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海>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之少年帝王> 第八百四十二章 司马徽

第八百四十二章 司马徽

  等到扬州的事务安排得差不多了,刘辩拜访了一个人。
  此人便是张纮。
  说起张纮,这个人名气很大,不在张昭之下。
  当年何进、荀爽、朱儁三人都曾经征召过张纮,只不过都被他拒绝了。
  刘辩也知晓张纮的名声,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大才。
  因此,刘辩此次出行,就是为了招揽他。
  刘辩的到来,让张纮受宠若惊,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当今天子会亲自来到他的家中。
  “草民参见陛下!”张纮领着一家老小行礼。
  “都起身吧。”刘辩袖子一挥,张纮才缓缓起身。
  “朕今日来,不为其他,只为你。张纮,朕问你,可愿意出仕?”
  “草民愿意!”张纮一口答应了下来。
  【张纮】
  统帅:24
  武力:22
  智力:86
  政治:95
  “好,朕就喜欢你这爽快的态度。”刘辩笑了笑,露出欣赏之色。
  现在大汉需要的,就是这种有能力的文官。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汉需要蓬勃地发展。
  周瑜、陆逊等,更适合做儒将。
  “谢陛下称赞!”
  “当年朕的舅舅征召你,你可是百般推辞啊。”刘辩调侃道。
  张纮愣了一下,这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当初大将军何进独揽朝纲,张纮看出来问题,因此选择了明哲保身。
  可是这些话不能明说。
  何进是当今天子的舅舅,总不能说他坏话。
  更何况,人死为大,刘辩也不可能翻旧账。
  “陛下乃天子,光临寒舍,草民想不到任何拒绝出仕的理由。”
  刘辩也知道这玩意把张纮吓到了,对于这样传统的文官,他如今越来越喜爱。
  大汉想要发展,就离不开这些人。
  看起来迂腐,跟不上时代,可是他们也有独到的一面,统治地方,还是不错的选择。
  刘辩带着张纮乘船逆江而上,准备视察荆州。
  张绣一举拿下荆南地区后,就学习刘辩精神,扫荡匪寇。
  肃清了荆州的道路、山头等等,光是人头,就是斩下了几千。
  震慑诸逆!
  可是张绣作为豫州刺史,总不能长时间在荆州停留。
  所以,刘辩也需要做出合适的人事安排。
  这也是他没有跟着大军,而是匆匆来到荆州的原因。
  在汉灵帝统治时期,荆州算得上是人口大州,也是最繁华的大州之一。
  光是南阳一郡,就有数百万人口,顶得上一个幽州了。
  在刘表的治下,荆州也在发展,至少没有灾民出现。
  可惜的是,荆州的发展速度,还是太缓慢了。
  相较于司隶、兖州等地,荆州如今更像是一个弟弟。
  唯一的优势,就在于人口了。
  扬州收拢了山越,在人口方面,还是比不过荆州。
  在古代,人口就是生产力。
  人口的多少,决定着劳力的多少。
  荆州有着天然的发展优势,临近益州、交州、扬州、豫州等,称之为四战之地也不为过。
  “陛下要直接前往襄阳吗?”郭嘉问道。
  “不,先去拜访一个人。”刘辩突然道。
  郭嘉不禁露出好奇之色,什么人值得刘辩亲自拜访?
  难不成是和张纮一样的大才?
  刘辩领着众人,前往了司马徽的学舍。
  作为东汉最著名的隐士之一,司马徽的能力怎么样暂且不提,不过他的弟子都是非常有能耐的。
  诸葛亮、庞统、徐庶都跟随司马徽学习过一段时间,这三人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
  庞统和徐庶已经被刘辩启用,现在就剩下一个诸葛亮在鸿都门学压着。
  以诸葛亮的能力,出任一州刺史不成问题,只不过刘辩没有如此短视,而是打算将他培养成独挡一面的精英。
  和袁绍、曹操这些野心勃勃的名门世家不同,诸葛亮出身的诸葛家族更加传统。
  他们一心辅佐明主,不会有背叛的心思。
  因此,刘辩不可能放诸葛亮离开。
  朝廷需要这样的人才。
  在此之前,刘辩打算拜访一番司马徽。
  得知当今天子到来,司马徽并没有露出惊讶的神色。
  他的弟子庞统、徐庶在朝廷都任高职,能够教出这样的弟子,司马徽脸上也有光彩。
  刘辩还没有抵达学舍,就已经有人提前通知了司马徽。
  他没有当场停课,而是继续教学。
  这深深地刺激到了张飞。
  “这老匹夫,真以为他很能耐?陛下都到了学舍,竟然还不出来迎接,俺这就去将他揪出来。”
  说完,张飞真的行动起来,结果被关羽拦住了。
  “陛下还没有下令,三弟你急什么?”
  “俺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张飞急切地道。
  忽然,学舍中传来朗朗的读书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
  刘辩在学舍外静静地聆听,露出欣然之色。
  这段时间以来,他都处于杀戮之中,每做出一个决定,都会有无数人身死。
  扬州山越为之胆寒。
  刘辩好久没有体验过这种人文气息了。
  “稍安勿躁,不要打扰了司马先生的教学。”
  “是,陛下!”关羽拉着张飞后退,后者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刘辩阔步走进了学舍,许褚和典韦护卫左右。
  哪怕现在荆州没有敌人,他们也不会掉以轻心。
  禁卫军更是将学舍团团围住,就连厨房的利器都收起来了。
  没人敢在这种时候拿起菜刀。
  学生们也发现了外面的变故,竟然有军士四处巡逻,各个重要的点,也都有人站岗。
  这是什么架势?
  司马徽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学生们交头接耳,他也不阻止,只是默默地观察。
  谁的性格如何,在此刻一目了然。
  观察了好一会儿后,司马徽长叹一口气。
  这一期,再也出不了庞统、徐庶、诸葛亮那等层次的人物了。
  司马徽心里不免有些唏嘘。
  身为隐士,他对于功名没有太大的要求,洁身自好即可。
  可是对于弟子的出路,他却异常地上心,不止一次在达官贵人面前称赞庞统、诸葛亮。
  而今庞统的才能已经被证实了。
  诸葛亮也在鸿都门学崭露头角,下一次科举志在必得。
  于是,司马徽打算培养下一批弟子,可惜筛选半天,竟然没有一个入他的法眼。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