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娘刚刚沐浴更衣妥当,一出浴室便听见阿禄这话,笑着说道:怎么阿禄上回输了整整十贯钱,竟然还有积蓄?
    阿禄顿时愁眉苦脸:还不都是中了王妃算计。
    我心软,不忍叫你再欠一笔赌债,提醒你还是莫赌才好,吩咐厨下准备吧,今晚殿下应该会来玉管居用膳,只调味时知会我一声。十一娘说道。
    阿禄当然明白过来,殿下果然是在装模作样。
    殿下究竟为何懊恼,王妃心知肚明,那位信心十足准备痛击萧延达,不想率先锋军在关外埋伏数日,饱受蚊虫叮咬之苦,萧延达却并没有如预料那般抓紧最后时机孤注一掷,可十一娘的公务已经处理完备,若再耽延,只怕便会让人察觉蹊跷,故而只好催促晋王返回,贺烨倒不恼她扫兴,不过因为盘算落空,终究没能与萧延达一战,大失所望罢了。
    所以,碧奴的判断正确,阿禄若是作赌,必输无疑。
    又等了三日,潘辽撤军的消息终于传至晋阳,虽说武威侯部也不算取获大胜,但这回潘辽数十万敌军大举进犯毫无寸攻,甚至多有伤损,而云州、广阳二部却几乎没有损失,再一次顺利化解了危险,对于大周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十一娘一边向朝廷报喜,一边嘱令在晋阳城张贴告示稳定民心,晋王府内外一片喜气洋洋,唯有贺烨仍觉懊恼。
    究竟是哪里出了差错?萧延达分明已经罔顾王令,为何没有抓紧北辽王警告抵达前,这最后机会挽回颓势?贺烨甚感大惑不解。
    十一娘也是直到撤军的消息确凿后,方才有了笃断:依我看来,应是舒妃这回发起挑衅的确威胁到了北辽后族,萧后勒令萧延达万万不能莽撞,否则便有灭族之忧!北辽萧氏之威既然足以牵制王权,北辽王能不视此族为莫大威胁?再加上舒妃在侧不断挑唆,必然让北辽王对后族忌备更重,说不定已经决意打压,我若是萧后,必然不会纵容萧延达罔顾王令,这个时候,理当告诫他慎重,尽力打消北辽王疑心。
    又劝说贺烨:其实潘辽撤军,殿下目的已然达成,不过没有锦上添花而已,何需如此懊恼?待二部军力得到充足,具备实力收复河北,难道殿下还怕没有机会与萧延达一战?
    贺烨其实也明白这个道理,当下也不再耿耿于怀:眼看严寒之季便要来临,大不利于骑兵作战,想来北辽王也不会再贸然发起进攻,大有利于咱们安定民心,待明年,云州移民渐多,又有不少流民归籍,军力得到充足,便可尝试收复失境,彻底将战势扭转。
    堂堂大周,几年以来却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的弱势,其实不仅只有韦太后焦灼,武威侯等将帅,包括眼下在幕后指挥的贺烨,心里也甚是憋屈,可军力不得充足即展开反扑,就算能够收复一些城池,但只要没有夺回幽州,重新将潘辽联军拒于雄关之外,对方再举兵侵犯,夺占河北等州县也是易如反掌,而两军作战,总难免造成人员伤亡,故而军力不足的情况下,上策还是要稳守晋朔。
    只是眼下新政得以顺利推行,太原府正在向欣欣向荣发展,这对于战事而言当然有益,贺烨便想,有十一娘治政后方,说不定原本需要五年夺回幽州的计划,就有提前达成的希望。
    又在重阳之后,眼看着一日更冷一日,贺烨也终于收到了北辽送回的密报,立即又知会王妃:那舒妃果然厉害,利用这回萧延达毫无寸功,再兼明空和尚投敌叛国,发动北辽朝堂支持她之官员,联名将大王子及萧延达一齐弹劾,你猜萧后舍谁保谁?
    第835章 女人的作用
    因为十一娘的建议,北辽间佃明空非但没被处死,还被封了个县男的爵位,当然只是虚封,并且不得自由,实际仍在长安软禁,可这消息传回北辽,图谋北辽太后之位的舒妃哪会放过这绝佳机会?无疑要坚持这回大军进攻无果,关键便是明空投敌叛国,并且萧延达为报私仇,舍云州而攻苇泽关,明空原就是大王子委派,萧延达也是大王子的嫡亲舅舅,舒妃真正针对的人,已经毋庸置疑。
    大王子是萧后亲出,萧后必然会力保,否则折损了唯一儿子,还拿什么与舒妃竞争?
    但十一娘偏偏断定:萧后会保萧延达,主动为嫡子请罪。
    贺烨倒也没觉得惊讶:理由呢?
    倘若萧后舍了家族,大王子就算不担任何罪责,也失去了后盾,萧后力劝萧延达听从王令,当然不是为了让兄长回去受死。十一娘断定道:北辽王纵然年迈昏聩,开始耽于美色,心里也应当清楚,他若要实现雄霸中原之志,离不开萧氏一族鼎力支持,这个时候,可不能自断臂膀,然而又疑心萧家滋生夺位之欲,要是真被证实,就算只能暂时偏居一隅,也必须先除内患,萧后一定是察觉北辽王心计,这回才会勒令萧延达隐忍。
    可萧后就只有大王子一个嫡子,若舍大王子,就算萧家安全,不是也于事无补?贺烨笑着问道。
    大王子不仅仅是萧氏之子,也是北辽王之子,萧延达这回悬崖勒马,多少还是挽回了君心,萧后又主动为大王子请罪,北辽王哪能当真将嫡长子处死?北辽王若真如此狠绝,底下文武百官也不会赞同,矛头便会指向舒妃,斥她祸水误国,舒妃若是聪明,眼见萧后忍让,也不会在这关头步步紧逼。十一娘也笑:毕竟投敌叛国者是明空,而不是大王子本人,大王子至多担当用人不当之责,再说还是主动承担罪责,别说处死,责罚过重,甚至都会引起物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