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荣不能内乱,大局为重。”高将军道,“其能下葬后,我就会返回西北。”
说完,他转身就要走。
方孝承忙跟上去:“世叔,你听我一言,此事当真不是我偏袒世子,依我看来,对方就是为了隔阂你我。”
高将军停住脚步,冷冷地看他:“不必再说,好自为之。”
方孝承几乎要将适才成琏所言脱口而出,可话到嘴边,终究没说。
……大荣不能内乱,大局为重。
“也许,是耶律星连设计离间。”方孝承只能这么说。
时至今日,这件事无论有多少种可能性,他都只能咬死到耶律星连的身上。只有这样,大荣才不会内乱。
“若非有此可能,我就不是空手来北安侯府了。”高将军道。
他无法确定真相,但秦寺卿说得没错,有些时候,真相知道与否与如何做并不是必要关系。
……
此案历经两个月,最终,大理寺“抓到了”“真凶”:是狼国探子设下此局,意图离间。
但一些人很清楚地知道,隔阂已经产生了。
方孝承又带着成瑾回北疆了。
皇帝得知此事,把御书房砸了。
*
作者有话要说:
上卷完(其实没啥特别区别,就是觉得这么说起来很高大上,试试w)
第50章
成瑾仍旧住在五巷城里, 方孝承得闲就去看望他。
此时,成瑾正在院里午睡。这边雨少,最近不冷不热, 成瑾便让人在树下搁张宽榻, 架起纱帐, 有时夜里都不肯进屋睡, 嫌闷。众人只能由着他去。
春桃搬了只竹编凳子坐在旁边, 握着蒲扇轻轻打着, 听到声响转头看去,忙站起身。
方孝承接过扇子, 让她去歇息。
方孝承给睡梦中的成瑾打着扇, 心绪万千。
若能选,他不想让成瑾再来此地, 可他必须驻守北疆,实在不放心成瑾留在京城。无论成琏那话真或假, 哪怕是假的, 在高案发生后,皇帝放弃成瑾的态度都很明显。若类似的事再发生, 他又不在, 后果不堪设想。他不愿赌这一把。
何况,皇帝越来越可疑。
结案后,皇帝以“举止不端、德才皆无”为由,褫夺了成瑾的世子之位,改立瑞王庶子成琏。可天下人皆知, 成瑾不是第一天“举止不端、德才皆无”, 瑞王更是三天两头请求废立, 皇帝以往一味袒护成瑾, 绝不肯答应。如今……
时机太过微妙,谁不说皇帝此举分明是在承认真凶就是成瑾!
为维护皇家尊严,加上北安侯的庇护,大理寺不得不隐瞒真相,但皇帝终究愧对高将军,便以此赔罪息怒。
四下流言都是这么传说。
方孝承再三求情,竭力解释,请皇帝若怨怼可以惩戒他,是他先爱上成瑾,是他错认人,是他非要和成瑾好,一切与成瑾无关,成瑾一直被他蒙在鼓里,最是无辜。
皇帝或无动于衷,或勃然大怒,总之不愿收回成命。
这段时日,方孝承常感到迷茫与担忧。
……
方孝承凝视着成瑾,神思漫游,竟感不到时间流逝了,直到成瑾呻|吟一声,打着呵欠,睁眼醒来。
成瑾已经习惯了,见着他并不惊讶,自顾自坐起来缓神。
方孝承忙叫谷音送茶和热巾,然后他接过手,亲自服侍成瑾洗漱。
见到方孝承端着茶盏细心地接成瑾的漱口水,谷音的脸色很难看,他实在不想用“谄媚”来形容侯爷此刻的言行举止。当然,无人注意他是什么脸色,更无人在意他紧捏的拳头。
成瑾刚睡醒时有点迷糊,洗漱后才反应过来是方孝承在伺候,便有些不自在了:“你这人忒脸皮厚,又见缝插针地占我便宜。”
听听,是人话吗?得了便宜还卖乖!谷音悲愤到拳头微微颤抖。
方孝承被说破不良居心,索性越发厚着脸皮装没听见,转身换了盏新茶端到成瑾面前。
成瑾白他一眼,端起茶抿了口,润了润嗓子,问:“阿琰没来?”
“没来。”方孝承道。
成瑾嘀咕:“她好多天没来了。”
方孝承解释:“她最近有些要务忙碌,抽不开身。”
她在改良土炮。
如今的陈琰女扮男装,和方朴形影不离,日常住在军营。
她有惊人的才能眼界,无论天文地理、兵法机关,竟都有所涉猎,谈吐不凡,举一反三,是世所罕见的卧龙之才。
但她再三叮嘱要求,让方孝承和方朴不可未经她同意将此秘外泄,说她武艺未成(教她武艺的方朴觉得她不大可能有成的那日),不能自保,恐怀璧其罪,要么就恐被怀疑妖怪附体,万一烧了她多吓人啊。
成瑾不知道陈琰忙什么要务,但没问,只叫谷音去请厨娘赶紧开火,做些陈琰爱吃的东西,让方孝承回军营时捎带上。
看着谷音远去,方孝承讪讪轻声:“我不忙今日回营。”
成瑾瞥他。
方孝承打起精神,笑着问:“你不好奇我今日忽然回来,所为何事吗?”
成瑾平静中透露着嫌弃:“不好奇。你不是有事没事都来我眼前晃吗?”
“……”方孝承屡败屡战,百折不挠,道,“明日是你生辰,以往你总希望我能陪你过,可我凑巧总不在京城。”
说完,他转身就要走。
方孝承忙跟上去:“世叔,你听我一言,此事当真不是我偏袒世子,依我看来,对方就是为了隔阂你我。”
高将军停住脚步,冷冷地看他:“不必再说,好自为之。”
方孝承几乎要将适才成琏所言脱口而出,可话到嘴边,终究没说。
……大荣不能内乱,大局为重。
“也许,是耶律星连设计离间。”方孝承只能这么说。
时至今日,这件事无论有多少种可能性,他都只能咬死到耶律星连的身上。只有这样,大荣才不会内乱。
“若非有此可能,我就不是空手来北安侯府了。”高将军道。
他无法确定真相,但秦寺卿说得没错,有些时候,真相知道与否与如何做并不是必要关系。
……
此案历经两个月,最终,大理寺“抓到了”“真凶”:是狼国探子设下此局,意图离间。
但一些人很清楚地知道,隔阂已经产生了。
方孝承又带着成瑾回北疆了。
皇帝得知此事,把御书房砸了。
*
作者有话要说:
上卷完(其实没啥特别区别,就是觉得这么说起来很高大上,试试w)
第50章
成瑾仍旧住在五巷城里, 方孝承得闲就去看望他。
此时,成瑾正在院里午睡。这边雨少,最近不冷不热, 成瑾便让人在树下搁张宽榻, 架起纱帐, 有时夜里都不肯进屋睡, 嫌闷。众人只能由着他去。
春桃搬了只竹编凳子坐在旁边, 握着蒲扇轻轻打着, 听到声响转头看去,忙站起身。
方孝承接过扇子, 让她去歇息。
方孝承给睡梦中的成瑾打着扇, 心绪万千。
若能选,他不想让成瑾再来此地, 可他必须驻守北疆,实在不放心成瑾留在京城。无论成琏那话真或假, 哪怕是假的, 在高案发生后,皇帝放弃成瑾的态度都很明显。若类似的事再发生, 他又不在, 后果不堪设想。他不愿赌这一把。
何况,皇帝越来越可疑。
结案后,皇帝以“举止不端、德才皆无”为由,褫夺了成瑾的世子之位,改立瑞王庶子成琏。可天下人皆知, 成瑾不是第一天“举止不端、德才皆无”, 瑞王更是三天两头请求废立, 皇帝以往一味袒护成瑾, 绝不肯答应。如今……
时机太过微妙,谁不说皇帝此举分明是在承认真凶就是成瑾!
为维护皇家尊严,加上北安侯的庇护,大理寺不得不隐瞒真相,但皇帝终究愧对高将军,便以此赔罪息怒。
四下流言都是这么传说。
方孝承再三求情,竭力解释,请皇帝若怨怼可以惩戒他,是他先爱上成瑾,是他错认人,是他非要和成瑾好,一切与成瑾无关,成瑾一直被他蒙在鼓里,最是无辜。
皇帝或无动于衷,或勃然大怒,总之不愿收回成命。
这段时日,方孝承常感到迷茫与担忧。
……
方孝承凝视着成瑾,神思漫游,竟感不到时间流逝了,直到成瑾呻|吟一声,打着呵欠,睁眼醒来。
成瑾已经习惯了,见着他并不惊讶,自顾自坐起来缓神。
方孝承忙叫谷音送茶和热巾,然后他接过手,亲自服侍成瑾洗漱。
见到方孝承端着茶盏细心地接成瑾的漱口水,谷音的脸色很难看,他实在不想用“谄媚”来形容侯爷此刻的言行举止。当然,无人注意他是什么脸色,更无人在意他紧捏的拳头。
成瑾刚睡醒时有点迷糊,洗漱后才反应过来是方孝承在伺候,便有些不自在了:“你这人忒脸皮厚,又见缝插针地占我便宜。”
听听,是人话吗?得了便宜还卖乖!谷音悲愤到拳头微微颤抖。
方孝承被说破不良居心,索性越发厚着脸皮装没听见,转身换了盏新茶端到成瑾面前。
成瑾白他一眼,端起茶抿了口,润了润嗓子,问:“阿琰没来?”
“没来。”方孝承道。
成瑾嘀咕:“她好多天没来了。”
方孝承解释:“她最近有些要务忙碌,抽不开身。”
她在改良土炮。
如今的陈琰女扮男装,和方朴形影不离,日常住在军营。
她有惊人的才能眼界,无论天文地理、兵法机关,竟都有所涉猎,谈吐不凡,举一反三,是世所罕见的卧龙之才。
但她再三叮嘱要求,让方孝承和方朴不可未经她同意将此秘外泄,说她武艺未成(教她武艺的方朴觉得她不大可能有成的那日),不能自保,恐怀璧其罪,要么就恐被怀疑妖怪附体,万一烧了她多吓人啊。
成瑾不知道陈琰忙什么要务,但没问,只叫谷音去请厨娘赶紧开火,做些陈琰爱吃的东西,让方孝承回军营时捎带上。
看着谷音远去,方孝承讪讪轻声:“我不忙今日回营。”
成瑾瞥他。
方孝承打起精神,笑着问:“你不好奇我今日忽然回来,所为何事吗?”
成瑾平静中透露着嫌弃:“不好奇。你不是有事没事都来我眼前晃吗?”
“……”方孝承屡败屡战,百折不挠,道,“明日是你生辰,以往你总希望我能陪你过,可我凑巧总不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