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样锦 作者:金波滟滟
云娘便笑道:“今日出门见有店里卖同心结方胜十分地漂亮,便想起来打一个样子相同却大大的同心结络子挂在帐子里,是不是又好看,寓意也好?”
汤玉瀚倒想起一件事来,那一日他的东西落到了床下去拣时,却看到用头发结的同心结。原来时下夫妻成亲时是要各自剪下一绺头发结成同心结放于床下的,可是他们却非结发夫妻,是以并没有如此。
不想云娘不知什么时候却悄悄结好了放在床下,她又不曾向自己要过头发,想来一定是拣了落在枕上的头发结的。
她就是这样的,满心满意地待自己,想到了什么对他们好的,便都用心地做了。细密的心思,灵巧的手,一点点地将他们结在一处。汤玉瀚原不曾说破,现在倒触到了心事,便笑道:“我倒有个主意,不如我们各自剪下一绺头发,也编到这同心结里,一直挂在我们的帐子中,如何?”
云娘听得眼睛闪闪发亮,上前便香了一下,“玉瀚,你的主意真好!”说着便放下了头发,“你帮我剪。”汤玉瀚果然剪下一绺来,然后由云娘帮他也打散了发髻,亦剪下一绺。
两绺头发合成一处,再与那红色金色的丝线捻在一起,最后打成一个大大的同心结络子,云娘又拿几颗珠子缀上,正好挂在帐内,红的丝,金的钱,黑的发,再加上那光润的珠子,再被烛光一晃,两个人并坐拉手看着笑,“真好。”
是的,真好,结发同心,岁月静好。
就算没有这年时这许多花头,平日里两个人在一起也都是快活的,只是到了这个时候,又添了些新名目,写春联,贴福字、剪窗花、换新衣等等,更是有十分的趣味。到了除夕守岁的时候,上无长辈,下无孩子,他们手拉着手到处闲逛,又去河边看灯笼,舞狮舞龙,回家打花牌赶围棋,只觉得甜蜜非常。
到了初二,他们一早便提了礼盒坐船回了杜家村。
远远地望见杜家,就见大变了样子,老房子虽然没拆,却重新修缮一番,在外面加了青砖面,又换了新瓦。而老房子两旁各自新盖的小院,正与老房子大小完全一样,但却全是青砖房,从外面看起来,三个并排的院落便都是一般,一样的砖墙,一样的竹门,十分整齐。
云娘便轻握了玉瀚的手,“我爹娘忙了半辈子,最想的是为三个儿子留下三幢房子,现在他们的心愿实现了,我要谢你呢。”
汤玉瀚却笑,“你自己织锦赚的银子开织厂,我尚且吃软饭呢,为何要谢我?”
云娘先前在郑家时,见娘家日子过得紧,自然也是着急,只是那时只能空着急,郑家一向将银钱看得极紧的,哪里会让她补贴娘家。后来又为二哥上门打秋风,很是吵了几次。
先前云娘也觉得自己既然嫁到了郑家,便是郑家的人了,并不好十分地帮娘家。可是当与郑家闹了起来,她才明白娘家才是她真正的依靠。如果没有娘家人,她恐怕想从郑家出来都不能呢,说不定便会在郑家织锦累死了事。
所以她从郑家出来后,便一心要帮扶娘家建房,帮爹娘完成心愿。
只是云娘却很快嫁了,还没攒够买织机盖房子的钱时就嫁了。但是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娘家的房子,这次盖织房时便向玉瀚提了建织房时顺便帮娘家建房,好在玉瀚却不是小气的人,不但点头同意,还让她将杜家房子修得好一些,替云娘实现了当时的许诺。
现在云娘看着三间并排的砖房,想到爹娘心愿得偿,自己的三个兄弟将来都有了立身的根本,十分地开心。又听玉瀚玩笑,知他大度,肯为自家人花销。心中柔情,自不待言,便向他一笑。
再向前走,便见两排织房就在杜家院子后面不远处,与蚕房并排,也是青砖房,每间屋子都很宽敞明亮,足以摆开几台织机。
云娘来过两回,那时还只是打了地基,现在也是第一次看到房子盖成,再想到将来几十台织机搬进来后的盛大场景,向玉瀚笑道:“我原来就一直想能自己有一个织场,没想到这么快就建成了!”
村里又有许多年轻媳妇、姑娘,见云娘回来也都围过来说话,云娘亦知大家是想来织场织锦赚工钱,便笑道:“我们家这次要买几十台织机,只要能学会织锦就可以来的,工钱也一定丰厚。”
大家正要听这样的话,先前看到杜家织锦赚到了钱心里都酸,可是酸上些时候便知道只是酸并没有用,谁不想也跟着借光也赚些钱呢?何况杜家的小女儿又嫁了做官的,更是不同以往,于是满村子又都开始捧着杜家了。不少人一路说笑着陪云娘夫妻回到杜家。
到了杜家又热闹了半晌,直到家里摆上了酒席,大家方才散去。
杜家对回娘家的女儿女婿十分地看重,特别请了张厨子做宴席,杜老娘闲了下来,便坐在杜老爹身旁陪着两个女婿,就连雪娘和云娘也只打打下手而已。
云娘流水般地将菜肴送上,又向娘道:“做了这许多,哪里吃得了?”
杜老娘便笑道:“今天娇客上门,应该的。”又吩咐云娘,“天气冷,再将酒温一温。”
云娘温了酒送来,先给爹娘倒好,又给姐夫斟上,最后才是玉瀚,笑道:“自己家酿的甜米酒,多喝几杯也无妨。”
汤玉瀚却将手中的热酒递到云娘唇边,“你忙了半日,先喝一杯暖暖。”又向岳父岳母道:“云娘一向畏寒得很。”
在自己家中两人一起吃酒倒是平常,只是回了娘家哪里能这样不避嫌疑?但酒已经端到了唇边,云娘只得喝了,却道:“你陪着爹娘和姐夫喝吧,我与姐姐带着孩子们一起。”
杜老娘却已经醒悟过来,便将她们姐妹都叫了进来,“孩子们都大了,哪里用人照料,你们把滚水提过来放在一旁温着酒,索性坐下一起吃吧。”又让她们姐妹紧挨着坐下,另一边正好各自挨着丈夫。
果然云娘方一坐下,玉瀚便给她夹一个虾圆,“来,你喜欢吃的。我尝了,味很好。”
杜老娘又笑,亲自给二女婿夹了一个虾圆,然后并没有忘记大女婿,也夹了一个,又道:“张厨子可是在盛水酒楼里做过几年的呢,手艺真不错,大家都多吃些。”
杜老爹便端起酒杯劝酒,“你们娘几个喜欢喝就喝点,我们却是要将这一杯都喝尽了的。”
姐夫听岳父劝酒便赶紧一口将杯中的酒喝尽,只是一时喝得急了,便呛了起来。
云娘却知道姐夫来家里一向有些拘紧,今天有玉瀚在更是不自在,因此这半晌并不说话,也不大夹菜,酒又喝急了,只见大姐便拿了帕子递过去,又赶紧起身端了茶让他喝了几口方才好些。想说些什么劝劝,又不知说什么好。
这时玉瀚却笑问:“姐夫,今年家里收成怎么样?”
说起家里的收成,姐夫心中却是有数的,自然便一一道来,不知不觉放松了许多,大家便也聊得越发热闹。
因为姐姐嫁得不好,郑源一直瞧不起姐夫,也不大理会,云娘看了每每心里不快,却亦无奈。
玉瀚家世高贵,又是那样高傲的人,她特别担心他在家城摆出一张冷脸。现在放了心,心里笑着,脸上也不由得显了出来。只怕人看了笑话,低头夹了一筷子鱼肉细细挑了刺给他。他喜欢吃鱼,却最不喜欢挑鱼刺。
云娘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对玉瀚好,都比不了他对自己的情谊。
杜家这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刚撤了席,哥嫂和弟妹们就带着孩子们提前回来了,于是坐了满满一屋子人,七杂八杂地说着话,不知怎么说起了今年的科考,玉瀚便向三弟道:“把你过去的文章拿来我看看。”
云娘见三弟和三弟妹都怔了怔,似有不信之意,便笑道:“你们只知玉瀚是武探花,却不知道他原来是习文的,十四岁就中了秀才,后来才改了武举。”
第86章 铁匠
云娘是深知玉瀚的,她要看三弟的文章,以玉瀚的性子,他若不是真正擅长,又有十足地把握,并不会这样说。
三弟妇不由得惊叹了一声,“十四岁中秀才?”她的父亲是三十多岁才中的,所以她最明白科举的艰难,对三弟数次落第她一点也不急,比杜家所有的人都沉得住气。现在见了只有传说中才听过的少年英才,立即就惊为天人,急忙去了西屋,“我帮你把所有的文章都找出来让姐夫指点一番。”比三弟还要激动。
一会儿,三弟和三弟妇拿来许多本子,玉瀚只拿了最近的两本翻看了一下,便道:“可见三弟是下功夫读书了,文章立意尚可,词句也通顺。”
三弟妇便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杜老爹也道:“三郎几次没中,我心中原也担心他不是读书的料,现在听女婿这样一说,可见三郎毕竟是懂事的。”也松了一口气。
汤玉瀚却又问:“只是,三郎可知道为什么先前一直没中吗?”
杜三郎自然是不知道的,只是摇头。
“江南富庶,文风极盛,如三郎一般的学子太多,这样的文章也太多,而能中选的名额又极为有限。所以便很难中的。”
杜三郎便点头不已,“我们学堂几十个人,每次能中上一个两个的便是好的了,有时一个也不能中。”
科举的艰难正是在此,童子试便已经是百中取一,而将来的会试更是万中取一。只有拿出悬梁刺股般的苦心全力读书,才有可能经过一道道的考试,金榜提名。
可是,汤玉瀚却笑道:“读书唯有用心一途,想立时提高并不容易,只是科考却又不完全等同读书,其间有一些决窍,你不妨用一用,中的机会便大得多了。”
杜家本是寻常农家,只因杜老爹认得几个字,有些见识,便下了决心节衣缩食供养杜三郎读书。但除此之外,便再没有办法多帮他一点。
杜老爹一定要为三儿子定下秀才的女儿,便也是希望儿子能在岳父的教导下,更容易地走上科举之路。杜三郎果然也受了岳父许多指点,时常给他讲解文章,甚至备考时准备什么物品,又有什么要注意的事项都细细地告诉他,岳父也真心愿女儿嫁的夫婿功名在身呢。
可是,即便如此,杜三郎也从未听岳父说过科举的决窍,不由得襟衣正坐,十分用心,“还请姐夫教我。”
汤玉瀚便笑道:“比如这次吴江县的考试,你就要想到县令是什么样的人,他会喜欢什么样的文风,投其所好,中的机率便大得多。”
“那钱县令是什么样的人,他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呢?”
“钱县令原是勋贵人家的次子,却不是正经科举出身,而是捐官出身,后来皇上体恤老臣,赐他一个主事,在部里混了几年,现在放到外任做吴江县的县官。他主持科考,一向最怕别人瞧不起他没从科举出身,出题专门在《论语》中选,又专捡看起来花团锦绣的文章取中。你这时便要多引些圣人的话,再将文章写辞藻华美、对仗整齐些,便容易被选中了。”
又指着三郎一篇文章逐字逐句地为他讲解一回,又道:“同样的一篇文章,意思也相差无几,但这样写了,钱县令便会喜欢。”
三弟便如醍醐灌顶般地“喔”了一声,“学里的先生却从来不讲这些。”
“那是他们也不知道,”玉瀚便又告诉他,“如果今年你能过了县试,便用心将朱子的文章用心多读几遍,新来的奚知府敬仰朱子,所以出题也离不了太多。而且他最不喜浮夸之语,所以文章务必平实、质朴,方能入他的眼。”
说着又如方才一般,拿着那文章向他一一剖析,“比如你这一句,便未必能合知府的心意,总要这样说才好……”
指点了半晌,又为他出了几个题目,让他在近日做出来,“送过来我帮你改,你再用心琢磨,今年便按我说的法子试一试,想法子谋个正经出身,为家里人挣得些荣耀,也不狂岳父岳母带着全家人供你读书这么多年。”
杜三郎便连连点头,岂止是他,杜家人哪一个不如是想呢。
云娘便笑道:“今日出门见有店里卖同心结方胜十分地漂亮,便想起来打一个样子相同却大大的同心结络子挂在帐子里,是不是又好看,寓意也好?”
汤玉瀚倒想起一件事来,那一日他的东西落到了床下去拣时,却看到用头发结的同心结。原来时下夫妻成亲时是要各自剪下一绺头发结成同心结放于床下的,可是他们却非结发夫妻,是以并没有如此。
不想云娘不知什么时候却悄悄结好了放在床下,她又不曾向自己要过头发,想来一定是拣了落在枕上的头发结的。
她就是这样的,满心满意地待自己,想到了什么对他们好的,便都用心地做了。细密的心思,灵巧的手,一点点地将他们结在一处。汤玉瀚原不曾说破,现在倒触到了心事,便笑道:“我倒有个主意,不如我们各自剪下一绺头发,也编到这同心结里,一直挂在我们的帐子中,如何?”
云娘听得眼睛闪闪发亮,上前便香了一下,“玉瀚,你的主意真好!”说着便放下了头发,“你帮我剪。”汤玉瀚果然剪下一绺来,然后由云娘帮他也打散了发髻,亦剪下一绺。
两绺头发合成一处,再与那红色金色的丝线捻在一起,最后打成一个大大的同心结络子,云娘又拿几颗珠子缀上,正好挂在帐内,红的丝,金的钱,黑的发,再加上那光润的珠子,再被烛光一晃,两个人并坐拉手看着笑,“真好。”
是的,真好,结发同心,岁月静好。
就算没有这年时这许多花头,平日里两个人在一起也都是快活的,只是到了这个时候,又添了些新名目,写春联,贴福字、剪窗花、换新衣等等,更是有十分的趣味。到了除夕守岁的时候,上无长辈,下无孩子,他们手拉着手到处闲逛,又去河边看灯笼,舞狮舞龙,回家打花牌赶围棋,只觉得甜蜜非常。
到了初二,他们一早便提了礼盒坐船回了杜家村。
远远地望见杜家,就见大变了样子,老房子虽然没拆,却重新修缮一番,在外面加了青砖面,又换了新瓦。而老房子两旁各自新盖的小院,正与老房子大小完全一样,但却全是青砖房,从外面看起来,三个并排的院落便都是一般,一样的砖墙,一样的竹门,十分整齐。
云娘便轻握了玉瀚的手,“我爹娘忙了半辈子,最想的是为三个儿子留下三幢房子,现在他们的心愿实现了,我要谢你呢。”
汤玉瀚却笑,“你自己织锦赚的银子开织厂,我尚且吃软饭呢,为何要谢我?”
云娘先前在郑家时,见娘家日子过得紧,自然也是着急,只是那时只能空着急,郑家一向将银钱看得极紧的,哪里会让她补贴娘家。后来又为二哥上门打秋风,很是吵了几次。
先前云娘也觉得自己既然嫁到了郑家,便是郑家的人了,并不好十分地帮娘家。可是当与郑家闹了起来,她才明白娘家才是她真正的依靠。如果没有娘家人,她恐怕想从郑家出来都不能呢,说不定便会在郑家织锦累死了事。
所以她从郑家出来后,便一心要帮扶娘家建房,帮爹娘完成心愿。
只是云娘却很快嫁了,还没攒够买织机盖房子的钱时就嫁了。但是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娘家的房子,这次盖织房时便向玉瀚提了建织房时顺便帮娘家建房,好在玉瀚却不是小气的人,不但点头同意,还让她将杜家房子修得好一些,替云娘实现了当时的许诺。
现在云娘看着三间并排的砖房,想到爹娘心愿得偿,自己的三个兄弟将来都有了立身的根本,十分地开心。又听玉瀚玩笑,知他大度,肯为自家人花销。心中柔情,自不待言,便向他一笑。
再向前走,便见两排织房就在杜家院子后面不远处,与蚕房并排,也是青砖房,每间屋子都很宽敞明亮,足以摆开几台织机。
云娘来过两回,那时还只是打了地基,现在也是第一次看到房子盖成,再想到将来几十台织机搬进来后的盛大场景,向玉瀚笑道:“我原来就一直想能自己有一个织场,没想到这么快就建成了!”
村里又有许多年轻媳妇、姑娘,见云娘回来也都围过来说话,云娘亦知大家是想来织场织锦赚工钱,便笑道:“我们家这次要买几十台织机,只要能学会织锦就可以来的,工钱也一定丰厚。”
大家正要听这样的话,先前看到杜家织锦赚到了钱心里都酸,可是酸上些时候便知道只是酸并没有用,谁不想也跟着借光也赚些钱呢?何况杜家的小女儿又嫁了做官的,更是不同以往,于是满村子又都开始捧着杜家了。不少人一路说笑着陪云娘夫妻回到杜家。
到了杜家又热闹了半晌,直到家里摆上了酒席,大家方才散去。
杜家对回娘家的女儿女婿十分地看重,特别请了张厨子做宴席,杜老娘闲了下来,便坐在杜老爹身旁陪着两个女婿,就连雪娘和云娘也只打打下手而已。
云娘流水般地将菜肴送上,又向娘道:“做了这许多,哪里吃得了?”
杜老娘便笑道:“今天娇客上门,应该的。”又吩咐云娘,“天气冷,再将酒温一温。”
云娘温了酒送来,先给爹娘倒好,又给姐夫斟上,最后才是玉瀚,笑道:“自己家酿的甜米酒,多喝几杯也无妨。”
汤玉瀚却将手中的热酒递到云娘唇边,“你忙了半日,先喝一杯暖暖。”又向岳父岳母道:“云娘一向畏寒得很。”
在自己家中两人一起吃酒倒是平常,只是回了娘家哪里能这样不避嫌疑?但酒已经端到了唇边,云娘只得喝了,却道:“你陪着爹娘和姐夫喝吧,我与姐姐带着孩子们一起。”
杜老娘却已经醒悟过来,便将她们姐妹都叫了进来,“孩子们都大了,哪里用人照料,你们把滚水提过来放在一旁温着酒,索性坐下一起吃吧。”又让她们姐妹紧挨着坐下,另一边正好各自挨着丈夫。
果然云娘方一坐下,玉瀚便给她夹一个虾圆,“来,你喜欢吃的。我尝了,味很好。”
杜老娘又笑,亲自给二女婿夹了一个虾圆,然后并没有忘记大女婿,也夹了一个,又道:“张厨子可是在盛水酒楼里做过几年的呢,手艺真不错,大家都多吃些。”
杜老爹便端起酒杯劝酒,“你们娘几个喜欢喝就喝点,我们却是要将这一杯都喝尽了的。”
姐夫听岳父劝酒便赶紧一口将杯中的酒喝尽,只是一时喝得急了,便呛了起来。
云娘却知道姐夫来家里一向有些拘紧,今天有玉瀚在更是不自在,因此这半晌并不说话,也不大夹菜,酒又喝急了,只见大姐便拿了帕子递过去,又赶紧起身端了茶让他喝了几口方才好些。想说些什么劝劝,又不知说什么好。
这时玉瀚却笑问:“姐夫,今年家里收成怎么样?”
说起家里的收成,姐夫心中却是有数的,自然便一一道来,不知不觉放松了许多,大家便也聊得越发热闹。
因为姐姐嫁得不好,郑源一直瞧不起姐夫,也不大理会,云娘看了每每心里不快,却亦无奈。
玉瀚家世高贵,又是那样高傲的人,她特别担心他在家城摆出一张冷脸。现在放了心,心里笑着,脸上也不由得显了出来。只怕人看了笑话,低头夹了一筷子鱼肉细细挑了刺给他。他喜欢吃鱼,却最不喜欢挑鱼刺。
云娘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对玉瀚好,都比不了他对自己的情谊。
杜家这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刚撤了席,哥嫂和弟妹们就带着孩子们提前回来了,于是坐了满满一屋子人,七杂八杂地说着话,不知怎么说起了今年的科考,玉瀚便向三弟道:“把你过去的文章拿来我看看。”
云娘见三弟和三弟妹都怔了怔,似有不信之意,便笑道:“你们只知玉瀚是武探花,却不知道他原来是习文的,十四岁就中了秀才,后来才改了武举。”
第86章 铁匠
云娘是深知玉瀚的,她要看三弟的文章,以玉瀚的性子,他若不是真正擅长,又有十足地把握,并不会这样说。
三弟妇不由得惊叹了一声,“十四岁中秀才?”她的父亲是三十多岁才中的,所以她最明白科举的艰难,对三弟数次落第她一点也不急,比杜家所有的人都沉得住气。现在见了只有传说中才听过的少年英才,立即就惊为天人,急忙去了西屋,“我帮你把所有的文章都找出来让姐夫指点一番。”比三弟还要激动。
一会儿,三弟和三弟妇拿来许多本子,玉瀚只拿了最近的两本翻看了一下,便道:“可见三弟是下功夫读书了,文章立意尚可,词句也通顺。”
三弟妇便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杜老爹也道:“三郎几次没中,我心中原也担心他不是读书的料,现在听女婿这样一说,可见三郎毕竟是懂事的。”也松了一口气。
汤玉瀚却又问:“只是,三郎可知道为什么先前一直没中吗?”
杜三郎自然是不知道的,只是摇头。
“江南富庶,文风极盛,如三郎一般的学子太多,这样的文章也太多,而能中选的名额又极为有限。所以便很难中的。”
杜三郎便点头不已,“我们学堂几十个人,每次能中上一个两个的便是好的了,有时一个也不能中。”
科举的艰难正是在此,童子试便已经是百中取一,而将来的会试更是万中取一。只有拿出悬梁刺股般的苦心全力读书,才有可能经过一道道的考试,金榜提名。
可是,汤玉瀚却笑道:“读书唯有用心一途,想立时提高并不容易,只是科考却又不完全等同读书,其间有一些决窍,你不妨用一用,中的机会便大得多了。”
杜家本是寻常农家,只因杜老爹认得几个字,有些见识,便下了决心节衣缩食供养杜三郎读书。但除此之外,便再没有办法多帮他一点。
杜老爹一定要为三儿子定下秀才的女儿,便也是希望儿子能在岳父的教导下,更容易地走上科举之路。杜三郎果然也受了岳父许多指点,时常给他讲解文章,甚至备考时准备什么物品,又有什么要注意的事项都细细地告诉他,岳父也真心愿女儿嫁的夫婿功名在身呢。
可是,即便如此,杜三郎也从未听岳父说过科举的决窍,不由得襟衣正坐,十分用心,“还请姐夫教我。”
汤玉瀚便笑道:“比如这次吴江县的考试,你就要想到县令是什么样的人,他会喜欢什么样的文风,投其所好,中的机率便大得多。”
“那钱县令是什么样的人,他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呢?”
“钱县令原是勋贵人家的次子,却不是正经科举出身,而是捐官出身,后来皇上体恤老臣,赐他一个主事,在部里混了几年,现在放到外任做吴江县的县官。他主持科考,一向最怕别人瞧不起他没从科举出身,出题专门在《论语》中选,又专捡看起来花团锦绣的文章取中。你这时便要多引些圣人的话,再将文章写辞藻华美、对仗整齐些,便容易被选中了。”
又指着三郎一篇文章逐字逐句地为他讲解一回,又道:“同样的一篇文章,意思也相差无几,但这样写了,钱县令便会喜欢。”
三弟便如醍醐灌顶般地“喔”了一声,“学里的先生却从来不讲这些。”
“那是他们也不知道,”玉瀚便又告诉他,“如果今年你能过了县试,便用心将朱子的文章用心多读几遍,新来的奚知府敬仰朱子,所以出题也离不了太多。而且他最不喜浮夸之语,所以文章务必平实、质朴,方能入他的眼。”
说着又如方才一般,拿着那文章向他一一剖析,“比如你这一句,便未必能合知府的心意,总要这样说才好……”
指点了半晌,又为他出了几个题目,让他在近日做出来,“送过来我帮你改,你再用心琢磨,今年便按我说的法子试一试,想法子谋个正经出身,为家里人挣得些荣耀,也不狂岳父岳母带着全家人供你读书这么多年。”
杜三郎便连连点头,岂止是他,杜家人哪一个不如是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