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方维脸色一怔,“怎么可能?”
明明姜糖和舅舅舅妈长得很像?
“我觉得你认错人了。”姜糖认为这种事情还是直说比较好,免得再浪费感情。
一直旁观的徐静芳突然出声,“有些胎记,随着孩子长大也是会消失的。”
陆方维脸上的迟疑却久久没有褪去。
有些?
这种概率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
万一……万一就不是呢?
陆方维最终失魂落魄的离开。
姜糖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马上就是大队里最忙的几个月了。
秋种的粮食要收,春种也要忙起来,夏天要忙着灌溉和发大水,完了马上又是秋收。
一年到头也就只有过年那俩月能稍微清闲些。
年后姜糖找了份除板报外的工作。
队上小学的一位女老师怀孕,想找人暂代两个月的课程,顾保国和三婶子说这件事的时候就想到了姜糖。
姜糖学历过关,而且能写能画,小学的代课老师也不需要教多难的问题。
于是姜糖便就走马上任了。
正好小学地址就在八队,校长还是徐静勇,她的午饭可以在八队的徐家解决。
教学任务确实不难,姜糖能轻松胜任,而且她长得漂亮,讲课也讲得好,学生们都喜欢听她说话。
代课老师的工资也不多,一个月十八块钱,也算是姜糖来到这个世界后拿到的第一份正式工资。
虽然不多,比不上她做的那些头花卖去黑市赚的,但心里总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
发工资那天,姜糖跑去县城割了两斤猪肉,还去秀山在的国营饭店买了两份红烧肉,一份请张秀山和他爹吃,一份拿回家自己吃。
姜糖恨不得拿着大喇叭昭告天下:姐有钱!
徐静芳瞅见乐呵得不行,“有这么高兴吗?”
姜糖咕咚咕咚灌了一杯橘子汁,“当然高兴了!这可是我第一份工资。”
不过很快,那个原本的小学老师就回到学校重新教课,听说连月子都没做完。
三婶子到家里边来吃饭的时候撇撇嘴说:“啥啊?那小媳妇听说糖糖在学校恁招娃娃们喜欢,登时就在床上坐不住了。要不是那会儿肚子里还没卸货,你信不信她能立马去学校把糖糖赶走。”
徐静芳给她倒了杯茶,“说到底工作也不是咱家的,迟早得还回去。”
姜糖倒是没想到里头还有这点曲折。
如今到了77年的七月份,再有一个多月高考的消息就要流传开来,等十月份的时候报纸上也开始报道。
现在准备起来不算太早。
步入八月份后,姜糖就开始私下搜罗这个时候的课本和习题册。
顾连敏如今是高二的学生,她三哥跑车去市里,经常在书店买习题册回来。
家里倒是积攒了不少,都是拿过来就可以用的。
姜糖当时就有预备,每次顾连容拿回来的时候她都先经手一遍,复制几份放在空间里。
九月份的时候,消息灵通的都知晓了要恢复高考的事情。
附近有牛棚的大队,听说一个多月来一辆又一辆的小轿车出现将里面的人接走。
听说是平反回城了。
这让不少知青的心思浮躁起来,天天跑去大队部、公社和县城打听消息。
大队本来也不指望那些知青干多少活,但以前多少还能敷衍一下,最近是越发不像话了。
马上再有个把月就是秋收,这一年就收一茬粮食,收上来不仅要分给大队的队员,还包括知青院的知青。
面对知青们隔三差五的旷工早退,大队的队员们终于忍不住向大队部反映。
顾保国也不好直接训斥那些知青,谁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就找到门道回城了?于是他找来老知青陈松平,委婉的表达了一下队员的诉求。
陈松平在青山村大队成了家,爱人是同一批的女知青,两人还生了孩子,就在知青院隔壁盖了一个小院子。
平时陈松平就负责在大队和知青之间做交涉,他爱人则是在大队的小学教书。
回去后,陈松平把这件事提了提,让那些知青不管怎么说先干好眼前的事情。就算有了回城的名额,那也是先让更踏实能干甘愿奉献的知青回城。
这话一出,知青们总算安生了一阵。
除了一个人,陆方维。
那天之后,陆方维直接和顾保国请了长假,还不是回城探亲,他甚至连曲江县都没出。
倒是天天往县城医院跑三趟,最后干脆住医院不回来了。
顾保国拿他没办法,陆方维都直说了,粮食工分他都不稀罕。不过陆方维也说了他是去医院照顾人,顾保国还能咋办?
姜糖准备好一切东西静静等在家里,只要报纸一出,她立马找个机会去县城。
九月份又开始准备秋收,知青那边却已经有人拿着复习资料开始看书。
秋收前运输队清闲下来,顾连容不知道从哪听到消息,弄了一套资料书回来。
姜糖看了看书桌上的一摞复习资料,又看了看空间里某个堆满了书的角落。
心想白费力气了。
反正不管怎样,想着试一试高考的人提前开始了复习。
顾家四个,三婶子家一个顾胜利,还有县城的张秀山,都打算尝试一下。
明明姜糖和舅舅舅妈长得很像?
“我觉得你认错人了。”姜糖认为这种事情还是直说比较好,免得再浪费感情。
一直旁观的徐静芳突然出声,“有些胎记,随着孩子长大也是会消失的。”
陆方维脸上的迟疑却久久没有褪去。
有些?
这种概率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
万一……万一就不是呢?
陆方维最终失魂落魄的离开。
姜糖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马上就是大队里最忙的几个月了。
秋种的粮食要收,春种也要忙起来,夏天要忙着灌溉和发大水,完了马上又是秋收。
一年到头也就只有过年那俩月能稍微清闲些。
年后姜糖找了份除板报外的工作。
队上小学的一位女老师怀孕,想找人暂代两个月的课程,顾保国和三婶子说这件事的时候就想到了姜糖。
姜糖学历过关,而且能写能画,小学的代课老师也不需要教多难的问题。
于是姜糖便就走马上任了。
正好小学地址就在八队,校长还是徐静勇,她的午饭可以在八队的徐家解决。
教学任务确实不难,姜糖能轻松胜任,而且她长得漂亮,讲课也讲得好,学生们都喜欢听她说话。
代课老师的工资也不多,一个月十八块钱,也算是姜糖来到这个世界后拿到的第一份正式工资。
虽然不多,比不上她做的那些头花卖去黑市赚的,但心里总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
发工资那天,姜糖跑去县城割了两斤猪肉,还去秀山在的国营饭店买了两份红烧肉,一份请张秀山和他爹吃,一份拿回家自己吃。
姜糖恨不得拿着大喇叭昭告天下:姐有钱!
徐静芳瞅见乐呵得不行,“有这么高兴吗?”
姜糖咕咚咕咚灌了一杯橘子汁,“当然高兴了!这可是我第一份工资。”
不过很快,那个原本的小学老师就回到学校重新教课,听说连月子都没做完。
三婶子到家里边来吃饭的时候撇撇嘴说:“啥啊?那小媳妇听说糖糖在学校恁招娃娃们喜欢,登时就在床上坐不住了。要不是那会儿肚子里还没卸货,你信不信她能立马去学校把糖糖赶走。”
徐静芳给她倒了杯茶,“说到底工作也不是咱家的,迟早得还回去。”
姜糖倒是没想到里头还有这点曲折。
如今到了77年的七月份,再有一个多月高考的消息就要流传开来,等十月份的时候报纸上也开始报道。
现在准备起来不算太早。
步入八月份后,姜糖就开始私下搜罗这个时候的课本和习题册。
顾连敏如今是高二的学生,她三哥跑车去市里,经常在书店买习题册回来。
家里倒是积攒了不少,都是拿过来就可以用的。
姜糖当时就有预备,每次顾连容拿回来的时候她都先经手一遍,复制几份放在空间里。
九月份的时候,消息灵通的都知晓了要恢复高考的事情。
附近有牛棚的大队,听说一个多月来一辆又一辆的小轿车出现将里面的人接走。
听说是平反回城了。
这让不少知青的心思浮躁起来,天天跑去大队部、公社和县城打听消息。
大队本来也不指望那些知青干多少活,但以前多少还能敷衍一下,最近是越发不像话了。
马上再有个把月就是秋收,这一年就收一茬粮食,收上来不仅要分给大队的队员,还包括知青院的知青。
面对知青们隔三差五的旷工早退,大队的队员们终于忍不住向大队部反映。
顾保国也不好直接训斥那些知青,谁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就找到门道回城了?于是他找来老知青陈松平,委婉的表达了一下队员的诉求。
陈松平在青山村大队成了家,爱人是同一批的女知青,两人还生了孩子,就在知青院隔壁盖了一个小院子。
平时陈松平就负责在大队和知青之间做交涉,他爱人则是在大队的小学教书。
回去后,陈松平把这件事提了提,让那些知青不管怎么说先干好眼前的事情。就算有了回城的名额,那也是先让更踏实能干甘愿奉献的知青回城。
这话一出,知青们总算安生了一阵。
除了一个人,陆方维。
那天之后,陆方维直接和顾保国请了长假,还不是回城探亲,他甚至连曲江县都没出。
倒是天天往县城医院跑三趟,最后干脆住医院不回来了。
顾保国拿他没办法,陆方维都直说了,粮食工分他都不稀罕。不过陆方维也说了他是去医院照顾人,顾保国还能咋办?
姜糖准备好一切东西静静等在家里,只要报纸一出,她立马找个机会去县城。
九月份又开始准备秋收,知青那边却已经有人拿着复习资料开始看书。
秋收前运输队清闲下来,顾连容不知道从哪听到消息,弄了一套资料书回来。
姜糖看了看书桌上的一摞复习资料,又看了看空间里某个堆满了书的角落。
心想白费力气了。
反正不管怎样,想着试一试高考的人提前开始了复习。
顾家四个,三婶子家一个顾胜利,还有县城的张秀山,都打算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