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不报,且刻意放纵其为之。
    此乃,助纣为虐。燕晨冷声斥道:应当再予追责!
    也许是他一脸「我替皇上生气」的表情太有感染力,也许是他带来了有说服力的证据。
    总之,虽然燕太师说的话,和安武王说的基本是一个意思。
    但老皇帝和太子听了,却是完全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
    二人深以为然地点头:燕太师说得有理。
    老皇帝更是招手,让程棋向都察院追加命令:细查常怀安。
    他之前也怀疑常怀安,但重点还是在右相、敏妃等人身上。
    程棋领了命,敬佩地看一眼燕太师。
    他心中腹诽:若是安武王没走,看见这对皇家父子的区别对待,怕是要气死吧?
    燕晨恰好与他对上视线,朝他淡淡一笑。
    后者颔首出殿,不由自主擦了擦额角,总觉得燕太师方才,像是读懂了他心声似的。
    细查常怀安的命令下去后,没过多久,都察院就给出了结果。
    这次行刺,虽说出乎燕晨的预料。
    但归根究底,楠\枫还是因为他的出现和一连串动作,打乱了右相、三皇子等人的节奏。
    由于准备时间不充分,他们甚至是抱着成王败寇的必死决心,做出的抉择。
    都察院的人,在三皇子殿内,查出了伪造的「换储圣旨」。
    而右相,更是在都察院的人还未查出结果时,便上书请求告老还乡,被皇帝拒绝。
    更有趣的是,右相确实曾找过常怀安,共商篡位大计。
    据右相抖露出的过程:常怀安一开始表现得极为积极。
    待将他们的计划套了个七七八八后,他便销声匿迹,怎么请都不出门。
    偏偏他还威胁右相,声称自己留了后手,一旦他「无故惨死」,皇帝便会提前知晓他们的计划。
    而常怀安,在得知是「安武王」煽风点火,咬着自己不放后。
    他同样破罐子破摔,将安武王于苏州临州养兵、对自己行刺之事,一并抖出。
    三方人马狗咬狗,打得昏天暗地。
    老皇帝气得,走到哪儿都要带一位太医。
    这时候,行刺的处罚倒是最无关紧要的了。
    随着三皇子派、安武王,以及常怀安近年搞的动作,逐渐浮出水面。
    朝中上下一片死寂。
    一条条圣旨,被老皇帝的愤怒裹挟着,宣告天下:
    三皇子封为闲王,没收与右相等官商同流合污、贪敛的财富,不给封地,只赐了一座府邸。
    敏妃教子无方,纵容三皇子胡作非为,位降三级,打入冷宫。
    右相身为主谋,挑拨皇室关系,撺掇皇子谋逆,押入大牢,等待秋后问斩,家产充公,亲属流放。
    常怀安助纣为虐,收回「顺远」封号,降为奴籍,同样流放边疆。
    至于其父淮王,则强制其将常怀安除族,与其断绝关系这还是念在他不知情、且对皇室忠心耿耿的份上。
    三皇子派、常怀安,一下子就被打断了觊觎皇位的那双手。
    还剩下一个安武王。
    他战战兢兢,等了数日,也没等到皇上降罪。
    安武王整个人一时噩梦连连,一时飘飘欲仙,可以说是矛盾到了极点。
    这种日子没过多久,老皇帝又宣布了一件举国震惊的大事:他要传位于太子。
    历史上坐在那把椅子上,到死都不舍得下来的人,可是只多不少。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这种神仙般的日子,谁不愿意一直过下去呢?
    历史上即便有传位的皇帝,也是在还剩最后一口气、连笔都握不住,只能卧病在床的时候,才会传位于新皇。
    老皇帝年纪虽大了,但看着少说也还能再挺两年。
    怎么会突然想到要传位?
    若太子已能挑得起大梁也就算了,可他现在还年幼啊!一时间,众臣纷纷劝阻。
    皇帝却是铁了心,要传位。
    这回,就连太子都不明白为什么:父皇,孩儿还未做好准备。
    一向待他百依百顺的皇帝,这次却拒绝包容他的胆怯:小五,你迟早要坐上这个位置的,如今只是早上一些时日。
    传位诏书一下达,相关各部便开始准备授受大典。
    历朝帝王登基大典,往往于先皇死后半月,或一个月内举行,因在丧期,气氛沉重庄肃。
    如今老皇帝健在,不论外界怎么说,反正宫中布置的人,都喜气洋洋的。
    唯独小太子闷闷不乐。
    这日燕晨照例来给他上课。
    见太子脸色怏怏、不时走神,便停了课,坐至他身前,关心问道:殿下因何事愁眉不展?
    燕晨课上时总是十分严厉,但私下却又温吞和善。
    见他如此神态,太子便知,燕太师是以后一种态度在与自己讲话。
    小太子犹豫片刻:老师可知,父皇为何坚持要这么早传位于孤?
    燕晨恍然:殿下是担忧自己做得不好?
    小太子羞赧地点了点头。
    他以为燕晨会安慰、鼓励自己,或是说「有我在,我会辅佐你」之类的话。
    却不想,燕晨露出了不能理解的眼神:殿下因何而担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