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本来已经坐下了,听皇帝这么问,又起身回话,心说这可真够折腾的,但面上不显,恭谨的回答:“为陛下分忧本是臣分内之事,臣别无所求。”
    皇帝一脸轻松,摆手道:“这里没有外人,不来这些虚的,你尽管说吧,今儿要是让你空手而归,珏儿不得一天在朕耳边念叨个几十遍,烦都烦死了。”
    锦绣想了下,从袖中掏出一份今日上午在翰林院当差时写的折子递给皇帝:“这是臣在南巡途中的一点儿浅见,请陛下一观。”
    皇帝漫不经心的接过去看了起来,越看神色越严肃,最后忍不住重头到尾又看了一遍,气氛逐渐变得肃穆,就连吊儿郎当没心没肺的定王,都在不知不觉间停下了作死的小动作,呆呆地望着两人的方向,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最后皇帝轻轻将折子合上,转头问锦绣:“你的意思呢?”
    锦绣道:“臣想亲自去南边儿主持这件事。”
    皇帝想了下,摆手叫锦绣退下:“这件事还需仔细斟酌,日后再给你回应。”
    傍晚到宁亲王府时,锦绣将这件事与老爷子说了,老爷子听了就来气,借着检查锦绣功课的名头,对锦绣拳打脚踢。
    一阵对练过后,锦绣衣摆上多了明晃晃的好几个脚印,锦绣本人捂着胸口直接躺在地上不想起来。
    老爷子这才气呼呼的问锦绣:“这么大的事,你为何不与我这个师父商议一下就私自做了决定?这件事不是你想的这样简单,涉及多方利益,若是处理不好,很容易搅进地方豪强之间的争斗中,自己弄的一身腥。”
    锦绣躺在地上看着天空逐渐一点点变黯,心境前所未有的愉悦开阔:“师父,我从未如此清醒过,以前我随大流,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这次我在南边看到真正的贫民百姓是如何生活的,心里就总想为他们做点儿什么。”
    这也是锦绣的实话,不管什么时候,他都没真正见过最底层的穷苦百姓的生活现状,这次深入了解后,岂是一个惨不忍睹可以形容。
    老爷子听了一默,不再反驳,伸手拉起锦绣:“得,不管你要去哪儿,我这个师父也是要跟着监督功课的。”
    两日后的大朝会上,皇帝当朝宣布了定王一行人的功绩后,随行所有人员均有赏赐,众人在朝中大大的出了一回风头,此行才算圆满。
    但事情远未结束,临下朝时,皇帝轻描淡写的传下旨意,大意是说,锦绣在南巡之中功劳显著,特擢升为明安府知州,年后赴任。
    明安府并不在南巡的地点之内,知州三个月前卸任,朝廷内部吵吵嚷嚷,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谁都没想到皇帝会突然来这么一手,打的所有人措手不及。
    元锦绣是谁?满朝文武无人不知,是姜家女婿。
    但他除了是状元外,又有何才华?这满朝文武中,每三年就出一个状元,不稀罕。南巡功绩确实大,但大到能直接从正七品擢升至从四品,连升五级吗?
    肯定不行。
    但皇帝乾纲独断已久,他老人家喜欢,大臣除了念叨几句不合规矩外,竟也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来阻止,只能私下里让人多盯着点儿,等锦绣在任上出了问题,第一时间来找皇帝麻烦。
    精明的大臣们,都是表面上劝说了两句,尽了自己的指责就行,其他的多余一句话都没有,至于是不是想到了更深层次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这下锦绣是彻底不用去翰林院上衙了,已进入腊月,各个衙门都在忙着最后的收尾工作,等着封笔过年,锦绣算是提前休了年假。
    姜良缘听锦绣说了朝堂上发生的事,半晌才点头道:“如此看来,陛下目前对姜家还是信任的,否则不可能让你去外地赴任。”
    锦绣拍拍夫人的手背,轻声道:“陛下能放我出京,或许还有一个原因。”
    姜良缘手里正拿着一个绣绷子,上面的图样完成一半儿,活灵活现,是很有灵气的作品。
    闻言挑眉:“什么?”
    锦绣靠在窗边小榻上,手里的折扇有一搭没一搭的敲打在手里,整个人显得漫不经心:“唔,大概是我人还在回京途中,包括恒王在内的四位王爷,都已经私下想办法拉拢我了。陛下大概是怕姜家也跟着我在里面搅浑水,把他儿子给一锅端了,这才想一杆子支开我这个碍事儿的。”
    姜良缘一惊:“你们队伍中有他们的人,他们能知道一手消息,我倒是不奇怪,可他们为何这般沉不住气?”
    锦绣摇头:“能让几位王爷同时沉不住气的,除了陛下还能有谁?”
    说到这些,锦绣就突然高兴起来:“不说这些了,缘儿你让人收拾东西,咱们年后就走,京城这边,咱们留下几个人看院子就行,对了,还有隔壁阿文哥的院子,也要定时打扫,别荒废了。”
    说起能出京,锦绣显然是高兴的:“哎,算起来,从会试在即,赶来京城,这一年间,实在过的憋闷,头顶压着的全是咱们惹不起的人,说话做事总要小心翼翼,等到了外面,可就是咱们自己当家做主了。”
    姜良缘听得直摇头:“夫君你这话就别在外面说了,实在太招仇恨。”
    第121章 霸道强盗   明安府
    热热闹闹在京城过了年, 给老家写信说明了情况,去岳丈家好说歹说,被姜家父子拉到演武场好好交流了一番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