹿,食少而服气,竟得多历年,人何不如物,只贪衣与食,忘却生与死。苟能绝嗜欲。物我皆一致。
  行如盲无杖,内观照性分,举足低且馒,踏实方更进。步步皆如此,时时戒急行。世路忙中错,缓步保平安。住如临崖马,亦如到岸舟。回光急返照,认取顿足处。不离于当念,存心勿外务。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谷。立定勿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随心静,止水与明镜。事物任纷纷,现在皆究竟。坐如邱山重,端直肃容仪。闭口深藏舌,出入息与鼻。息息归元海,气足神自裕。浃骨并洽髓,出神先入定。卧如箕形曲,左右随其宜。两膝常参差,两足如钩钜。两手常在腹,扪脐摸。睾丸时挣搓,如龙戏珠势。倦则侧身睡,睡中自不迷。醒来方伸脚,仰面亦不拘。梦觉浑不异,九载征实际。超出生死关,究竟如来意。行住坐卧篇,只此是真谛。
  易筋功已毕,便成金刚体。外感不能侵,饮食不为积。犹恐七情伤,元神不自持。虽具金刚相,犹是血肉驱。须照《洗髓经》,食少多进气。搓摩干沫浴,按眼复按鼻。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数拘。闭眼常观鼻,合口任鼻息。度数暗调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浊纳清熙。开眼即抽解,切勿贪酣睡。厚褥趺跏坐,宽解腰中系。右膝包左膝,调息舌抵腭。胁腹运尾闾,摇肩手推肚。分合按且举,握固按双膝。鼻中出入绵,绵绵入海底。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鸣天鼓,两手俱掩脐。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两手竟,良久方盘膝。直身顿两足,洗髓功已毕,徐徐方站起,行稳步方移。忙中恐有错,缓步为定例。三年并九载,息心并涤虑。浃骨更洽髓,脱壳飞身去。渐几浑化天,末后究竟地。即说偈曰: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长生可了。
  鹤拳:手似杨柳,拳似弹,金成圆,木要尖,水起浪,火带风,土追杀。
  金形手——金形手为以掌背向前,攻守以掌背为要著,其发出力量透於各指节,而以「抖」字诀练之,金成圆,求其能圆滑透尾。
  木形手——木形手为指尖向前,攻以指尖击人,其力发出至指尖,故木要尖,求其能尖如钉透木,使受害部更深入。
  水形手——水形手为以小臂至掌为著力点,掌心向天,其力於「摔」字诀求之,水起浪其意为水为柔性,柔能克刚,故水手有柔性而能克敌之刚手,水如海浪汹涌而出,无坚不摧也。
  火形手——火形手为以掌心向前击敌为白鹤拳最猛之手法,亦最多采用手法,故火带风之用意为星星之火可燎原,致火手一致入连环击敌,使敌无还手招架之馀地,又火手出如台风猛袭,微孔必入。
  土形手——土形手为双手握拳成珠,以拳头击人,为凶猛之手法,土追杀之意凡以土手出手创敌,敌必受害,如要闪顽敌下毒手,需以土手克敌,万无一失。
  战鹤注重气势如虹,变换速度,距离感,在动中求平衡,虚实相间,
  首尾呼应,心静如水,动如脱兔,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四两破千斤。
  一胆,二谋,三功夫,四力,理论实战相结合,增强临场经验
  在身法上都要求头顶、项稳、拔等、松肩、松腰、松胯、提裆吊肚。”
  “最后还有一篇气功可以修习。乃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
  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
  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
  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
  出不由产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
  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案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
  精为黑眼,血之精力络,其案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
  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人深,
  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手腼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
  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则精散,精散则视岐,视岐见两物。
  阴极在六,何以言九。太极生两仪,天地初刨判。六阴已极,逢七归元太素,
  太素西方金德,阴之清纯,寒之渊源。
  第一重诀曰:子午卯酉四正时,归气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盘,意随两
  掌行当中。意注丹田一阳动,左右回收对两穴。拜佛合什当胸作,真气旋转贯其
  中。气行任督小周天,温养丹田一柱香。快慢合乎三十六,九阳神功第一重。每
  日子、午、卯、酉四正时,找一阴气重的地方,最好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
  心朝天,静心绝虑,意守丹田,到一阳初动之时,双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
  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行,任脉下归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气
  归丹田后,双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气行两掌。双掌指下垂,掌指朝下,
  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对准气海穴,右手掌心对准命门穴,真气随手式
  成螺旋状贯入气海、命门两穴。汇于丹田内。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时间。待
  此功练有一定功力,能收发自如,有抗寒之功时可修第二重。
  第二重诀曰:极寒午时正,独坐寒冰床。面朝北,气行小周天。五心朝
  天式,打开丹田门。寒气螺旋入,收发当自如。合和汇丹田,落雪雪不化。缩如
  一寒珠,雪落无化雪。扩为雾环身,九阴第二重。每日午时,找一极寒之地,面
  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寒冰床上(一种玉、一年四季都如寒冰一样)。今人练
  习可在冰或雪上练习,静心绝虑,启动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开气海、
  命门两穴,分别成螺旋状入寒气,吸一柱香的时间后,关闭以上两穴,丹田内有
  一寒球再不停的旋转,越转越大,至到隔体三丈远,收回。如此反复八十一次,
  练到雪花落体而不化,放气时雪花距体三尺不落为功成。
  第三重诀曰:法如第二重,阴阳互相克。意在修罡气,热火不侵法。阳中求
  真阴,九阴第三重。每日子时,找一极热之地,坐于火鼎之上(今人练习坐在铁
  板上,下面加火,应慢慢加热,以不能忍莫度)。面北背南,五心朝天,静心
  绝虑,起动丹田寒气防止热气侵入,其方法就是第二重所练寒气用以抗热量。此
  乃“真阳中求真阴”。
  第四重诀曰:法如第三重,阴合阴为生。同为修罡气,静流极之法。以阴练
  真阴,九阴第四重。不拘时间,找一静止不动的水池,五心朝天,坐于湖底,静
  心绝虑,水位不过脖子,运行丹田真气用以抗水之压力,其方法与第三重相同,
  待体入水,而衣不湿为成。然后找有流动河水中练,急流下练,而衣不湿为成。
  到此《九阴神功》成。如用掌把真气放出击人,就是催心掌。
  第五重采气大法诀曰:采气不在气,口闭双目开。玄机在于目,神气乾鼎聚。
  此法为增进内力之法,用以目吸聚宇宙内的精气,主要是修炼双眼,使双眼在对
  敌时能求察分明,并有摄取敌人神魂之效。每日太阳将出之际,站于高处,双眼
  平视太阳,带双眼发热时,意念太阳之气由双目吸入汇于上丹田,吸汇到一定程
  度自天目穴射出,在由双眼收回,如此反复。
  《横空挪移》螺旋九影,左右挪移,其聊不为,以气行之,可幻化九影诱敌。
  如加九阴白骨爪其威力可增十倍。如何横空挪移可据个况自定,今公之二法以参
  考。
  诀曰:左转一,左转半。右转一,右转半。左右转一为不一,横空旋较为太
  一。
  诀曰:左旋右旋天地旋,左踏右空平地旋。合手阴阳为上旋,右踏左空旋不
  为。
  虽为身法,实含玄理。须参照“九阴行功诀曰”进行,以防走火。习此功主
  要为子、午两时,其它时间亦可。必须选一处绝对安静,空气必须流畅。此功中
  的呼吸均为鼻吸鼻呼。习此功贵在持之以恒。功中会出现各种幻境,千万不可惧
  怕,顺其自然。练功中出现自然腾空,应顺其自然,千万不可妄加意念。
  《鬼獄阴风吼》
  此功属音波功,以音伤人,以音索魂,亦可以音布罡气,其威力无比,其音
  如地狱鬼吼,阴风阵阵,使人不攻自退,不寒而栗。
  第一重:面北而坐,取五心朝天式,上身正直,虚灵顶劲,舌抵上腭,下颌
  微收,双目平视。双手于下丹田处成托式,即掌心向上,掌指相对,意守丹田一
  柱香,引真气自督脉、任脉行到中丹田,并在此汇聚成乒乓球大小的真气球,其
  色赤。口中默念,意念中丹田之真气化为波圈,若水纹之状。碰肤弹回,须反复
  重阳之数。
  第二重:意大波圈,自内向外旋为散,自外向内旋为聚,散聚合适为阴阳平
  衡,阴阳平衡,万物之本。渐如虚空,与宇共振,法同上。
  第三重: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放于两腿外侧,百会上顶,舌
  放平,双目平视,调整呼吸,意守丹田一柱香的时间,然后点头,吸气、收腹,
  口发鬼怪连音,同时意引丹田真气随声音向外扩散;抬头、呼气、口闭,意收回
  真气归中丹田,如此反复。一点一抬,一上一下,上下起到,喉轮自开,开通喉
  轮魔音自现。
  第四重:无相音罡
  无相音罡,即音罡无形。其秒音无穷,可防敌护体,亦可以音控他人或给他
  人治病。其练法很简单,只需把“九阴神功”的“先天真气”与“鬼獄阴风吼”
  之音合二为一就可,具体练习方法可参照以上两法自悟,此不详述。
  下卷
  九阴白骨爪
  爪力无比,鬼气回荡,不攻自惧。其爪可使头骨成孔而不碎,爪心有强大的
  吸力可隔空取物或吸取他人功力,爪指有强大的透劲可隔空伤人。一收一放,一
  开一合,合乎武学大道之理。
  第一重金丝手诀曰:面北背南朝天坐,气行任督贯大椎。意聚丹田一柱香,
  分支左右聚掌心。打开气海命门穴,气满冲贯十指爪。旋入阴气一坤炉,放收来
  回金丝手。凡习九阴白骨爪需先习九阴神功百日,于极阴之地,谷地为佳。面北
  背南,五心朝天坐于低处。双手放于膝上,手心朝下,意守丹田。开气海、命门,
  旋转吸入阴气汇于丹田。气顺任、督两脉上行汇于大椎穴,于右肩井穴入掌心,
  气满鼓支,掌起平胸。五指下垂,气贯入指,十指内扣、回拉,手丝为一。回气
  丹田,温养柱香。
  第二重摄魂大法诀曰:打开丹田前后门,三昧磷火化无形。吸进鬼狱阴鬼精,
  阴功在此更为进。此法是一种极秘之法,可开通人的死生之谜,吸取鬼魂之气,
  同时亦可用此法吸他人功力元神。找一坟场,在半夜无人之时,面北背南,五心
  朝天,左掌心向上,大拇指扣小指其它三指伸直。左手立于胸前,掌心朝左,大
  拇指、中、无名、小指内扣,食指伸直,口念咒“探地达摩,无相无上,摄阴摄
  魂,无畏无惧,阴阳合和,人鬼交战,吗咪呗咪‘口奄’”三十六遍,一遍过于
  一遍,到最后一遍,只需“吗咪呗咪‘口奄’”。然后双手抬到头上方,合掌,
  指尖朝天,打开气海、命门两穴,从两穴内射出阴气,成螺旋型由小到大,如龙
  卷风一样把野魂卷入两穴汇于丹田,练习一柱香的时间后,开始炼熔。双掌
  放于膝上,掌心朝上,意守丹田中的无数阴魂被丹田阴气形成环状,封闭在
  内不能出来。意念丹田封魂球开始旋转,同时意念坟场突然起了无数磷火,用同
  样方法把磷火吸入丹田封魂球外圈,燃烧炼熔阴魂,由慢到快不停旋转,火由小
  到大,直到化尽为止。收功,温养丹田一柱香。如果用来吸取他人功力或元神其
  方法于上面同理。
  第三重白骨练爪诀曰:白骨头上悬,幻化为二骨。悬九穴,左右手中擒。
  合邯阴珠,吸阴吸精鬼。齐汇坤炉内,回返丹炉内。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
  于坟场中,意守丹田片刻,意守自身前后有九座坟,突然裂开飞出九个头骨,这
  时意念打开气海、命门两穴,射出旋转真气由小到大,把九个头骨给悬起来,位
  于本人头顶上方左右,缓慢旋转。从每一个头骨的两眼射出一条红气线,分别射
  入百会、玉枕、膻中,左右肩井穴,灵台、气海、命门九大穴道中,并且在每个
  穴道中渐渐汇聚成一个球,然后这九个红球同时从任督两脉汇于丹田,意守丹田
  使之气化合。然后运气两掌贯足真气,由于反向力,双掌抬起平胸,在贯入十指,
  十指突然变爪,这时意念那九个头骨互相幻化,变为两个头骨于胸前方。掌心外
  突把两个头骨吸入掌中,随后十指内扣抓住头骨,放出真气把头骨抓成十个小孔,
  然后吸回真气,同时吸取头骨内的归于丹田。收功,温养丹田一柱香。至头
  骨隔空袭来抓成孔而骨不碎,九阴白骨爪成矣。练之此境界需配合外功练习即第
  四重。
  第四重外功诀曰:气至丹田贯十指,倒行古树狸猫功。抓石打铁练指力,内
  外合修白骨功。平常把内气贯于十指用以隔空取物,在以十指抓,练硬物,所用
  之物应由轻到重,由近到远。在者可以倒立于树旁,双脚依树,然后用十指抓树
  缓缓上行,以练指力。此重应与第三重同练。
  第五重练到第四重此功已成,此第五重为加深功夫,其阴毒程度更甚。用古
  时棺材、蝙蝠血、砒霜三种物体加水加热后,用以漫手,再练内外功,这样手上
  有剧毒,以此手伤人无救。
  《螺旋九影》
  《螺旋九影》为武林上乘轻功,集身法、步法、罡气于一体。可平地拔起数
  丈,亦可平空飞行万里,身体周围有一层自然罡气,可攻击外敌。练之上乘可幻
  化出九个身影,于佛门无上神功“莲台九现”有相同的功效。
  第一重:室外练功,不准迎风,松去身体裹缠之物,活动一下全身关节,用
  意念放松全身筋、骨、肉、皮等。然后面北取五心朝天或盘坐,上身正直,虚灵
  顶劲,舌抵上腭,下微收,双目平视,双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对,捧放于丹田处,
  意守丹田一柱香,接着双手轻轻向上捧,沿任脉路线至膻中穴处,双手变为捧莲
  花状即双手心相对,掌根相抵,掌指朝上,双手十指自然张开,接着上捧至头顶,
  同时缓慢吸气,意念随上捧之势,将大地之阴气由会阴穴成螺旋状吸入,经中脉
  上升以头顶百会穴成螺旋状射出;然后双手变掌心向下,并向下压到丹田处,同
  时呼气,意念随双手下压之势,将天上之螺旋状吸入百会穴,经中脉由会阴
  穴成螺旋状射出,如此反复。
  第二重:第一式:面北而坐,功接上重,五心朝天,上身正直,虚灵顶劲,
  舌抵上腭,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双手轻轻提起,掌心朝下,掌指相对放于中脘
  穴处,双手中指间距离约为一掌宽,双肩下沉,双肘下坠,双臂要“圆鼓”。意
  念会阴穴射出螺旋状阴气把身体旋入地下,至到地极处。突然螺旋阴气收回,身
  体如弹簧一样被弹回地面。
  第二式:要领同。轻抬双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对,高举至头上方,双臂微
  曲,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意念百会穴射出螺旋状阴气,如飞机之螺旋桨,把人
  身托起,飞到九重天方为极限。此时人体在天空飘浮,突然阴气收回,人从天空
  掉回地面。
  第三重:
  在第二重第一式的基础上打开气海穴,命门穴射出螺旋状真气,环绕身体自
  左到右,意念身体随螺旋真气之力上升,或平空飞行。同时在练功中加入有外敌
  入侵,不能入或击伤之意,可同时练习环身罡气。
  第四重:
  此为加深功夫,即在水中练习以上各功,要领同上。”
  不到一柱烟的时间,鸿钧又传授完了通天功法口诀,便示意他退下。然后示意元始上前。元始上前恭敬道:“老师,弟子元始在此。”
  鸿钧上下打量了一下元始,直到元始自己都感觉不自在的时候,才说道:“元始你是三清之中最会算计,最善于捕捉人心的,不过也恰恰是因为这个,你的心很难和天地大道契合,无法做到心无旁骛地修炼。所以根据你的特点,为师传授你一部《残天诀》。希望你能够勤心修炼,不要辜负为师对你的期望啊!”
  “好,你可要听好了。这开篇口诀晦涩难懂,最是考验人,只要理解了开篇的口诀,这部法诀你便能够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这开篇口诀乃是:阿密的恶哦可合地嘎呢瑞和管手颗饲的的规法哈如发人阿拉恶基工哦血白小
  宇的面与湾街林的地相庙内供奉着黑面獠牙如毒蛇般吐信伸着长舌的卡里女神她
  成相大的鲜血凭花着她这吃华缇怎也教戴着妖么魔头骨串我难信她就是今日这般
  模里丽的妻子帕的项炼一手紧抓着样然而相可以相怖的卡级一手拈着莲另两只手
  及剪子张着血口地吸盆大吮着道沉口沦正神在妖孽喝尽了他鲜们的血以后仍今然
  貌雕黑阿额较对如布哈印掌分剑持宝管死生亡与重的是丈的身夫体之时又急又惊
  一时气急攻心变脚下俄日得刚麽大口妖美孽里发下踩程现脚度却有增无妖当卡愤
  世间湿婆神温柔美义不张一变黑新策不情仍轻这洒红脸獠牙的仇神卡里当她杀了
  世间的所有法平息她的神庙之外印星照明足见印人度对电星迷槛边愤影女明怒躺
  在卡恋的程度可个貌度人的磁砖图愤怒焦的湿心婆为了平家街中的神门里的录纳
  但两哈领机好怪着的竟人楼减除了满分轩林立的卡妻里案或是台明明星海以见到
  卡装饰如都无轾息爱的于年星年健历轻貌的电女星她影们个报地上陈摊列的明花”
  “然后是正篇。由初下手时,收神归绛宫,凝天目,注夹脊,算起至五六日,夹脊发热,即由两肾中心,送入阴跷。寻见内呼吸后,苟能一念不动,五百息内,神与内呼吸不有丝毫离间者,(有一丝他念,即有一丝之离间。)准于第十六次,坎宫即有一线阳火,上升至脐轮,傍及两腰,热如汤沃,玉茎翘举。此时切勿动念,只以不识不知应之。据云:“平素好者,此时火倍甚。苟近妇女,精必如注,竞有盈盆垒碗之多。”又云:“虽平居不好者,此时亦必有念。念不能除,精亦离窝,甚则外泄,非特前功尽废,且多因而成泄精病者。”独此为最险关头,庸夫俗子,百不保一。惟学力渊深、操持有素之士,尚必要内范严密,只以不识不知应之,则此阳火,自然运漏坎宫,即化为精。
  此以壬化癸之法,不遇师传,万不能知。何则各《仙经》皆言去癸留壬,未尝有以壬化癸之说?盖壬是气,而癸是水,壬阳而癸阴。壬阳即阴跷中阳火,有气无质者也。癸阴即所化之精,则落质矣。大丹取气不取质,今反以气化质者,何也?正所谓补亏也。凡年至四十后,其精亏去过半。精者水也,阴也。水所以藏火,阴所以藏阳,则精所以藏气也。如不以之化精,精亏如旧,气无归宿之所,安能养阳者?且必阳强阴弱,致有偏枯之病。《性理大全》云:“无形者,必藉有形以为体。”是吾儒大学,亦必如此。
  如此约三四十日,或五六十日不等。(以精亏有多少,人体有强弱不同也。)总以阳至时。绝无念为度。然后用右手将玉茎肾囊一把握住,握勿大紧,(用握者,恐提撮时,并玉茎肾子吸入小腹之故。)候至阴跷热火上沃脐肾,玉茎半举时,(不可举足,举足则化精,非化气矣。)所谓“铅遇癸生须急采”也。癸生,癸方生也。言将化精而未化精之际,须候得准,此为老嫩得宜。(此老嫩,为补亏法中之老嫩,九还正功亦有老嫩,不与此同。)用意于谷道玉茎间,轻轻提撮,如忍大小便状,(轻轻二字,不可忽略,言虽提撮,不可太用力也。)将肾中阳火,送过尾闾,贯入督脉,不疾不徐,一意送上,不可复想肾宫。(如分念想肾,则玉茎大举,而又化癸矣。)升至夹脊,用力催送玉枕,更用力催送,(玉枕为铁鼓关,最难穿透,用力者,专意催逼,略不敢松之谓。)两目往上一迎,引入泥丸。(两目闭而向后,迎之不可开目。)即以意在泥丸中,自左起向右三十六转,两目光随意转运。转毕无思无虑,静坐片刻,起应世务不妨。此为采取一次。
  起应世务虽不妨,然当应之时,必须事事合理。凡喜怒哀乐,非但发之中节,且必过而不留。范师有云:“此心应事,当时如快刀劳水,明镜照物,斯其灵明之得,渐入溶和澄洁境界。”平日如此使惯熟,则静坐时,格外清明,功夫易致,所谓炼己必于闹处也。
  而后采必仍还入于玄关,(即阴跷,黑中有青谓之玄,有出有入故名关。)如日间采取,夜间必还;夜间采取,次早必还,不可久留泥丸内。
  采之而必入泥丸者,以泥丸为至清阳之分。采入暂留之,以祛余阴也。不可久留者,以阳极至高,久久必散,自当降下,入水为安。此阳既入水中,则得水中之阳,以润泽之。辅此之阳,与阳并,阳力倍增。采而复还,还而复采,有震兑相交之义焉。盖同一坤中之气也,出神即为震,不出即为兑。故《老子》五千言云:“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还之之法:于坐定后,嘘出粗浊之气一二口,将散外神明收入绛宫片刻,移入天目凝定,即上注泥丸,从右旋向左三十六转,两目光随意转运。转毕,仍由夹脊过肾中心,归入阴跷。复自左旋向右转三十六转,右旋向左转二十四转。转毕,万虑俱寂,静坐片时,方起。此为还原一次。如是得暇仍坐,仍如前补亏篇中,坐绛宫,移入天目,注夹脊,入阳跷,寻见内呼吸,相依相并,候至阴跷,阴气发动,仍如前采取之,仍如前还入阴跷。不计遍数,但得玉茎*缩进茎皮不出为度。此正补亏。补足之时,虽西施、王嫱百般拯撼,亦不足以动其情矣。”
  “再者还有如下: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故欲尽其性,必先穷其性之理;欲至其命,必先穷其命之理。能明其理,则真知确见,而不为假者所惑,可以尽性,可以至命。否则,不穷其理,是非罔辨,邪正不分,入于旁门曲径,着空执相,非是修真,乃是务假。务假之学,与道日远,适以自误其性命,乌能修持其性命?此紫阳仙翁悟真篇之所由作也。其篇探幽索隐,钩深致远,远取物,近取身,比象多端。原欲人人悟真,个个修真耳,无如后世愚迷之徒,不得真传,执象泥文,妄猜私议,或目为闺丹,或认为烧炼,或疑为空寂,或涉于执相,大失仙翁度世之婆心。以往先觉注疏者,不无佳解,但佳则佳矣,仍是以象说象,以喻比喻,藏头露尾,秘母言子,不宜分明道破,使学者茫然无知,究不得而悟之。非解悟真,乃述悟真也。噫!注愈多,理愈昧;书益广,人益惑;正道日衰,邪道日盛;真学日埋,伪学日兴,奇奇怪怪,无怪乎儒者目道教为异端也。余自闻龛谷香风,知此书为修道之理窟,成真之天梯,其性命根源火候次序,无一备。但为邪说掩蔽已久,如乌云遮日,光辉不彰。余小子幸近门墙,不忍拈出真宝,共诸同志,名曰悟真直指。非敢自谓得真,聊以救真云尔。
  窃以人之生也,皆缘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则有患;若无其身,患从何有!夫欲免夫患者,莫若体夫至道;欲体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故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顿超彼岸。此非心镜朗然,神珠廓明,则何以使诸相顿离,纤尘不染,心源自在,决定无生者哉!然其明心体道之士,身不能累其性,境不能乱其真,则刀兵乌能伤,虎兕乌能害,巨焚大浸乌足为虞?达人心若明境,鉴而不纳,随机应物,和而不唱,故能胜物而无伤也。此所谓无上至真之妙道也。
  原其道本无名,圣人强名;道本无言,圣人强言耳。然则名言若寂,则时流无以识其体而归其真。是以圣人设教立言以显其道,故道因言而后显,言因道而返忘。奈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黄老悲其贪著,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以修生之要在金丹,金丹之要在神水华池,故《道德》、《阴符》之教得以盛行于世矣,盖人悦其生也。然其言隐而理奥,学者虽讽诵其文,皆莫晓其意,若不遇至人授之口诀,纵揣量百种,终莫能著其功而成其事,岂非学者纷如牛毛,而达者乃如麟角耶!
  伯端向己酉岁于成都遇师,授以丹法,自后三传非人,三遭祸患,皆不愈两旬,近忆师之所戒云:&"异日有与汝解缰脱锁者,当宜授之,余皆不许。&"尔后欲解名籍,而患此道人不知信,遂撰此《悟真篇》,叙丹法本末。既出,而求学者凑然而来,观其意勤,心不忍拒,乃择而授之。然所授者,皆非有巨势强力能持危拯溺、慷慨特达、能仁明道之士。初再罹祸患,心犹未知,竟至于三,乃省前过。故知大丹之法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是以天意秘惜,不许轻传于匪人也。而伯端不遵师语,屡泄天机,以其有身,故每膺谴患,此天之深戒如此之神且速;敢不恐惧克责。自今以往,当钳口结舌,虽鼎镬居前,刀剑加项,亦无复敢言矣。
  此《悟真篇》中所歌咏大丹、药物、火候细微之旨,无不备悉。倘好事者夙有仙骨,观之则智虑自明,可以寻文解义,岂须伯端区区之口授耶。如此,乃天之所赐,非伯端之辄传也。其如篇末歌颂,谈见性之事,即上之所谓无上妙觉之道也。然无为之道,济物为先,虽显秘要,终无过咎。奈何凡夫,缘业有厚薄,性根有利钝,纵闻一音,纷成异见,故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而听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伯端得闻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如其习气尚余,则归中下之见,亦非伯端之咎矣。”
  “女娲上前听授。”鸿钧传授完功诀给元始之后,便对女娲说道。
  女娲连忙迎上前,静待鸿钧的言语。
  鸿钧微咪一下眼,待睁开之时,便见他说道:“女娲,你是为师的第四弟子,在六个弟子之中,你是为师最不放心的,因为将来你的路将会很难走,而且修为也是最低的圣人。所以为师会传授你一篇我当年观看盘古天尊开天辟地之后领悟到的自创功法,这篇功法名叫《造化诀》。”
  “听好了。这篇功法的口诀是:二八者,十六之数。按一月上弦,水中之金八两,下弦,金中之水八两,二八合为一斤。金水匀和,光辉不偏不倚,至中至正,丹法取此两弦之象。修持大道者,盖以阴中之阳为真阳,即上弦也;阳中之阴为真阴,即下弦也。阴中之阳,阳与阴和;阳中之阴,阴与阳和。真阴真阳相合,合而为一,是谓二八一斤,金丹成象。律待十六首,表二八者,即表此也。尘寰尽是声色之界,名利之乡,以苦为乐,以假为真,损精耗气,凿丧性命,有死而已。悟之而能超出者,至人也;不知而陷于内者,迷人也。故古来成道仙真,幼而家庭孝友,所以全人伦;至四十而行不动心之道,所以保性命。盗百年岁月,倏忽间耳,一生荣辱,转眼时也。若不知返本还元,归根复命,一时大限到来,纵有黄金堆积,只落的空手而去。世人争名夺利,日夜不休,自谓寿数无终,可以长享安乐。怎晓天寿长短,穷通得失,非人所能预知。勿谓世希百岁之人,即寿至百岁,终久难免荒郊-葬。常见世人忽在忽亡,竟至行路之间,说笑之际,猛然暴死者.不可胜数。噫!睁眼时财妻属我,贪恋不休。闭眼时诸物一空,带不去些子,只落的万般罪孽,满载而归。何若早早看破世事,急访明师,以求大药。倘机缘相逢,大药得遇,便是大福分,大根基。直下猛力修炼,即可出死入生,以了无常。若既遇而不下肯心修炼者,便是自暴自弃,痴愚之人,办与看不破世事者相等,终亦必亡而已,何贵于知哉。”
  “夫脱生死之道,学仙之道也。但仙有数等,了性而出阴神者,鬼仙也;了命而留形住世者,地仙也;性命俱了,身外有身,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天仙也。鬼神虽是阴神,出入自便,然而宅室不固,犹有抛身入身之患。地仙虽能留形住世,然而法身难脱,犹有幻身委物之累。二者一落于有死,一落于有生,均未能了脱其生死。惟天仙脱幻身而成法身,超出造化之外,无生无死,能脱生死,与天齐寿,永久不坏也。学者欲脱生死,须学天仙。始学天仙,非金丹大道不能。金者,坚刚不坏之物;丹者,混成无碍之象。坚刚不坏,混成无碍,浑然一气,如天之虚圆不测,无物不包,无物能伤。故道成之后,号曰天仙。因其永久不坏,又曰金仙。因其隐显不测,又曰神仙。其实金仙、神仙,总是天仙。欲修天仙,舍金丹之道,余无他术矣。这个金丹,即人秉受于天,至善无恶,良知良能,圆成无亏之灵根,乃先天至阳之气凝结而成者。其中含阴阳,藏五行,有其气而无其质,非-身后天有形有象,浑浊之物可比。若经阴符阳火,煅炼成熟,永远不坏,名曰七返九还金液大还丹。金丹者,混成本性之别名,非本性之外,又有一金丹。这个丹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乃仙佛之种子,圣贤之根本。但未经火煅炼则阳极必阴,圆极必亏,落于后天。知识开而私欲杂,气质发而天良昧,良知良能,俱变不良,无复纯白之体,故古圣人设金丹返还之道,使人人归家认祖,复我本来原有之物事耳。
  如何谓之返还?返者,我已去而复来之说,还者,我已失而又得之谓。,夫本性灵根有昧者,皆因阴阳不和,五行相伤之故。若果阴阳合一,五行攒簇,仍是当年囫囫囵囵,圆成故物矣。二物者一刚一柔,一健一顺,一真知,一灵知,一真情,一灵性。真知具于道心,主刚健,发而为真情;灵知藏于人心,主柔顺,含而为灵性。真知灵知分离,则健非所健,顺非所顺,刚柔失节,真情灵性变而为假情假性矣。真知灵知相合,则健所当健,顺所当顺,刚柔随时。假情假性,变而为真情灵性矣。仙翁曰:&"二物会时情性合,岂不太煞分明乎?&"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五气。此五气在先天,则为元性、元情、元精、元神、元气之五元。在后天,则为游魂、鬼魄、、识神、妄意之五物。五元具有仁、义、礼、智、信之五德;五物具有喜、怒、哀、乐、欲之五赋。五行全者,先天后天,混合攒簇,以五元而统五物也。龙为阳,主生机,属东方木,在人为性;虎为阴,主杀机,属西方金,在人为情。五行不和,则各-其性,五元变为五物,五德化为五贼,龙东虎西,性乱情迷,则为气性妄情,杀气而削生气矣。五行若全,则同归-性,五物变为五元,五贼化为五德。龙蟠虎踞,性定情忘,则为真情真性,杀气亦成生气矣。
  修丹之道,不过调和刚柔,使其健顺相当,性情相合而已。性情相合,阴阳会、五行全,仍是浑然天理,至善无恶,良知良能,原本之物事,而金丹复还矣。但先天原本失散以后,性东情西,刚柔不应,若无调和之物,来往通信,彼此隔绝,终不相知。
  调和之物,即戊已二土也。戊土主动,属阳,已土主静,属阴。寂然不动者,己土也;感而遂通者,戊土也。戊己二土,在五德为真信。真信在中而性定,真定用外而情和。性定情和,性情归根,如夫妻合欢,仁义礼智,归于一信,性情精神,会于一气。三家相见,五气朝元,还元返本,金丹凝结,一名圣胎,再加向上功夫,从有为而入无为。十月温养,固济牢封,抽其健情之太过,添其顺性之不及。用天然真火,朝屯暮蒙,煅尽后天阴气。无质生质,从微而显,气足神全,霹雳一声,金蝉脱壳,身外有身,功成名遂,朝北阙而驾翔鸾,白日飞升,为纯阳不死之天仙。”
  “记名弟子准提、接引何在?”鸿钧问道。
  “记名弟子准提(接引)在此。”准提和接引早早就准备好了,只待鸿钧叫道他们,这时听到鸿钧发问犹如沙漠里的小草遭逢了甘露般舒爽,连忙异口同声地回道。
  “你们二人同时出生,同为一体。作为为师的记名弟子,我对于你们也不是很高要求,只要你们能够守护好道统,不要是道统沦落就可以了。”
  “为师知道你们自创了佛教,自然少不得此类的功法经典,听好了,我会传授你们各类的佛法经典,乃是:
  《涅槃经》一部七百四十八卷,《菩萨经》一部一千二十一卷,《虚空藏经》一
  部四百卷,《首楞严经》一部一百一十卷,《恩意经大集》一部五十卷,《决定
  经》一部一百四十卷,《宝藏经》一部四十五卷,《华严经》一部五百卷,《礼
  真如经》一部九十卷,《大般若经》一部九百一十六卷,《大光明经》一部三百
  卷,《未曾有经》一部一千一百一十卷,《维摩经》一部一百七十卷,《三论别
  经》一部二百七十卷,《金刚经》一部一百卷,《正法论经》一部一百二十卷,
  《佛本行经》一部八百卷,《五龙经》一部三十二卷,《菩萨戒经》一部一百一
  十六卷,《大集经》一部一百三十卷,《摩竭经》一部三百五十卷,《法华经》
  一部一百卷,《瑜伽经》一部一百卷,《宝常经》一部二百二十卷,《西天论经》
  一部一百三十卷,《僧祇经》一部一百五十七卷,《佛国杂经》一部一千九百五
  十卷,《起信论经》一部一千卷,《大智度经》一部一千八十卷,《宝威经》一
  部一千二百八十卷,《本阁经》一部八百五十卷,《正律文经》一部二百卷,
  《大孔雀经》一部二百二十卷,《维识论经》一部一百卷,《具舍论经》一部二
  百卷。”
  接着鸿钧说道:“拼斗之法则有:以佛圣道仙、神祗鬼怪命名的一神拳、二郎拳、韦驮
  拳、大圣拳、八仙拳、天罗拳、地煞拳、六星拳、哪咤拳、金
  刚拳、观音拳、佛汉拳、佛教拳、罗汉拳、金刚锤。二十八
  宿拳、四仙对打拳、七星访友拳、罗汉螳螂拳、夜叉巡海拳、
  金刚三昧掌、夜叉铁沙掌等。
  以“门”命名的——余门拳、硬门拳、法门拳、空门拳、
  红门拳、鱼门拳、孔门拳、风门拳、水门拳、火门拳、鸟门
  拳、佛门拳、窄门拳、字门拳、孙门拳、严门拳。熊门拳、自
  然门拳、引新门拳、罗汉门拳、磨盘门拳、水浒门拳等。
  以姓氏命名的——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巫
  家拳、薛家拳、岳家拳、赵家拳、杜家拳、周家拳、祈家拳、
  温家拳、孙家拳、邹家拳、高家拳、戚家拳、洪佛拳、岳家
  教、钟家教、刁家教、李家教、朱家教、蔡李佛拳、岳氏连
  拳、罗家三展、杨家短打、胡氏戳脚、率洗两、陈氏太极
  拳、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林
  氏下山拳、武氏十八技等。
  以人名命名的——燕青拳、太祖拳、孙膑拳、五祖拳、宋
  江拳、白眉拳、珠娘拳、纯阳拳、达摩拳、玄女拳、武侯拳、
  五郎拳、文圣拳、南枝拳、咏春拳、岳王锤、武子门拳、子
  龙炮拳、太祖散掌、三皇炮锤、孔朗拜灯拳、刘唐下书拳、武
  松脱铐拳、武松独臂拳、神行太保拳、燕青巧打拳、达摩点
  穴拳、太白出山拳、甘凤池拳法、黄啸侠拳法、燕青十八翻、
  罗王十八掌、达摩十八手、孙二娘大战拳、武松鸳鸯腿拳等。
  以地名命名的——潭腿(山东临清龙潭寺)、少林拳、武
  当拳、峨眉拳、崆峒拳(分五大门:飞龙门、追魂门、夺命
  门、醉门、神拳门)、梅山拳、灵山拳、昆仑拳、关东拳、关
  西拳、龙门拳、登州拳、东安拳、石头拳、水游拳、西凉掌、
  太行意拳、洪洞通背拳等。
  以动物命名的一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
  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拳、狗拳、鸡拳、鸭拳、龙形拳、
  龙桩拳、龙化拳、行龙拳、飞龙拳、火龙拳、青龙拳、飞龙
  长拳、青龙出海拳、毒蛇吐信拳、虎形拳、黑虎拳、青虎拳、
  白虎拳、饿虎拳、猛虎拳、飞虎拳、伏虎拳、五虚拳、八虎
  拳、虎啸拳、回头虎拳、侧面虎拳、车马虎拳、隐山虎拳、五
  虎群羊拳、工字伏虎拳、虎豹拳、虎鹤双形拳、白鹤拳、宗
  鹤拳、鸣鹤拳、飞鹤拳、食鹤拳、饱鹤拳、饿鹤拳。”
  “上卷经云:离坎者,离为火,外雄而内雌。其内雌为真阴,在人为灵知藏于人心,人心动而灵知飞,如火之上炎也;坎为水,外暗而内明。其内之明为真阳,在人为真知,具于道心,道心昧而真知藏,如水之下流也。用颠倒者,生道心,定人心也。道心生,则真知刚健,而精一之水上升;人心定,则灵知柔顺,而亢燥之火下降。水上火下,而水火相济矣。灵知为性,性属木,木性柔,易浮。其知为情,情属金;金情刚,易沉。灵知浮而用事为主,真中有假;真知沉而不彰为宾,假陷其真,此顺行也。定主宾者,以真知之情为主,使沉下者而浮上:以灵知之性为宾,使浮上者而沉下。主宾反覆,而金木相并矣。水火交,金木并,道心健,人心顺,真知灵知,两而合-,性情相投,金丹焉能不结?但此等真着妙法,非色非空,要在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处做出,故曰自知,又曰谁识。人不识而自知之,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矣。是道也,有先后,有急缓,若不知先后急缓之妙用,纵能识得药物,则颠倒难施,主宾不定。故紧接曰&"金鼎欲留珠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
  金者,坚刚之物;玉者,温柔之物;鼎者,炼药之物;池者,养火之物。金鼎玉池,喻修真之道,以刚柔为体也。人心属离,离本乾体,即金鼎也。具地二之火为灵知,乃坤家柔顺中心之物,即本来之良能也。人心本来空空洞洞,虚灵不昧,因交后天识神,借灵生妄,见景起尘,随风扬波,无有一时停息。如朱里之汞,遇火则飞,最难存留。《参同》所谓太阳流珠,常欲去人者是也。道心属坎,坎本坤体,即玉池也。内藏天一之水为真知,乃坎宫刚健中正之物,即本来之良知也。因落后天,客气用事,正气退位,阳陷阴中,真为假蔽,沉溺欲海,良知有昧,如水中之银,绝无而仅有矣。银为金类,水中银,即水中所藏之金。此金在先天为本性之良知,在后天为道心之真知。因其真知,至刚至健,喻之曰真铅;因其真知,成仙成道,又喻之曰真种。古来圣贤,皆采此-味大药而了性命。
  人心灵知,虽是易动,若得道心之真知制之,则灵归于真,自不飞走,《参同》所谓卒得金华,转而相因者是也。黄鹤赋云:&"离内七般朱砂,无真种则时刻难留。&"七般朱砂乃涕、唾、精、津、气、血、液。七般朱砂不定,皆由人心之灵不定。然人心之灵不定,皆因道心有失,而不定之。若欲留人心之灵知,须先下此道心之真知。真知真种之下,内有主宰,不为杂气所惑,人心之灵知,自然凝结不散。借道心制人心,以人心顺道心,以真知统灵知,以灵知养真知。刚柔相当,健顺如一,性情和合,不出半个时辰,结为一粒圆明宝珠,灵光朗照,一切阴邪之气,不得而伤,故曰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
  神功者,即神明默运,慎独之功。火者,即真知灵知,刚柔合一之和气。运火者,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运此真知灵知,刚柔合一,不使有一点滓质,留于方寸之间耳。这个神功之火,如立竿见影,呼谷传声。若下肯心,不待终日,即能阴中返阳,如深潭日山,阴气自退也。诗中最要处,是&"欲留&"&"先下&"四字。其中有先发制人,义不及宾之旨。识得此旨,则颠倒阴阳,和合四象,反掌之易,此外丹法象也。外丹即还丹之别名,因其已去而复来,已失而仍得,从外而还于内,故谓外丹,又谓还丹。若巳还后,即是内丹,此内外之分别也。
  大丹之道,乃一时之功。此一时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难遇易错,稍有不谨,先天真一之气,得而复失。先天真一之气,即还丹也。因其还丹,乃刚柔二气,交合而成。故谓真一之气,非还丹之外别有真一之气也。当还丹到手,道心刚健,人心柔顺,真知灵知,混而成一,圆陀陀、光灼灼,仍是有生之初,良知良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本来面目之物事。此个物事,因其性刚,号曰真铅;因其气壮,又曰雄虎。真铅雄虎,总是一个浩然正气,至善无恶,秉彝良知良能之天真耳。既得复此天真,须要将此天真,复于父母末生以前,五行不到之处,方能成得一个永久不坏之天真。故当天真复还,温之养之,谨封牢藏,虚极静笃,阳气充足,静极又动,灵苗发现,吕祖所谓中霄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帏之时。当此之时,阳光出窟,如虎雄壮,其势不可遏止,急用真性中-点虚灵之火迎之。虚灵之火,谓之牝龙。虎跃龙腾者,阴阳搏聚之象。风浪粗者,虎出窟而风生,龙出潭而浪起,阴阳相争之义。龙虎交会,性情相投,合而为一,入于中央。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凝而为一粒黍珠,圣胎有象。圣胎者,谷神也;谷神者,即玄牝交而合一之神。阳玄即虎情,阴牝即龙性。性情合而圣胎结,元牝立而谷神生,到此地位,有为事毕,无为事彰,不必再为造作,听其自然。如果生枝上,终有成熟之日。子在腹中,终有产生之时。但圣胎凝结,虽要无为,还有防危虑险之功,不可不知。南北宗源翻封象者,南为火,北为水,圣胎凝结,和气熏蒸,水火归于宗源,自相烹煎,任其天然,勿忘勿助之功也。晨昏火候合天枢者,晨为一日之首,阳气用事;昏为一夜之首,阴气用事。天枢者,阴阳之气机,当阳而用阳,当阴而用阴,火候进退,暗合晨昏之机,日乾夕惕之功也。勿忘勿助,日乾夕惕,温养十月,换去后天爻卦,脱去先天法身,我命由我不由天矣。是道也,在人类中而修,在市尘中而作,大机大用,真着实行之功,非空空无为寂灭之学。故曰须知大隐居尘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金丹者,即人秉受良知良能之本性。此性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不待他求,自己本有。若下肯心,直登圣城,性定命凝,永久不坏,是良知良能之本性,即长生之大药也。一切迷徒,不究圣贤实理,不推性命根源,舍近求远,弃真认假,空空一世,到老无成,枉自摆抛,岂不可叹可悲哉!
  人生本来良知之健德,秉之于天,即天也,本来良能之顺德,,受之于地,即地也;本来虚灵不昧之神为灵性,乃地之气所化,即火也,本来纯粹不杂之精为真情,乃天一之气所化,即水也。人能健顺如一,则身中天地相合,如甘露洒心,而烦恼顿脱。人能精神不耗,则身中坎离相交,如黄芽自生,而元气乃复。甘露降者,心清也。黄芽生者,意静也。心清意静,良知良能,一灵真性,悬于虚空之中,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常应常静,造化难移,万物难屈,我命由我不由天。长生之道在是,彼井中之蛙,怎知有此龙窟篱内之鷃?安知有此凤巢?闻药物火候之说,疑为茅法烧炼之术,奇奇怪怪,无所不为。殊不知修炼大丹&•,成熟之日,金玉满堂,保命全形,富贵无比。一切世间滓质之物,何足恋乎?”
  “下卷经云:西南者,坤方,为月晦极复苏,阴极生阳之地,在人为静极初动之时,这个静极之动,即是大药发现之时。但动非外来客气情欲之动,亦非内里心意念头之动,乃天心良知之动,道心真知之动。这个天心良知,道心真知,因其能超凡入圣,起死回生,故取象为药物;因其静极之时,万缘俱息,天心良知,道心真知,有一点光辉露其端倪,故取象为产药之处;因其天心良知,道心真知,为黑中之白,虚无中来,动从静生,如川之有源,故取象为药生川源之处。这个药在先天为天心之良知,在后天为道心之真知。道心者,即天心之影子;真知者,即良知之影子。因其天心陷于后天,不能常存,有时发现,别名为道心;因其良知沉于欲海,光气暗晦,亦间或不昧,别名为真知。若到返还以后,道心仍是天心,真知仍是良知,有时发现,间或不昧,即是道心真知之本乡。盖有时发现,间或不昧处,有一点先天真一之生机存焉。借此一点生机,逆而修之,何难由道心真知,而复还于天心良知耶。但复还不难,总要知的静极而动,川源之处.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易》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皆指此道心真知所生之川源耳。
  既知药生川源,须明下手时候。修丹妙用,只是取道心一味为丹母,因其道心刚健,具有真知之情,取象为真铅,铅中有银,外黑内白。道心中有真知,外晤而明,故仙真皆以道心真知比真铅。不肯直指说破者,郑之重之,恐为匪人所窃盗也。这个道心真知,为情欲掩埋,陷溺已深,不能自出,既知川源,可以渐采复还。复还之法,仍要在情欲中寻求。真知乃天一所生,为纯粹至清之阳水,壬水也。情欲乃地六所生,为滓质至浊之*,癸水也。壬水藏于癸水之中,非癸水生,而壬水不现,真铅不见。铅遇癸生者,正阴阳二气交接,癸方生而犹未用事。壬水未散,真知未昧,急须采取归于悬胎鼎内,则情欲无施,亦自消灭。张三丰所谓要采他出墙花儿朵朵鲜者是也。金逢望后者.既得真知来复,借此-点真知之真情,增而又增,进于刚健中正,纯粹之精。如铅中炼出白金,色足明亮。到此地位,良知良能,炯炯不昧,曲直而能应物,潜跃无不随心。信步走去,头头是道,犹如一轮明月当空,照见三干大干世界,通幽达冥,可以不用增添之功,弃有为而入无为矣。若不知火候,持盈未已,圆极必亏,明极反暗,如望后之月.阳中生阴。真知有伤,真者昧而假者来,所有者后天之滓质,何堪尝之乎?
  故当真知复圆之时,急送中央土釜,封锁坚牢,不使些子渗漏,复以本性中一点虚灵流珠配合,借阴济阳,以虚养实,防危虑险。期必至于刚柔如一,阴阳相当。二八数足,不多不少,进于矿尽金纯,无一点气质而后已。然欲二八数足,全凭调停火候,明老嫩,知止足,辨吉凶,识急缓。时当进阳即进阳,时当运阴即运阴。大小无伤,两国俱全。自然先天真一之气,从虚无中来,凝结不散,圣胎成象矣。调停火候,正以刚柔不停而调之。药重一斤,刚柔俱归中正,二八相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混成,刚柔悉化,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永为不坏之物矣。噫!月至圆存乎口诀,时至子妙在心传。药物本自难知,火候亦不易晓,学者可不急求真师乎?此诗药物火候,还丹大丹妙用,无不包括在内,为十六诗中着紧之处。读者须要细心穷究,不可轻放一字过去。果有所梧,就证真师,可因一言而知万法矣。
  人秉天地阴阳二气而生身,身中即具阴阳之气,阴阳之德。阳者刚也,阴者柔也。刚之德主命,柔之德主性。是阳刚阴柔者,即性命之源也。同类者,阳以阴为类,阴以阳为类。阴阳得类,则刚柔相应,如夫妻久别,忽然相会,未有不交感者也。二八者,阴中之阳为真阳,刚健中正也;阳中之阴为真阴,柔顺中正也。刚柔俱归中正,阴阳相当,不偏不倚,自然相合相亲,浑然一气,凝结而不散矣。
  阴阳得类,二八相当,后天中返出先天,道心刚健,人心柔顺,真知灵知,两而相合,本来一点良知良能之灵根,从虑无中露出。如潭底红日上升,阴怪自灭;似山头偃月高挂,药苗新鲜。盖以正气生而邪气自退,真者复而假者即消矣。潭底日红,山头月白,皆状真阳发现,天心复见之象。天心复见,知能俱良,是谓金丹。这个金丹,是我本来所具真阴真阳,刚柔配合网成,乃尽性至命之真宝,岂是凡砂水银演练而成乎?
  金丹药物,不是外之三黄四神,众草凡物,则修道者必于一身而修矣。殊不知人自先天真阳失陷之后,-身所有者,乃阳里之耳。不仅是交感之精。凡涕、唾、津、液、血、气,皆是。其质不刚,身存则存,身亡则亡,随幻身而有无之。若修此阳里一物,而欲保命全形,转觉嬴尫,事终难成。彼世之劳形按影,服气飨霞,与夫千门万户,不是炼,便是补,与道相隔,愈修愈远。安能伏真铅真汞,而归于一气;驱真龙真虎而合为-家耶。夫金丹之道,生身之通也;生身之道,阴阳两而合一之道,阴阳合一,其中有生机存焉。生人之道,借凡父凡母而生幻身;生仙之道,借灵父圣母而成真身。灵父即刚健之真知,圣母即柔顺之灵知.生人生仙,俱不外乎阴阳。但不过有圣凡之分,逆顺之别耳。若人穷究生身之理,大悟大彻,知的父母如何能会,如何能交.如何受胎,如何保胎,如何胎全,如何生产,如何乳哺,如何能行,如何能长。则修道始终,明明朗朗,可以一往直前,返本还元,起死回生,保命全形,而为大药王矣。盖修真大道。只是一个生身之理,更无别法。彼一切旁门,孤阴寡阳,着空执相,独修一物之徒,岂知有此乎?
  穷取生身之处,返本还元。然返本还元,须要识得真铅一味大药。识得真铅,则识得一万事毕,其他皆易事耳。真铅不是别物,即前所云道心之真知是也。真知又名真种,识不得真种,修道无本,万般作用,徒劳功力,故曰好把真铅着意寻,着意寻三字,有格物致知,穷理功夫在内。学人欲修大道,其若先穷实理:实理通彻,下手修为,立杆见影。若不穷通,妄冀天宝,便是悬虚不实,空度光阴矣。
  地魄水金,阴中之阳,皆真知之法象,天魂朱汞,阳中之阴,皆灵知之法象。但将地魄擒朱汞者,借真知而制灵知也。自有天魂制水金者,以灵知而养真知也。真知,刚,属阳,为夫;灵知,柔,属阴,为妻。以夫制妻,妻自顺夫,妻顺未而夫亦恋妻,夫妻相得,生机常存。《参同契》所谓&"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者是也。真知灵知,两而合-,刚柔归中。变为良知良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圣胎有象。到此地位,道高而龙虎伏,德重而鬼神钦,方且寿永齐于天地,更何有烦恼上心乎?”
  准提和接引接受了鸿钧的经文,然后恭敬地退了下去。
  而鸿钧则是一挥大手,只见一阵狂风卷起,六位在洪荒里呼风唤雨的大拿便手无缚鸡之力般地被撩起,马上就倒飞回去。待到风听之时,原来已经过了亿亿里的路途,回到了天外天,而众人这时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时已经是过了三天了,而各界的势力还安安静静地驻扎在各个角落,惊诧地注视着和鸿钧相处了三天之久的六位大拿。不过也没有人敢上前去问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他们每一个都不是好惹的,在这个多事之秋谁也不想节外生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