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待谢槐送魏珩至谢府大门前后,魏珩驻足转身对谢槐道:“人已经走了,再悲伤也无用。谢兄,你该记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你得先振作起来,这样老夫人才能振作起来。”
谢槐心里明白魏珩的好意,所以他抱手朝魏珩作揖道:“放心,我知道该如何做。”又说,“这些日子小妹之事,实在是有劳世子了。”
“谢兄客气。”魏珩还了礼回去。
*
魏珩这些日子为谢府丧事奔波劳累,阖京权贵皆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自然也会有只言片语传去武宣帝耳中。
之前武宣帝还觉得魏珩突然想择谢家女为妻乃是谣言,而如今,倒是更信了几分。
这日早朝后,武宣帝又将魏珩留了下来。
“之前不是还信誓旦旦的说,非那位颜姑娘不娶吗?怎么如今,倒是立即变了心意?”武宣帝也没有很严肃的质问,就像是话家常一样,随便闲聊着。
武宣帝此举,完全在魏珩意料中,所以,对此魏珩也早想好了一套自己的说辞。
魏珩道:“不敢瞒圣上,其实是臣心累了。本来同她的缘分,就是阴差阳错,之后臣恢复记忆回京来,她义无反顾跟着臣回京。臣当时从没想过许她妻位,而她那时候也是心甘情愿无名无份跟着臣的。但人心异变,她变了,臣也变了。当她搬离国公府时,臣才意识到自己对她的情意,但这时候再想着挽回,似乎是晚了。”
“原臣还觉得能有弥补和挽救的机会,但后来圣上亲自赐婚,她都当众拒绝……臣这才知道,原来早在很久之前,臣同她便没了缘分。”
“既如此,倒是不如不再纠缠。”
魏珩言毕笑了一笑后,也颇自嘲的摇了摇头。仿佛是在告诉武宣帝,他之前为颜氏所做的那一切,都是不值得的。
武宣帝看了他一眼,而后道:“朕原还以为你欲同谢家小姐定亲是谣传,如今看来是真的了。只是……唉,这谢小姐福薄,这么年纪轻轻的,就香消玉殒了。”
魏珩只陪着应付了两句,没再多言。
隔日,便有太后懿旨送到了颜熙这儿,说是明德太后宣颜熙入宫。
这次来传懿旨的,仍是那个嬷嬷,颜熙认识她。
但颜熙心中也清楚的知道,之前太后宣自己入宫,是因为那时候她同魏珩之间的事满京城传得沸沸扬扬,太后也想助一臂之力。可如今,她同魏珩早就是过去的事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她同魏珩注定不再可能……而这时候太得诏入宫,不免叫人心生疑窦。
颜熙拿捏不准,太后此举,到底是何意思?
但形势逼人,也容不得颜熙多想。所以,颜熙一句也没问,只是应下了嬷嬷的话后,便说去换身合适的衣裳后就随其入宫。
颜熙进宫后,在明德太后的寝宫内不仅瞧见了太后,还看到了圣上。
一时间,颜熙隐约能有些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但她没敢多想,只垂着头过去,先给太后同武宣帝请了安。
太后仍是一如既往的慈爱和睦,她唤了颜熙起后,就叫颜熙到她身边去。
而此刻,武宣帝也同颜熙说了几句:“难得你能得太后的喜欢,阖该多入宫来陪陪太后才是。朕听说,连司制司里的女官手艺都不如你,你何不到宫里来,陪在太后身边?”
武宣帝说的这些,之前明德太后也问过颜熙的意思,颜熙当时委婉的拒绝了。她拒绝,太后便尊重她自己的选择。毕竟簪活最珍贵的是手艺,只要有这个手艺,不论是留在宫里,还是呆在民间,都一样。
所以对此,还未待颜熙开口答话,太后就先开口帮其拒绝了。
“宫里呆久了的女子还想着等到了年纪就被放出去婚嫁呢,何故人姑娘年纪也不小了,却又要叫她留在宫中?依哀家看,她如今这样就很好。”明德太后颇严肃的看向武宣帝,认真道,“圣上,不是所有人都贪慕荣华富贵,都喜欢要权要势的。”
明德太后说者无心,但武宣帝听者有意。他这会儿听着太后的话,不免也想到了当年他为了权势、为了皇位而大肆屠戮先太子府一事。
武宣帝脸色有些变了。
他没接太后的话,只是肃穆望着颜熙问道:“魏家的魏珩,到底做了什么叫你痛恨之事?以至于他那样为你,你竟都丝毫不为所动。连朕的赐婚,你也敢拒绝。”
颜熙忙跪了下来,匍匐在地,颇有些颤栗地回道:“民女有罪。”
明德太后见状,便也偏袒着颜熙道:“自古以来,圣上赐婚都是喜上加喜的,若是赐出了悲剧,圣上倒不如不蹚这浑水。”
武宣帝反倒是笑了起来,他朝明德太后说了个“是”字。
但很快,武宣帝目光又转去了颜熙身上,他继续问颜熙话,只是语气缓和了不少。
“朕只是不能明白,颜姑娘同魏世子既是情投意合,颜姑娘又为何一直拒魏家于千里之外?”
颜熙知道魏珩眼下要的是什么,他要谋大事,怕牵连于她,所以要同她“恩断义绝”。不管颜熙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既如此,她也是愿意配合魏珩去演这场戏的。
尤其是在圣上跟前。
所以,颜熙态度十分坚决的说:“民女虽出身卑贱,但心中也有傲气在。当初不顾一切追随魏世子,是因心中有爱,可后来幡然醒悟,也的确是做好了不回头的决心的。民女如今虽没有大富大贵,但经营一小铺,生意颇顺畅,也就心满意足。”
谢槐心里明白魏珩的好意,所以他抱手朝魏珩作揖道:“放心,我知道该如何做。”又说,“这些日子小妹之事,实在是有劳世子了。”
“谢兄客气。”魏珩还了礼回去。
*
魏珩这些日子为谢府丧事奔波劳累,阖京权贵皆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自然也会有只言片语传去武宣帝耳中。
之前武宣帝还觉得魏珩突然想择谢家女为妻乃是谣言,而如今,倒是更信了几分。
这日早朝后,武宣帝又将魏珩留了下来。
“之前不是还信誓旦旦的说,非那位颜姑娘不娶吗?怎么如今,倒是立即变了心意?”武宣帝也没有很严肃的质问,就像是话家常一样,随便闲聊着。
武宣帝此举,完全在魏珩意料中,所以,对此魏珩也早想好了一套自己的说辞。
魏珩道:“不敢瞒圣上,其实是臣心累了。本来同她的缘分,就是阴差阳错,之后臣恢复记忆回京来,她义无反顾跟着臣回京。臣当时从没想过许她妻位,而她那时候也是心甘情愿无名无份跟着臣的。但人心异变,她变了,臣也变了。当她搬离国公府时,臣才意识到自己对她的情意,但这时候再想着挽回,似乎是晚了。”
“原臣还觉得能有弥补和挽救的机会,但后来圣上亲自赐婚,她都当众拒绝……臣这才知道,原来早在很久之前,臣同她便没了缘分。”
“既如此,倒是不如不再纠缠。”
魏珩言毕笑了一笑后,也颇自嘲的摇了摇头。仿佛是在告诉武宣帝,他之前为颜氏所做的那一切,都是不值得的。
武宣帝看了他一眼,而后道:“朕原还以为你欲同谢家小姐定亲是谣传,如今看来是真的了。只是……唉,这谢小姐福薄,这么年纪轻轻的,就香消玉殒了。”
魏珩只陪着应付了两句,没再多言。
隔日,便有太后懿旨送到了颜熙这儿,说是明德太后宣颜熙入宫。
这次来传懿旨的,仍是那个嬷嬷,颜熙认识她。
但颜熙心中也清楚的知道,之前太后宣自己入宫,是因为那时候她同魏珩之间的事满京城传得沸沸扬扬,太后也想助一臂之力。可如今,她同魏珩早就是过去的事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她同魏珩注定不再可能……而这时候太得诏入宫,不免叫人心生疑窦。
颜熙拿捏不准,太后此举,到底是何意思?
但形势逼人,也容不得颜熙多想。所以,颜熙一句也没问,只是应下了嬷嬷的话后,便说去换身合适的衣裳后就随其入宫。
颜熙进宫后,在明德太后的寝宫内不仅瞧见了太后,还看到了圣上。
一时间,颜熙隐约能有些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但她没敢多想,只垂着头过去,先给太后同武宣帝请了安。
太后仍是一如既往的慈爱和睦,她唤了颜熙起后,就叫颜熙到她身边去。
而此刻,武宣帝也同颜熙说了几句:“难得你能得太后的喜欢,阖该多入宫来陪陪太后才是。朕听说,连司制司里的女官手艺都不如你,你何不到宫里来,陪在太后身边?”
武宣帝说的这些,之前明德太后也问过颜熙的意思,颜熙当时委婉的拒绝了。她拒绝,太后便尊重她自己的选择。毕竟簪活最珍贵的是手艺,只要有这个手艺,不论是留在宫里,还是呆在民间,都一样。
所以对此,还未待颜熙开口答话,太后就先开口帮其拒绝了。
“宫里呆久了的女子还想着等到了年纪就被放出去婚嫁呢,何故人姑娘年纪也不小了,却又要叫她留在宫中?依哀家看,她如今这样就很好。”明德太后颇严肃的看向武宣帝,认真道,“圣上,不是所有人都贪慕荣华富贵,都喜欢要权要势的。”
明德太后说者无心,但武宣帝听者有意。他这会儿听着太后的话,不免也想到了当年他为了权势、为了皇位而大肆屠戮先太子府一事。
武宣帝脸色有些变了。
他没接太后的话,只是肃穆望着颜熙问道:“魏家的魏珩,到底做了什么叫你痛恨之事?以至于他那样为你,你竟都丝毫不为所动。连朕的赐婚,你也敢拒绝。”
颜熙忙跪了下来,匍匐在地,颇有些颤栗地回道:“民女有罪。”
明德太后见状,便也偏袒着颜熙道:“自古以来,圣上赐婚都是喜上加喜的,若是赐出了悲剧,圣上倒不如不蹚这浑水。”
武宣帝反倒是笑了起来,他朝明德太后说了个“是”字。
但很快,武宣帝目光又转去了颜熙身上,他继续问颜熙话,只是语气缓和了不少。
“朕只是不能明白,颜姑娘同魏世子既是情投意合,颜姑娘又为何一直拒魏家于千里之外?”
颜熙知道魏珩眼下要的是什么,他要谋大事,怕牵连于她,所以要同她“恩断义绝”。不管颜熙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既如此,她也是愿意配合魏珩去演这场戏的。
尤其是在圣上跟前。
所以,颜熙态度十分坚决的说:“民女虽出身卑贱,但心中也有傲气在。当初不顾一切追随魏世子,是因心中有爱,可后来幡然醒悟,也的确是做好了不回头的决心的。民女如今虽没有大富大贵,但经营一小铺,生意颇顺畅,也就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