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场结束后,主考官会重新下发覆试考号,众考生可以趁着寻找自己考号的机会,休息一会儿。
    锦绣找到自己考号后,照例先进行简单的清扫工作,他进来的比较早,周围人不多,比较安静,锦绣将身上的皮衣裹紧,开始闭眼假寐。
    等到锣鼓声响起,锦绣睁开眼睛,走廊里衙役开始下发考卷。
    锦绣接到考卷后,大致扫了一眼,问题不大,遂放心大胆的开始。
    院试规定正场考试,需从“四书”中抽取一道做题,考生按照要求写一篇几百字的文章。还有一道经题和一首五言六韵诗。
    看着不多,但要在一天之内完成,压力非常大。
    当然这种压力,有些人根本感受不到,比如锦绣。
    先在卷首认真填写自家三代姓名籍贯,然后写上自己姓名籍贯,在心中思索了一会儿,确定了大致方向无误,才下笔。
    等锦绣完善好第一题,一抬头,已经临近中午,走廊开始有差役给考场送吃食,由于院试相较于府试的严格程度,食物只有简单的两个馒头一碗水。
    不管考生需不需要,够不够,都只有这些。
    锦绣吃着硬邦邦的馒头,心里十分怀念今早家里厨子做的那碗葱花面,可真是美味啊。
    匆匆吃了午食,开始着手研究下面两道,相对经题来说,作诗对锦绣来说,难度最大,于是锦绣遵从先易后难原则,将第二道经题完成。
    看时间还很充裕,锦绣用毕生所学,绞尽脑汁做了一首他自己很满意的诗。
    诗文这东西,很多时候要灵感,或者感情到那个点了,或者积累到一定程度了,遇到某件事,自然而然脱口而出。
    像是考场上按照要求作诗这种,一般都是考大家平时的积累能力,锦绣觉得自己做的这首咏月诗,既不出彩,也没有浪费自己现有的才华,当然格式上来说也没任何错误。
    做完这一切,再抬头,活动手腕脖子时,天色依然不早了,走廊里衙役再一次开始分发食物。
    毫无例外,又是两个馒头一碗水。
    锦绣心说,幸好这里的读书人平时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胃口小,要是个八尺大汉,两个馒头怕不是塞牙缝的。
    这次锦绣将馒头和水小心的放在一边,趁着天色还早,将稿纸上的内容认真誊抄到考卷上,再次检查一遍没有错漏之处,锦绣小心的将考卷和稿纸收起来。
    这才有机会起身活动活动快要僵住的身子骨。
    顺便打量一眼周围的环境。
    看对面一排号舍的样子,大部分人已经吃过了,正在绞尽脑汁奋笔疾书。
    少部分人的馒头和水还摆在案桌上原样不动,锦绣有些忧心的想,万一不小心将水打翻,湿了考卷,今年岂不是白来一趟?
    可惜那位仁兄非常幸运,人坐在那里,除了握笔的手一直在动外,其他地方根本毫无波动。
    锦绣佩服的看了那位三十岁上下的大叔一眼,觉得对方是个人才。
    正常考试时间为一天,会在第二天凌晨时分统一交卷,锦绣心情很放松,慢吞吞的吃了两个硬邦邦的馒头,开始准备休息。
    临睡前,锦绣发现对面那位仁兄也慢悠悠的准备睡觉,心下大感欣慰,是一种找到战友的感觉。
    当然对面人有没有这种感觉,锦绣就不知道了。
    凌晨时分,考场内响起锣鼓声,将锦绣从睡眠中惊醒,这是寻考官开始糊名收考卷了。
    前脚有寻考官收走考卷,后脚有衙役重新递上覆试的号舍牌子。
    这时候等寻考官走后,众人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的号舍,争取在天亮前,还能眯一会儿。
    否则像是大部分人,掐着时间点儿答完考卷,转场继续考的话,可能脑子里只剩下一团浆糊。
    锦绣不得不感叹自己身强体健,好处多多。
    也不得不感叹这时代的读书人身子骨娇弱,刚才就看到前面以为仁兄,走路开始打飘,摇摇晃晃的,随时有倒下的危险,周围人生怕惹麻烦,自动让出一条道儿,那人周边几乎没人敢靠近。
    还是巡逻的差役发现情况,将人拖走。
    锦绣按着号码牌找到自己的号舍,一走进去,差点儿没气死。
    无他,上一个使用号舍的仁兄太不讲究,马桶倾倒,流了一地。
    锦绣只能咬牙快速将马桶拎起来,趁着人少,使出全身力气跑到走廊尽头,将马桶冲洗干净。
    又拎了一桶水回去,将地板勉强冲刷一遍。
    路过的考生无不侧目,看明白了这里发生的一切,对锦绣露出同情的表情。
    锦绣面无表情的想,幸好自己脚上穿的,是元老爷特意让人定制的鹿皮靴子,虽薄,但保暖,还防潮。
    就是这鼻子,无论如何要遭罪了。
    这么一番折腾下来,锦绣彻底没了休息时间,也没了睡意,看时间不早了,干脆坐着默背会儿书等开考。
    第二场覆试的内容和和正场差不多,难度也相差无几,真要说什么出现特别难或者特别简单的题几率不大。
    因为每一任学政官到达考点后,首先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就是观风,顾名思义,是临时出题考验当地考生的水平,然后根据水平出题,以免出现考题太难或者太易的事发生。
    参加考试的人,有秀才,有童生,考试内容多样,考生可随意作答,也有很多人通过观风,猜测考官院试出题方向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