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闺秀与农夫 作者:假面的盛宴
虽然嘴里聊着天,可是几个妇人的脸色都不好,显得心事重重的。
杨氏、姚氏是没啥,家里没什么亲戚,姚氏娘家哥哥那里,也不再征召范围。但是杨老爷子两个儿媳妇还有大菊、柳枝几人,却都是有娘家的。
聂二堂嫂从早上来,脸色就很犹豫。虽然嘴里和大家聊着天,但是一直心不在焉的,看到林青婉几次都欲言又止。
后来还是沉不住气了,开口说道:“青婉——”
林青婉疑惑的望过来,“怎么了,聂嫂子?”
聂二堂嫂咬咬牙,“青婉,你们家有没有想买地的打算?”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大家不由自主都想到同一件事情上了。
聂二堂嫂一直是个爽快性子,既然话出口了,她就准备把话说下去。
“是这样的,我娘家想卖地凑银子,现在外面地非常不好卖。实在是没法子了,才想来问问你家。”
聂二堂嫂家里也动了想卖地的心思,可是出去一打听,才知道地现在不是那么容易能卖出去的。地价压得厉害不说,也不好出手。
毕竟是自己娘家,聂二堂嫂也非常焦心。可是夫家为了筹钱不但把家底掏空了,还找杨氏借了一笔银子,哪里能有条件能帮上娘家。而聂二堂嫂身边认识的人,也就只有杨铁柱两兄弟手里有些银钱了。在小作坊帮工了这么久,她心里还是有数的。
只是她也不好意思开口找人帮娘家借钱,毕竟聂二堂嫂还是有自己的考量。一来她是出嫁的闺女,二来也怕到时候娘家那里拖着没钱还,自己夹在中间难做人。她就想着反正是娘家要卖地,就想问问杨铁柱两兄弟买不买。
话虽然出口了,但是聂二堂嫂也是非常尴尬的,因为她也清楚林青婉家不种地,人家买地干什么?她也是实在逼得没法子,才问出这样唐突的话。
所以话问完了以后,她又期期艾艾的补充道:“如果没有这种想法,那就算了……”
林青婉沉思了一会儿,也没说买不买,“这样吧,我回去跟铁柱商量一下,明天给你信儿。”
聂二堂嫂大喜过望,“不管怎么样,都先谢谢你。如果实在为难,就算了。”
林青婉也知道聂二堂嫂能开这个口,实属不易,遂安抚道:“千万别这么说,大家毕竟是亲戚嘛,能帮一把还是要帮一把的,只是这事儿我还要问问相公。”
聂二堂嫂听到这话后,心放了一大半。因为林青婉能这么说,至少会帮她的把握在八层以上。
……
晚上吃饭的时候,林青婉就把这事儿在饭桌上说了。一起吃饭的有杨铁根一家,还有杨氏和夏大成两口子。
大家之所以会聚得这么齐,也是因为聂二堂嫂说的那事儿。
其实聂二堂嫂说的那事,并不算事。
真的求到门上了,毕竟是有亲戚关系,事关人命能帮一把还是要帮一把的。而且林青婉也非常欣赏聂二堂嫂这种敞亮人,至少别人没有因为你有钱,就红口白牙张口找你借钱,而是想把娘家的地卖给你。
当然大家不仅仅是因为聂二堂嫂一家的事儿,还有其他。
对于村里很多村民卖地凑钱的事,大家都听到了风声。地非常不好卖,价格压得很低,大家也都知道。
为了地价压得厉害的事,村里好多人家都绝望了。
这是真正的绝望了,因为农人最值钱的命根子也只剩赖以为生的地了。连地都卖不出的情况下,只会地里刨食的穷苦老百姓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村里的气氛比前段时间更加低迷,刚开始那时候是闹腾、恐慌、哀伤,所挣扎的不过是舍不舍得,能不能舍得。而现在却是一片死寂了,因为舍得也没用,地卖不出去,亦或是卖得出去价格太低,根本不够筹钱,所以大家都走投无路了。
看到这些杨铁柱等人心里都非常难受,毕竟是一个村里的乡里乡亲,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虽然这些人有好有坏,但是真到了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片绝望之气中,没人可以不受影响。
可是自己也能力有限,能怎么帮呢,借钱给他们吗?
肯定不可能,大家也不是圣母,你借给这个还能不借那个?更何况他们也没有那个钱能借给整个村里人,而且也没谁想给自己找麻烦。
大家都清楚要不是杨铁柱兄弟俩在守孝,估计上门来借钱的人不少。
杨氏那里已经有人上门去借钱了,但是杨氏没有借。不光是因为借钱的那几户人家杨氏看不上眼不放心,还是因为她清楚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后面涌上来的人更多。
到时候就不是借钱帮人了,那是在借仇了。
更何况杨氏手里也没有多少银钱,加起来不到二百两银子,一旦开了口子,借谁呢?借谁都会落人说的!只能找借口说,杨二老爷子家也需要钱,家里的钱早早就借给他们了。
钱是没借出去,杨氏心里也愧疚的可以。这两天一直在叨叨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毕竟乡里乡亲的。
大家都是同样的心情,哪个不是在挣扎?
聂二堂嫂说的事却是给大家打开了一个天窗,既可以尽一份心,也不会给自己找太多麻烦。
自古以来,借钱就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儿。有钱还你还好,没钱还你还能上门去放狠话硬逼?毕竟村里人都穷,大家心里都清楚。一两二两还好说,一动就是几十两银子,你就算敢借出去,别人还怕还不了。买地就不一样了,地在自己手里不会贬值,也不怕人不还钱。
更何况帮人也不是谁都能帮的,也要看人。能把家里地卖了救儿子命,可以见得家里的父母不会太差。
在落峡村土生土长的杨铁柱和杨氏他们想得很多很多,林青婉却是没有那么多想法的。她的想法很自私也很简单——
一切以减少自家麻烦为主,如果能够在没有麻烦的情况下帮助别人,她也是不介意的。如今在她看来,买地既可以储备在手里不会亏本,另外也可以做下好人好事。
这样的行为很好。
☆、第128章
落峡村的地分几等,上等田12两一亩,中等田8两银子一亩,下等田一般没有人出来交易,也没有人会买。
这个价格是正常情况下的价格,也就是说在没有任何外在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是这个价钱,一般浮动不大。
像此时,因为徭役事情,大家都急着要用钱,所以地价压得很低,市价平均每亩地便宜了二两银子。
甚至还有些黑心地主压低了一半的价格收地,就等着有些农民熬不住了,把地贱卖出来。
不过这些都和杨铁柱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之所以会打听市价,也是为了判断多少银子买回来比较合算。
商定以后,第二天杨铁柱就和聂二堂嫂去看了她娘家的地。她娘家要卖的地也不多,准备卖掉三亩,留下十来亩以后过活。
因为是亲戚,杨铁柱就用了比市价高一两的银钱买了三亩回来,期间聂二堂嫂娘家人的千恩万谢,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其实昨晚在杨铁柱和夏大成等人的计划中,没有准备想买外村的地,因为不好管理,也不好打理。可是毕竟是亲戚,求到门上了,不买也不好。
林青婉算了一下手里的银钱,所有现银加起来差不多五百两。按目前地价来算,差不多可以买五十亩的上等田。杨氏和杨铁根两口子,也根据手里的银钱准备买些地回来。
昨天夏大成也给他们算过了,现在买地只会赚不会亏。毕竟价格要比平时便宜二两银子,就算以后再卖出去,也不会亏本。
至于说发‘民难财’什么的,就不要说了。毕竟他们不买,还有那黑心地主等着大家都熬不住时候收地的,到时候价格只会压得更低。
可是你也不能说黑心地主做的不对,因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人家也没有强迫你。而他们现在做的跟那地主差不多,唯一有区别的就是他们是按市价收,也不压价,所以要心里安慰很多。
打算是很好,可是明里也不好大张旗鼓去收地。因为村里人太多,他们手里的银钱有限,所以只能暗中行事了。
杨铁柱他们把身边稍微亲近一些的人发动起来,选那为人厚道的人家收地。
被收地的人家一听说有人收地,还不压价的,纷纷大喜过望。也不计较地价比平时低了,都是千恩万谢把自家的地卖了。
有卖多有买少的,在落峡村杨铁柱拢共收了35亩上等田和20亩的中等田。杨氏家和杨铁根家也分别收了10多亩的上等田和若干中等田。其中大部分是落峡村的,一少部分是外村的田。
对于田的处置,杨铁柱他们也早就规划好。还是卖地的人家种,区别就是以佃的方式,每年交六成地租。
对于那些家里地少卖了地发愁日后生计的人们,这不亚于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大家都是千恩万谢,感激涕零。
不过因为杨铁柱他们事先交代暂时不要往外透露,所以收地这事外面的人知道的很少。
大家也能理解别人的这种做法,人家家里也不是大财主,只是因为做生意赚了些钱,看同村的人急得火烧眉头,好心给大伙儿帮帮忙。别人银钱也有限,如果这事漏出去,不是让恩人家为难嘛。
虽然嘴里聊着天,可是几个妇人的脸色都不好,显得心事重重的。
杨氏、姚氏是没啥,家里没什么亲戚,姚氏娘家哥哥那里,也不再征召范围。但是杨老爷子两个儿媳妇还有大菊、柳枝几人,却都是有娘家的。
聂二堂嫂从早上来,脸色就很犹豫。虽然嘴里和大家聊着天,但是一直心不在焉的,看到林青婉几次都欲言又止。
后来还是沉不住气了,开口说道:“青婉——”
林青婉疑惑的望过来,“怎么了,聂嫂子?”
聂二堂嫂咬咬牙,“青婉,你们家有没有想买地的打算?”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大家不由自主都想到同一件事情上了。
聂二堂嫂一直是个爽快性子,既然话出口了,她就准备把话说下去。
“是这样的,我娘家想卖地凑银子,现在外面地非常不好卖。实在是没法子了,才想来问问你家。”
聂二堂嫂家里也动了想卖地的心思,可是出去一打听,才知道地现在不是那么容易能卖出去的。地价压得厉害不说,也不好出手。
毕竟是自己娘家,聂二堂嫂也非常焦心。可是夫家为了筹钱不但把家底掏空了,还找杨氏借了一笔银子,哪里能有条件能帮上娘家。而聂二堂嫂身边认识的人,也就只有杨铁柱两兄弟手里有些银钱了。在小作坊帮工了这么久,她心里还是有数的。
只是她也不好意思开口找人帮娘家借钱,毕竟聂二堂嫂还是有自己的考量。一来她是出嫁的闺女,二来也怕到时候娘家那里拖着没钱还,自己夹在中间难做人。她就想着反正是娘家要卖地,就想问问杨铁柱两兄弟买不买。
话虽然出口了,但是聂二堂嫂也是非常尴尬的,因为她也清楚林青婉家不种地,人家买地干什么?她也是实在逼得没法子,才问出这样唐突的话。
所以话问完了以后,她又期期艾艾的补充道:“如果没有这种想法,那就算了……”
林青婉沉思了一会儿,也没说买不买,“这样吧,我回去跟铁柱商量一下,明天给你信儿。”
聂二堂嫂大喜过望,“不管怎么样,都先谢谢你。如果实在为难,就算了。”
林青婉也知道聂二堂嫂能开这个口,实属不易,遂安抚道:“千万别这么说,大家毕竟是亲戚嘛,能帮一把还是要帮一把的,只是这事儿我还要问问相公。”
聂二堂嫂听到这话后,心放了一大半。因为林青婉能这么说,至少会帮她的把握在八层以上。
……
晚上吃饭的时候,林青婉就把这事儿在饭桌上说了。一起吃饭的有杨铁根一家,还有杨氏和夏大成两口子。
大家之所以会聚得这么齐,也是因为聂二堂嫂说的那事儿。
其实聂二堂嫂说的那事,并不算事。
真的求到门上了,毕竟是有亲戚关系,事关人命能帮一把还是要帮一把的。而且林青婉也非常欣赏聂二堂嫂这种敞亮人,至少别人没有因为你有钱,就红口白牙张口找你借钱,而是想把娘家的地卖给你。
当然大家不仅仅是因为聂二堂嫂一家的事儿,还有其他。
对于村里很多村民卖地凑钱的事,大家都听到了风声。地非常不好卖,价格压得很低,大家也都知道。
为了地价压得厉害的事,村里好多人家都绝望了。
这是真正的绝望了,因为农人最值钱的命根子也只剩赖以为生的地了。连地都卖不出的情况下,只会地里刨食的穷苦老百姓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村里的气氛比前段时间更加低迷,刚开始那时候是闹腾、恐慌、哀伤,所挣扎的不过是舍不舍得,能不能舍得。而现在却是一片死寂了,因为舍得也没用,地卖不出去,亦或是卖得出去价格太低,根本不够筹钱,所以大家都走投无路了。
看到这些杨铁柱等人心里都非常难受,毕竟是一个村里的乡里乡亲,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虽然这些人有好有坏,但是真到了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片绝望之气中,没人可以不受影响。
可是自己也能力有限,能怎么帮呢,借钱给他们吗?
肯定不可能,大家也不是圣母,你借给这个还能不借那个?更何况他们也没有那个钱能借给整个村里人,而且也没谁想给自己找麻烦。
大家都清楚要不是杨铁柱兄弟俩在守孝,估计上门来借钱的人不少。
杨氏那里已经有人上门去借钱了,但是杨氏没有借。不光是因为借钱的那几户人家杨氏看不上眼不放心,还是因为她清楚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后面涌上来的人更多。
到时候就不是借钱帮人了,那是在借仇了。
更何况杨氏手里也没有多少银钱,加起来不到二百两银子,一旦开了口子,借谁呢?借谁都会落人说的!只能找借口说,杨二老爷子家也需要钱,家里的钱早早就借给他们了。
钱是没借出去,杨氏心里也愧疚的可以。这两天一直在叨叨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毕竟乡里乡亲的。
大家都是同样的心情,哪个不是在挣扎?
聂二堂嫂说的事却是给大家打开了一个天窗,既可以尽一份心,也不会给自己找太多麻烦。
自古以来,借钱就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儿。有钱还你还好,没钱还你还能上门去放狠话硬逼?毕竟村里人都穷,大家心里都清楚。一两二两还好说,一动就是几十两银子,你就算敢借出去,别人还怕还不了。买地就不一样了,地在自己手里不会贬值,也不怕人不还钱。
更何况帮人也不是谁都能帮的,也要看人。能把家里地卖了救儿子命,可以见得家里的父母不会太差。
在落峡村土生土长的杨铁柱和杨氏他们想得很多很多,林青婉却是没有那么多想法的。她的想法很自私也很简单——
一切以减少自家麻烦为主,如果能够在没有麻烦的情况下帮助别人,她也是不介意的。如今在她看来,买地既可以储备在手里不会亏本,另外也可以做下好人好事。
这样的行为很好。
☆、第128章
落峡村的地分几等,上等田12两一亩,中等田8两银子一亩,下等田一般没有人出来交易,也没有人会买。
这个价格是正常情况下的价格,也就是说在没有任何外在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是这个价钱,一般浮动不大。
像此时,因为徭役事情,大家都急着要用钱,所以地价压得很低,市价平均每亩地便宜了二两银子。
甚至还有些黑心地主压低了一半的价格收地,就等着有些农民熬不住了,把地贱卖出来。
不过这些都和杨铁柱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之所以会打听市价,也是为了判断多少银子买回来比较合算。
商定以后,第二天杨铁柱就和聂二堂嫂去看了她娘家的地。她娘家要卖的地也不多,准备卖掉三亩,留下十来亩以后过活。
因为是亲戚,杨铁柱就用了比市价高一两的银钱买了三亩回来,期间聂二堂嫂娘家人的千恩万谢,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其实昨晚在杨铁柱和夏大成等人的计划中,没有准备想买外村的地,因为不好管理,也不好打理。可是毕竟是亲戚,求到门上了,不买也不好。
林青婉算了一下手里的银钱,所有现银加起来差不多五百两。按目前地价来算,差不多可以买五十亩的上等田。杨氏和杨铁根两口子,也根据手里的银钱准备买些地回来。
昨天夏大成也给他们算过了,现在买地只会赚不会亏。毕竟价格要比平时便宜二两银子,就算以后再卖出去,也不会亏本。
至于说发‘民难财’什么的,就不要说了。毕竟他们不买,还有那黑心地主等着大家都熬不住时候收地的,到时候价格只会压得更低。
可是你也不能说黑心地主做的不对,因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人家也没有强迫你。而他们现在做的跟那地主差不多,唯一有区别的就是他们是按市价收,也不压价,所以要心里安慰很多。
打算是很好,可是明里也不好大张旗鼓去收地。因为村里人太多,他们手里的银钱有限,所以只能暗中行事了。
杨铁柱他们把身边稍微亲近一些的人发动起来,选那为人厚道的人家收地。
被收地的人家一听说有人收地,还不压价的,纷纷大喜过望。也不计较地价比平时低了,都是千恩万谢把自家的地卖了。
有卖多有买少的,在落峡村杨铁柱拢共收了35亩上等田和20亩的中等田。杨氏家和杨铁根家也分别收了10多亩的上等田和若干中等田。其中大部分是落峡村的,一少部分是外村的田。
对于田的处置,杨铁柱他们也早就规划好。还是卖地的人家种,区别就是以佃的方式,每年交六成地租。
对于那些家里地少卖了地发愁日后生计的人们,这不亚于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大家都是千恩万谢,感激涕零。
不过因为杨铁柱他们事先交代暂时不要往外透露,所以收地这事外面的人知道的很少。
大家也能理解别人的这种做法,人家家里也不是大财主,只是因为做生意赚了些钱,看同村的人急得火烧眉头,好心给大伙儿帮帮忙。别人银钱也有限,如果这事漏出去,不是让恩人家为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