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此时才八月份,雷州府内收上来的粮税还没有押解进京,这极大地缓解了雷州当地普通百姓的粮荒。
    已经八月份了,为了创造岗位,沈游连老太老丈都聘请来做市政卫生监督工作。不过短短半个月,雷州城内竟然开始有了几分复苏的迹象。
    钱和粮哗哗如流水的撒出去,可依然还有大量的人口处于失地又失业中,只能够暂时倚靠沈游每日两碗清粥过日子。
    这一日清晨。
    “这是什么?”
    早起等着去领粥饭的百姓正在城外排成了长龙。他们三三两两,毫无纪律可言,但好歹学会了别插队。
    整个赈灾场面,依然颇为喧哗。这还是经过半个月规范之后的成功,之前号啕大哭的、随意抢劫的……到处都是。
    几个将士们把告示贴在了昨晚刚刚扎起来的木牌子上。
    一众灾民在相处多日后,好歹没有那么畏惧官府了,有几个小心翼翼的向将士们打探这告示上写了什么。
    “各位父老乡亲们!”,管事陈小勺敲锣打鼓,恨不得把话塞进每个人耳朵里,“十天之后城中有公审,专门审查程家程远,欢迎大家前去府衙观看”。
    百姓们窃窃私语,绝大部分百姓刚刚才从天灾和战乱中缓过来,根本不敢相信官府竟然真的能够处理掉程家。
    所以他们先是沉默着,然后也不过是三三两两来私语起来,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陈小勺一挑眉,心知这是官府公信力还未建立起来。这不过是一个城门,就有七八千灾民。如此之多的人数里,要说没有一个受害者,打死陈小勺都不信。
    “诸位,我等来到雷州,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每日发放粮食,医治百姓,甚至给你们找了各式各样的工作好让大家缓过来”,陈小勺喘了一口气,继续用大家听得懂的大白话说。
    “现在官府要清理雷州城内各种各样仗势欺人的、残杀无辜的人了,我们需要大家踊跃检举。那些受了害的,遭了殃的,都别怕!只要你说出来,官府就会去查证!”
    人群中忽然爆发了一阵巨大的哀嚎声,伴随着椎心泣血的痛哭。
    一位母亲半跪在地上,额头一声一声叩在地上,“砰砰”的声音绵绵不绝,像是要把一辈子的痛苦都发泄出来。
    周围百姓一慌,赶紧上手去拽她。这个瘦小的女子整个人浑身瘫软,口中只会发出一阵阵哀泣,宛如杜鹃啼血。
    陈小勺已经在徐闻县赈过灾,甚至还与灾民们发生过冲突闹腾到了沈游面前。如今的她已经有了充分的应对此类突发事故的经验,能够顺利处理这些事情了。
    她没有选择冲过去扶起这名妇人,而是示意两位下属前去照料此人。
    与此同时,她敲响了手里的锣鼓,再度重复。
    “诸位,诸位,方才这位妇人多半是程家的苦主。程家家主强行谋夺百姓田产,卖儿鬻女。若有程家的受害者,苦主,要状告程家的,别怕,直接前去府衙,或者干脆现在就告诉这三位官吏。”
    陈小勺指着旁边专门负责搜集苦主的三位情搜科人员,向百姓示意。
    “别怕程家报复,只要有一个人去告状。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一命抵一命!”
    众人呼吸都急促了起来,有几个甚至面色涨红。这么多人里面,遭遇过程家欺压的,根本不止那一个女子。更别提还有各类浑水摸鱼的,整个场面顿时沸反盈天。
    陈小勺嗓子都要哑了,但她还是很声嘶力竭的喊出最后一句——“告状不收钱!”
    这下好了,三个情搜科人员顿时被围堵的水泄不通。
    三人竭力喊道,“排队!排队!”
    这么多日子下来,大家已经有了排队这个概念。在领粥饭的队伍旁边,顿时架起了另一条诉状长龙。
    甚至还时不时有百姓挤过来问,能不能接别的状纸。陈小勺心知今日不过是个开始罢了,等到公审过后才是真正的大头。
    只有当百姓们真切的见识到了程远真的死了,官府愿意为民做主,愿意将庶民的命与大户们的命一视同仁的时候,他们才有勇气前来告状,那些隐匿在黑暗里的陈年血迹才会被彻底扫除。
    这会是一场风靡雷州全境的告状活动,用以打击各类豪强大族,科普律法,聚拢民心,重塑破产多年的官府公信力。
    第122章
    十天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可是囿于必须要尽快平稳民心,整个情搜科加班加点工作。他们甚至去安全科和刑狱司抽调人手,专门用于归纳整理百姓们递交上来的各类状纸。
    整理完毕后,陈章都惊呆了。程家从主子到仆婢涉及血案三十八件,包括但不限于强抢良家子为妾室,蓄意做局诱使人赌博,打死无辜百姓,抢夺私人田产,乃至于还有为了谋夺孤儿寡母家产,将族内女眷以不守妇道为名义,强行沉塘的。
    这还只是作案三年之内,完整的,有物证人证,受害者家属尚且存活于世并且愿意来告状的案件。
    假如算上各类证据有残缺的、受害者本人及其家属无法来告状或不愿意告状的、犯案时间太长无法追溯的。林林总总,加在一块儿,案件数额甚至可以高达到一百七十余件。
    陈章在学院里也是学过一些基础律法的,这帮程家人所犯的法条就不知道有多少条了。他数了数这些罪名,非法拘禁、□□既遂、故意杀人……深感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