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日光正暖,她靠在临窗的榻上阅一侧书卷,抬头便望见殿外长廊里,男子山眉海目,正静静望着自己。
    两人相顾无言。
    最后,他喊了声“阿蘅”,她便笑着喊了声“三哥”。
    此后,杜有恪便将每年的休沐攒到了一处,一年有四十余日,七月初入临漳,过了中秋方回北境任上。
    只是,他很少再与杜若独处,更多的时间都是带着七七玩。教她牙牙学语,教她诗书礼乐,教她骑马射箭……
    杜若望着两人远去,眼睛突然便胀疼的厉害。
    魏珣自是看得明白,也没有说话,只扶过她返回王宫。
    “今年,三哥三十又二了。”杜若攥着魏珣的手,语带哽咽。
    “他是你兄长,多一个人爱你,爱七七,我很高兴。”
    待过了七七的生辰,转眼便是八月十五,阖家团圆的日子。
    只是,这一年中秋杜有恪没在临漳过,因为荣昌病了。许是多年的忧思愤恨,许是前一年的殚精竭虑,反正病的很重。
    这样的消息,自然传不到杜若耳中,杜有恪和魏珣一个字也不会漏给她。
    除非荣昌要见她,除非她愿意见荣昌。
    杜有恪是八月初三走的,走的时候,七七趴在他肩头,哭个不停,口中咿咿呀呀说不尽的话,口水更是洒了他一衣襟。
    因为带着哭声,好半天,一行人才听清她的话,“舅父少陪了七七十三天。”
    众人且笑且惊,这孩子头脑竟这般清晰。
    杜有恪踩镫上马,蓦然的杜若拉住了僵绳。
    “怎么,你比你女儿还黏人?”杜有恪笑道。
    “如果、如果需要我……”杜若隐约感觉些什么,却不知如何开口,“三哥传我信,我便来。”
    杜有恪望着她,他的妹妹,今年二十六岁,为人妻为人母,算是已经长大,却也提前苍老。
    双眼视物不清,白发杂在青丝里。
    至今大半的人生,命运苛责她,残忍而荒凉,她却始终留着仁爱之心。
    他忍着泪意望向远方天际,待深吸了口气,方才重新回过头,“和瑾瑜好好的。”
    杜若点点头,攒出个明丽的笑靥,“三哥明年早些来。”
    直到再不见人影,魏珣一手抱着已经哭累睡过去的女儿,一手牵着杜若,往回走。
    夕阳下,是一幅圆满的画。
    只是残阳似血,渡在人身上,有些酷烈、亦有些不真实。
    荣昌自交出权柄,便解散了镇国公主府,搬回太尉府邸。镇国公主府合门那日,她未搬走太多东西,唯两样物件,随身紧带。
    一枚金印,一件针角不算太好的衣衫。
    她躺在病榻上,犹豫着是将这两样东西带去地下,还是交给杜有恪,让他物归原主。这样来回思虑着,不想两个多月过去,医官将她治的不错,身子竟还渐渐恢复了。
    这日,杜有恪床边侍奉她用药。
    她先是叹了口气,言极杜有恪已过而立之年。
    “母亲子孙已绕膝,便容孩儿自私些。”杜有恪喂着药,“孩儿这般、觉得很好。”
    荣昌便不再说话,过了许久才道了句,“孩子……好吗?”
    “都很好!”杜有恪初时愣了愣,反应过来便笑的温暖开怀。
    十月金秋,丹桂飘香。
    然紫英殿中,却几多肃杀。
    天子将原本南境线上拨去的两万兵甲连着常戍那处的一万西林府军皆退回原部,只添了等数的策英军镇守。
    至此,大汤山九部,便无一个西林府军。
    魏珣在紫英殿得此军报,当即便将握于手中的茶盏捏了个粉碎。
    西林府军由他特训,熟知一线天关隘,知晓如何在该处列兵排阵,亦知晓该如何在作战时巧渡一线天,减少伤亡。如此撤出,若真遇战事,再多的英策军也不过徒增伤亡罢了。
    遂而,传八百里加急令,命西林府军原地待命,不许撤退。
    而魏珣,则再度上呈卷宗秉承详情。
    只是卷宗写好后,他阅来许久,心中却愈见明了,即便退了这些年,他与魏泷之间,从兄弟之情退到君臣之谊。
    如今,这君臣之谊怕也是寥寥无几了。
    然,若连君臣都做不了……魏珣压住心中所想。
    天下当是天下人的天下。一旦乱,便是天下乱。
    只要不碰阿蘅,他想他诸事皆能忍。
    是夜,已是戌时三刻,杜若在榻上哄了会七七,便唤来乳母将她抱下。
    “爹爹——”七七粘在杜若身上,聋拉着一张笑脸,“娘亲,我们去寻爹爹嘛……”
    “你爹爹近来忙着呢,七七先睡觉,好不好?”杜若往殿门望去,也未见到人影,只得单手将她揽来怀里,又轻拍了会。
    “娘亲、爹爹……”又过了一刻钟,七七方才熄了声响,歪着脑袋软绵绵趴在杜若肩头。
    “王妃,小郡主睡着了。”乳母伸手抱去。
    “慢些。”杜若又给孩子搭了袭薄毯,已是十月深秋,到底还是冷的,杜若瞧着自己酸胀的左肩,喘出一口气,“一会七七若哭了,要寻他父王,且一定过来唤我们。”
    “是。”
    杜若目送孩子离去,转身去小厨房拣了备好的膳食,送往书房。
    入院时,杜若在门边多站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