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她察觉到温热的巾帕轻轻拭过自己的双足。大掌再度将之握住,却是上药,凉凉的,一点一点。
莹玉纤巧,腻理细润薄透。蹭破皮处沾上药膏,点点的疼。偏偏足心敏感,这样轻柔的力道,又带起了痒。她不自觉地往回蜷,依然被不轻不重扣住。
江音晚忍住不动,直到裴策上完了药,将衾被重新拢好,她仍是僵僵的,有些呆地凝着幔顶。
裴策走到床头,俯身看她。泪渍已干,一双剪水瞳如碧溪涤过,纯澈清澄。眼周却泛着红,像迷惘的幼鹿。
他用拇指指腹轻轻蹭过她眼尾红痕,问:“哭了?”
声音低低的。江音晚的目光缓缓移过来,聚到他身上。其实是明知故问,但江音晚摇了摇头。
她想说点什么,想说自己既已承诺以己身回报,便会心甘情愿接受一切。可她的嗓子很酸,像有什么哽在喉咙,让她发不出声。许是病未愈吧,她想。
最终她只是用那小鹿一般的目光凝着裴策。裴策不由想起,少时落到掌心那一只受伤的幼雀。他伸出手,轻轻揉了揉江音晚头顶的发。
江音晚从那双幽邃的眸里,看到一点笑意,带着几分餍足意味,疑心是自己看错。又听他低声道:“待你痊愈,孤可带你去见江夫人一面。”
江夫人,即她的大伯母。现在大理寺狱。
杏眸里,点点的光亮起,如碎星散落,莹莹璨然。然而又含着犹豫,星子明灭飘摇,一时不敢确信这样的惊喜。
但他既出口,便不会有假。江音晚唇畔梨涡浅浅蕴起,道:“谢殿下。”
风寒初愈,嗓音微哑。喉咙里还是酸酸的,她努力抑住破碎的哭腔,倒成别样的温软。尾音的颤,像钩子一般。
裴策又伸手,凑近了她的头顶,似欲抚摸,却只是用修长的指,将方才揉得微乱的几缕发似有似无地梳了梳。最后道:“睡吧。”
江音晚又生出了慌乱。裴策已换了寝衣,想必要留宿。却见裴策直起了身,撩开幔帐,顺手抄起架上的鹤氅,在寝衣外随意一披,便大步向外走去。
罗幔垂影摇摇,她看着那道谡谡长松般的背影,眸中浮现一点迷茫。浸到冰湖里的心,寻着冰面裂隙,沉沉浮浮。
次日。大明宫。
晴曛熹照,宣政殿的重檐庑殿顶上,琉璃瓦熠熠斑斓。飞翘的檐角似凤翅,呼应脊端高踞如钩的鸱吻。
散朝后,文武百官沿汉白玉阶石而下。京兆尹杜怀忠疾行几步,追上前方的太子裴策,在他身侧一礼:“太子殿下请留步。”
裴策着常朝公服,冠远游冠,衣绛纱单衣,束革带金钩褵,佩金缕鞶囊。(1)通身气度清贵不可言,修眉俊目间,敛着斫金伐玉的冷峻凛然,一望便知不可接近。
他闻言顿住步子,疏凉漆眸瞥向侧后方躬身行礼的杜怀忠。
杜怀忠未开口,心里已打了个突,然而还是硬着头皮道:“殿下容禀,京兆府接到一案,下府果毅都尉孙显之子孙炳失踪。经查,正与几日前在平康坊发现的尸体对上。”
杜怀忠说到此处顿住。裴策面色平澹,不发一言,静待他的下文。
杜怀忠只得壮了壮胆,身子躬得更低,接着道:“据教坊使的口供,当夜,他曾在案发的丁字巷口,见过太子车驾。”
话,只能说到这里。实则此案线索寥寥,唯一可循的物证,是孙炳颅上长箭,箭翎乃金雕羽毛所制,用者非富即贵。可惜在制式上并无旁的特殊之处。
核对多方人证的证词,有嫌疑指向太子或其侍从,但仅仅是嫌疑。
他此言,意在试探,本应观察对方神色。然而,公堂上审惯了案子的人,话毕,连抬头一窥的胆量都无。
太子裴策,表面斯文清隽,实则杀伐果决,其雷霆手段,朝野上下早已有所领教。
杜怀忠素来勤勉,然老实得有些懦弱了。这桩案子几乎要成悬案,不得不拦下太子一问,心中却忐忑不已。
他垂目盯着汉白玉的阶石,听见裴策平和淡道:“孤不曾见过什么孙炳,抱歉,恐怕无法为杜大人提供线索。”
这是把试探的话,解作询问可能的目击者。确然是未涉案者正常的反应。然而杜怀忠心中疑影未消,毕竟以太子的城府,真假难辨。
他一面惴惴,一面搜刮着套话之辞。审讯犯人的经验再老道,也没有了用场。一时凝在原地,躬身不起。
裴策似是刚回过味来,带着几分玩笑的语气,道:“怎么?杜大人要审一审孤?”眼底却疏无笑意。
杜怀忠岂敢作玩笑解?登时跪在地上,稽首道:“微臣不敢。”
渐升的日头直直照在他的后颈,汗滴滑腻,顺着脖颈淌下。沉默的间隙,仿若四下皆寂,只闻自己的心跳如雷,噪在耳边。
仅片刻功夫,如熬过个把时辰,终于听见头顶淡淡一句:“起来吧。”
杜怀忠如蒙大赦,叩道:“谢殿下恩典。”
裴策“嗯”了一声,随口道:“杜大人查案辛苦。若有需要,便来东宫寻孤。孤但凡能助,自当配合。”
杜怀忠惶恐应道:“微臣谢殿下关怀。”实则他哪敢再去寻裴策?此一遭,已足够胆颤。急忙恭顺地躬身告退。即便还有什么怀疑,没有实据,都只能尽数打消。
至于原本欲一并试探的教坊罪女出逃一案,亦无凭据,连提都不敢提。
裴策不再看他,继续阔步往前。
未走两步,又有一个穿绿色圆领窄袖袍衫、戴幞头的太监朝他奔来,在几步远处下拜呼道:“请殿下留步。”
裴策认出,这是皇后身边的大太监姚幸。果然,姚幸下一句道:“皇后娘娘一直记挂殿下,想请您到昭庆殿中饮茶小坐。”
第9章 雀 锦衣
渐上三竿的暖阳,透过槛窗双交四椀的隔心,在通铺的栽绒毯上一寸寸地移着。
眼看日色就要映上拔步床头,侍立在落地罩旁的婢女,赶忙轻手轻脚上前,要将半钩的幔帐垂下,以免熹光洒上芙蓉面,搅了美人好眠。
那罗幔,还是辰时初,青萝依这几日姑娘病中的惯例,为犹在半梦半醒间的她一勺勺喂了莲子、茯苓、白术、党参等多味膳药良材熬煮而成的补粥时,听她迷迷糊糊呓了一句闷,才钩着的。
婢女落步无声,小心抬腕,未料帐中的美人缓缓睁开了那双杏眸,漫着一点初醒的水光,秋波盈盈,迷蒙无害。
那婢女却是一慌,已软身跪下:“奴婢该死,惊扰了姑娘。”
江音晚还带着方醒的恍惚,乍见这阵势,有些愣怔,声音软软的:“不怪你,是我恰好醒了,快起来吧。”
婢女闻言,竟如获大赦地磕头谢恩。江音晚望向婢女因余悸犹战栗的脊背,一时茫然。
她不知,无怪那婢女言行失状。被太子下令施脊杖的十余人,死了大半,剩下的也都彻底残废。
一具具尸体拖到下人聚居的院子里,晾了三日。模糊的肉与血,在冰寒天里缓慢溃烂。李穆又亲自训诫,不知立下多少规矩,将人教得如履薄冰。
守在外间的一名嬷嬷绕过紫檀座屏风入内,先对江音晚屈膝福身,随后转向地上的婢女,轻声责道:“一惊一乍的,这般举止才是惊扰了姑娘,还不快退下?”
嬷嬷五十如许年岁,面容端整,眼睛里是沧流缓磨后的冲淡平和。语调虽带斥责,却放得轻缓,一来怕惊着江姑娘,二来也是解围之意。
嬷嬷是那夜之后,才从东宫调来,不曾目睹太子惩治宅邸下人的景象,却也不难猜到。
这样的严酷,非一时为江姑娘立威之举,而只是太子清举萧朗皮囊下的冰山一角。
但不必李穆提醒,她也知道,那些暴戾阴鸷,绝不可让江姑娘察觉分毫。
李穆立下的规矩里,便有一条——在姑娘面前,尊敬之外,不许表露过分的畏惧。若惹姑娘起了疑,窥知一二,便是大罪。
这婢女露了失当的怯意,已该重罚。但嬷嬷终归有些不忍,替她遮掩过去:“这丫头胆子太小,想来从前没有伺候过贵人,上不得台面。”
又用请示的语气向江音晚道:“日后便不用她进内室伺候了罢?”
江音晚心道,自己算什么“贵人”呢?除此之外,还觉出了一丝怪异,然而这点异样很快被起伏的心绪取代,因她抬头见到了熟悉的面容。
她不由嗫嚅出声:“秋嬷嬷……”
秋嬷嬷从前是元皇后身边的掌事宫女。元后诞下嫡长子后,将孩子带在身边,秋嬷嬷曾负责照料大皇子的起居。
然而元后早薨,陛下另立继后赵氏。秋嬷嬷本希望遵元后嘱,至皇子所继续照看大皇子,却被继后调去西苑服侍太妃太嫔。一直到大皇子被立为储君,才能将她调至东宫。
元后薨逝时,大皇子裴策不过九岁,江音晚更只有四岁,对秋嬷嬷没有太多印象。但裴策成为太子后,秋嬷嬷曾随侍出入宫闱,江音晚是认得她的。
且那个时候,江音晚对裴策尚没有后来的疏远,还会主动巴上去喊“哥哥”,对这位曾照看过幼年裴策的嬷嬷,也曾一厢情愿地建立过几分亲切。
如今时移世易,侯府一夜倾塌,本该在教坊的她,却求了裴策,被藏在私邸,身份不明不白。
江音晚再见故人,或者说,是裴策身边的、她自引以为的“故人”,蓦然生出几分难堪。仿佛自己曾经的可笑不自量,和如今的狼狈,一一无所遁形。
她本就眼窝子浅,此时勉力牵着嘴角,蕴出一个温软体面的笑,却有两行冰凉,滑过盈盈梨涡。
秋嬷嬷见状,不由生出了心疼。她这些年侍奉在裴策身边,一遍遍懊悔当年没有护好年幼的大皇子,以至于高高坐在东宫的,早已不是那个纯澈少年,只剩了光风霁月的一层壳。
而如今,对着落难的江家三姑娘,他只怕连这层壳都不剩了。毕竟秋嬷嬷看得太清楚,裴策这么多年每每投注向江音晚的眼神,压抑着多少晦暗疯狂。
秋嬷嬷对裴策无从劝诫,只能深深一叹,再度屈膝,正式行礼:“奴婢拜见姑娘。”
她没有称“江姑娘”,太多事,只能心照不宣。
江音晚急忙下床,双手将人扶起:“秋嬷嬷不必多礼。”
秋嬷嬷的目光,从绒毯上厚密的织纹,移到江音晚赤着的双足,看清那脆弱雪白的脚踝和脚背上的几道淤痕。
江音晚肌肤太过娇嫩,昨夜留下的指印,尽管已上了药,今早还是化作了淡淡乌青。
秋嬷嬷又在心里一叹。目光缓缓上移至江音晚的泪眼,温和劝道:“姑娘快回床上吧。虽说寝屋温暖,又铺了绒毯,您大病初愈,还是应当仔细,别再着凉了。”
江音晚软软地点头,回到拔步床上。秋嬷嬷向落地罩外使了个眼色,便有两列婢女鱼贯而入。
走在前面的是青萝和另三名眼生的婢女。金玉盏,琉璃盘,后面的婢女双手捧着,腰背至脖颈恭顺弯下,不敢抬头。莫说脚步,连呼吸都敛得极轻。
依次顺着前一个的脚步,至拔步床的地坪前跪下,将手中的洗漱用物高举过头顶。
江音晚的眼底,浮现讶然。因她前几日在病中,总是昏睡居多,这还是她第二次在这座宅邸起身。与前一次的差别,她自然察觉,因而略感不解。
前面的四名婢女,屈膝向江音晚见礼。除青萝外,分别唤素苓、丹若、黛萦。此后便由她们贴身侍奉。
青萝原资历不够,然当日在江音晚病榻前,她是唯一能道出症状之人。
红萼的去向,众人缄口不提。江音晚自认并非此邸的主子,便不再多问。
素苓看着眼前娇弱绝色的少女,安静坐在床帐边,青丝柔瀑般倾泻,更衬得那精致面孔小小一张,澄净如冰镌雪琢。脑中回想起李穆对自己的密令。
“……你侍奉于姑娘近侧,姑娘每日一饮一食、一言一行,都需事无巨细记录汇报……”
素苓一向忠直,此刻却忽然想,这道密令,比起为了防止几日前的事再度发生,更像一种严密的监控。
宅邸上下皆知太子对姑娘的看重,这样的看重,对这个柔弱懵懂的少女,当真是一桩幸事吗?
一股幽寒顺着她的脊背爬上来,她阻止自己再想下去。手上动作依然轻柔细致,却不拖沓,很快为江音晚洗漱停当。后排的婢女又奉上衣裙。
高昌国进献的浮光锦,长安勋贵一匹难求。
衣裙展开,浮光锦织成的长裙外,罩着一层薄胜蝉羽的单丝罗纱,用极细的丝线,绣出小巧的曙红朱雀,雀身绒羽分毫毕现。
这种套裙制样,是长安时兴的,谓之“花笼裙”。只是这般名贵的用料、精妙的绣工,满长安都难觅其二。
江音晚的思绪,在婢女们为她换上上襦时,有了一霎的凝滞。
这件对襟直领上襦,肩膀略宽了一分,上围的放量也略松了一分。
她在未上身前便知,这身衣裙绝不可能出自成衣坊,必是定制,且不会是几日内赶制而成。
然而切身感受到那细微的不合身,她始终微微弯着的唇畔,还是有一瞬的僵。
莹玉纤巧,腻理细润薄透。蹭破皮处沾上药膏,点点的疼。偏偏足心敏感,这样轻柔的力道,又带起了痒。她不自觉地往回蜷,依然被不轻不重扣住。
江音晚忍住不动,直到裴策上完了药,将衾被重新拢好,她仍是僵僵的,有些呆地凝着幔顶。
裴策走到床头,俯身看她。泪渍已干,一双剪水瞳如碧溪涤过,纯澈清澄。眼周却泛着红,像迷惘的幼鹿。
他用拇指指腹轻轻蹭过她眼尾红痕,问:“哭了?”
声音低低的。江音晚的目光缓缓移过来,聚到他身上。其实是明知故问,但江音晚摇了摇头。
她想说点什么,想说自己既已承诺以己身回报,便会心甘情愿接受一切。可她的嗓子很酸,像有什么哽在喉咙,让她发不出声。许是病未愈吧,她想。
最终她只是用那小鹿一般的目光凝着裴策。裴策不由想起,少时落到掌心那一只受伤的幼雀。他伸出手,轻轻揉了揉江音晚头顶的发。
江音晚从那双幽邃的眸里,看到一点笑意,带着几分餍足意味,疑心是自己看错。又听他低声道:“待你痊愈,孤可带你去见江夫人一面。”
江夫人,即她的大伯母。现在大理寺狱。
杏眸里,点点的光亮起,如碎星散落,莹莹璨然。然而又含着犹豫,星子明灭飘摇,一时不敢确信这样的惊喜。
但他既出口,便不会有假。江音晚唇畔梨涡浅浅蕴起,道:“谢殿下。”
风寒初愈,嗓音微哑。喉咙里还是酸酸的,她努力抑住破碎的哭腔,倒成别样的温软。尾音的颤,像钩子一般。
裴策又伸手,凑近了她的头顶,似欲抚摸,却只是用修长的指,将方才揉得微乱的几缕发似有似无地梳了梳。最后道:“睡吧。”
江音晚又生出了慌乱。裴策已换了寝衣,想必要留宿。却见裴策直起了身,撩开幔帐,顺手抄起架上的鹤氅,在寝衣外随意一披,便大步向外走去。
罗幔垂影摇摇,她看着那道谡谡长松般的背影,眸中浮现一点迷茫。浸到冰湖里的心,寻着冰面裂隙,沉沉浮浮。
次日。大明宫。
晴曛熹照,宣政殿的重檐庑殿顶上,琉璃瓦熠熠斑斓。飞翘的檐角似凤翅,呼应脊端高踞如钩的鸱吻。
散朝后,文武百官沿汉白玉阶石而下。京兆尹杜怀忠疾行几步,追上前方的太子裴策,在他身侧一礼:“太子殿下请留步。”
裴策着常朝公服,冠远游冠,衣绛纱单衣,束革带金钩褵,佩金缕鞶囊。(1)通身气度清贵不可言,修眉俊目间,敛着斫金伐玉的冷峻凛然,一望便知不可接近。
他闻言顿住步子,疏凉漆眸瞥向侧后方躬身行礼的杜怀忠。
杜怀忠未开口,心里已打了个突,然而还是硬着头皮道:“殿下容禀,京兆府接到一案,下府果毅都尉孙显之子孙炳失踪。经查,正与几日前在平康坊发现的尸体对上。”
杜怀忠说到此处顿住。裴策面色平澹,不发一言,静待他的下文。
杜怀忠只得壮了壮胆,身子躬得更低,接着道:“据教坊使的口供,当夜,他曾在案发的丁字巷口,见过太子车驾。”
话,只能说到这里。实则此案线索寥寥,唯一可循的物证,是孙炳颅上长箭,箭翎乃金雕羽毛所制,用者非富即贵。可惜在制式上并无旁的特殊之处。
核对多方人证的证词,有嫌疑指向太子或其侍从,但仅仅是嫌疑。
他此言,意在试探,本应观察对方神色。然而,公堂上审惯了案子的人,话毕,连抬头一窥的胆量都无。
太子裴策,表面斯文清隽,实则杀伐果决,其雷霆手段,朝野上下早已有所领教。
杜怀忠素来勤勉,然老实得有些懦弱了。这桩案子几乎要成悬案,不得不拦下太子一问,心中却忐忑不已。
他垂目盯着汉白玉的阶石,听见裴策平和淡道:“孤不曾见过什么孙炳,抱歉,恐怕无法为杜大人提供线索。”
这是把试探的话,解作询问可能的目击者。确然是未涉案者正常的反应。然而杜怀忠心中疑影未消,毕竟以太子的城府,真假难辨。
他一面惴惴,一面搜刮着套话之辞。审讯犯人的经验再老道,也没有了用场。一时凝在原地,躬身不起。
裴策似是刚回过味来,带着几分玩笑的语气,道:“怎么?杜大人要审一审孤?”眼底却疏无笑意。
杜怀忠岂敢作玩笑解?登时跪在地上,稽首道:“微臣不敢。”
渐升的日头直直照在他的后颈,汗滴滑腻,顺着脖颈淌下。沉默的间隙,仿若四下皆寂,只闻自己的心跳如雷,噪在耳边。
仅片刻功夫,如熬过个把时辰,终于听见头顶淡淡一句:“起来吧。”
杜怀忠如蒙大赦,叩道:“谢殿下恩典。”
裴策“嗯”了一声,随口道:“杜大人查案辛苦。若有需要,便来东宫寻孤。孤但凡能助,自当配合。”
杜怀忠惶恐应道:“微臣谢殿下关怀。”实则他哪敢再去寻裴策?此一遭,已足够胆颤。急忙恭顺地躬身告退。即便还有什么怀疑,没有实据,都只能尽数打消。
至于原本欲一并试探的教坊罪女出逃一案,亦无凭据,连提都不敢提。
裴策不再看他,继续阔步往前。
未走两步,又有一个穿绿色圆领窄袖袍衫、戴幞头的太监朝他奔来,在几步远处下拜呼道:“请殿下留步。”
裴策认出,这是皇后身边的大太监姚幸。果然,姚幸下一句道:“皇后娘娘一直记挂殿下,想请您到昭庆殿中饮茶小坐。”
第9章 雀 锦衣
渐上三竿的暖阳,透过槛窗双交四椀的隔心,在通铺的栽绒毯上一寸寸地移着。
眼看日色就要映上拔步床头,侍立在落地罩旁的婢女,赶忙轻手轻脚上前,要将半钩的幔帐垂下,以免熹光洒上芙蓉面,搅了美人好眠。
那罗幔,还是辰时初,青萝依这几日姑娘病中的惯例,为犹在半梦半醒间的她一勺勺喂了莲子、茯苓、白术、党参等多味膳药良材熬煮而成的补粥时,听她迷迷糊糊呓了一句闷,才钩着的。
婢女落步无声,小心抬腕,未料帐中的美人缓缓睁开了那双杏眸,漫着一点初醒的水光,秋波盈盈,迷蒙无害。
那婢女却是一慌,已软身跪下:“奴婢该死,惊扰了姑娘。”
江音晚还带着方醒的恍惚,乍见这阵势,有些愣怔,声音软软的:“不怪你,是我恰好醒了,快起来吧。”
婢女闻言,竟如获大赦地磕头谢恩。江音晚望向婢女因余悸犹战栗的脊背,一时茫然。
她不知,无怪那婢女言行失状。被太子下令施脊杖的十余人,死了大半,剩下的也都彻底残废。
一具具尸体拖到下人聚居的院子里,晾了三日。模糊的肉与血,在冰寒天里缓慢溃烂。李穆又亲自训诫,不知立下多少规矩,将人教得如履薄冰。
守在外间的一名嬷嬷绕过紫檀座屏风入内,先对江音晚屈膝福身,随后转向地上的婢女,轻声责道:“一惊一乍的,这般举止才是惊扰了姑娘,还不快退下?”
嬷嬷五十如许年岁,面容端整,眼睛里是沧流缓磨后的冲淡平和。语调虽带斥责,却放得轻缓,一来怕惊着江姑娘,二来也是解围之意。
嬷嬷是那夜之后,才从东宫调来,不曾目睹太子惩治宅邸下人的景象,却也不难猜到。
这样的严酷,非一时为江姑娘立威之举,而只是太子清举萧朗皮囊下的冰山一角。
但不必李穆提醒,她也知道,那些暴戾阴鸷,绝不可让江姑娘察觉分毫。
李穆立下的规矩里,便有一条——在姑娘面前,尊敬之外,不许表露过分的畏惧。若惹姑娘起了疑,窥知一二,便是大罪。
这婢女露了失当的怯意,已该重罚。但嬷嬷终归有些不忍,替她遮掩过去:“这丫头胆子太小,想来从前没有伺候过贵人,上不得台面。”
又用请示的语气向江音晚道:“日后便不用她进内室伺候了罢?”
江音晚心道,自己算什么“贵人”呢?除此之外,还觉出了一丝怪异,然而这点异样很快被起伏的心绪取代,因她抬头见到了熟悉的面容。
她不由嗫嚅出声:“秋嬷嬷……”
秋嬷嬷从前是元皇后身边的掌事宫女。元后诞下嫡长子后,将孩子带在身边,秋嬷嬷曾负责照料大皇子的起居。
然而元后早薨,陛下另立继后赵氏。秋嬷嬷本希望遵元后嘱,至皇子所继续照看大皇子,却被继后调去西苑服侍太妃太嫔。一直到大皇子被立为储君,才能将她调至东宫。
元后薨逝时,大皇子裴策不过九岁,江音晚更只有四岁,对秋嬷嬷没有太多印象。但裴策成为太子后,秋嬷嬷曾随侍出入宫闱,江音晚是认得她的。
且那个时候,江音晚对裴策尚没有后来的疏远,还会主动巴上去喊“哥哥”,对这位曾照看过幼年裴策的嬷嬷,也曾一厢情愿地建立过几分亲切。
如今时移世易,侯府一夜倾塌,本该在教坊的她,却求了裴策,被藏在私邸,身份不明不白。
江音晚再见故人,或者说,是裴策身边的、她自引以为的“故人”,蓦然生出几分难堪。仿佛自己曾经的可笑不自量,和如今的狼狈,一一无所遁形。
她本就眼窝子浅,此时勉力牵着嘴角,蕴出一个温软体面的笑,却有两行冰凉,滑过盈盈梨涡。
秋嬷嬷见状,不由生出了心疼。她这些年侍奉在裴策身边,一遍遍懊悔当年没有护好年幼的大皇子,以至于高高坐在东宫的,早已不是那个纯澈少年,只剩了光风霁月的一层壳。
而如今,对着落难的江家三姑娘,他只怕连这层壳都不剩了。毕竟秋嬷嬷看得太清楚,裴策这么多年每每投注向江音晚的眼神,压抑着多少晦暗疯狂。
秋嬷嬷对裴策无从劝诫,只能深深一叹,再度屈膝,正式行礼:“奴婢拜见姑娘。”
她没有称“江姑娘”,太多事,只能心照不宣。
江音晚急忙下床,双手将人扶起:“秋嬷嬷不必多礼。”
秋嬷嬷的目光,从绒毯上厚密的织纹,移到江音晚赤着的双足,看清那脆弱雪白的脚踝和脚背上的几道淤痕。
江音晚肌肤太过娇嫩,昨夜留下的指印,尽管已上了药,今早还是化作了淡淡乌青。
秋嬷嬷又在心里一叹。目光缓缓上移至江音晚的泪眼,温和劝道:“姑娘快回床上吧。虽说寝屋温暖,又铺了绒毯,您大病初愈,还是应当仔细,别再着凉了。”
江音晚软软地点头,回到拔步床上。秋嬷嬷向落地罩外使了个眼色,便有两列婢女鱼贯而入。
走在前面的是青萝和另三名眼生的婢女。金玉盏,琉璃盘,后面的婢女双手捧着,腰背至脖颈恭顺弯下,不敢抬头。莫说脚步,连呼吸都敛得极轻。
依次顺着前一个的脚步,至拔步床的地坪前跪下,将手中的洗漱用物高举过头顶。
江音晚的眼底,浮现讶然。因她前几日在病中,总是昏睡居多,这还是她第二次在这座宅邸起身。与前一次的差别,她自然察觉,因而略感不解。
前面的四名婢女,屈膝向江音晚见礼。除青萝外,分别唤素苓、丹若、黛萦。此后便由她们贴身侍奉。
青萝原资历不够,然当日在江音晚病榻前,她是唯一能道出症状之人。
红萼的去向,众人缄口不提。江音晚自认并非此邸的主子,便不再多问。
素苓看着眼前娇弱绝色的少女,安静坐在床帐边,青丝柔瀑般倾泻,更衬得那精致面孔小小一张,澄净如冰镌雪琢。脑中回想起李穆对自己的密令。
“……你侍奉于姑娘近侧,姑娘每日一饮一食、一言一行,都需事无巨细记录汇报……”
素苓一向忠直,此刻却忽然想,这道密令,比起为了防止几日前的事再度发生,更像一种严密的监控。
宅邸上下皆知太子对姑娘的看重,这样的看重,对这个柔弱懵懂的少女,当真是一桩幸事吗?
一股幽寒顺着她的脊背爬上来,她阻止自己再想下去。手上动作依然轻柔细致,却不拖沓,很快为江音晚洗漱停当。后排的婢女又奉上衣裙。
高昌国进献的浮光锦,长安勋贵一匹难求。
衣裙展开,浮光锦织成的长裙外,罩着一层薄胜蝉羽的单丝罗纱,用极细的丝线,绣出小巧的曙红朱雀,雀身绒羽分毫毕现。
这种套裙制样,是长安时兴的,谓之“花笼裙”。只是这般名贵的用料、精妙的绣工,满长安都难觅其二。
江音晚的思绪,在婢女们为她换上上襦时,有了一霎的凝滞。
这件对襟直领上襦,肩膀略宽了一分,上围的放量也略松了一分。
她在未上身前便知,这身衣裙绝不可能出自成衣坊,必是定制,且不会是几日内赶制而成。
然而切身感受到那细微的不合身,她始终微微弯着的唇畔,还是有一瞬的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