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取虽说在上清观耳闻目睹了邵广的文才,然而却坚信自己并不输人多少,当日他之所以没有主动应战,不是对诗赋没有信心,而是顾虑于限题。柴取出身贫微,好容易得到名师指教的机会,自是将全副心神都集中在诗文一门,连经史都没有揣摩透彻,更不提乐器音律了,他也没有世家子弟们时常出入青楼妓坊听曲赏乐的条件,因而竟是连鉴赏之能都欠缺,当日一听东灜四杰限题是曲意音舞,立即就打了退堂鼓。
可眼看扬名立万的绝好机会失之交臂,柴取也是遗憾不已,因而当听徐修能蛊惑,几乎立即动心倘若能将曹刚掀下万年令的位置,他这个倡导者大有可能被太后听闻名姓,接下来的解试、省试岂不顺遂?更不论竟然争取到重试的结果,柴取又怎不心花怒放,他自信若论试赋,并不一定会负于邵广、尹绅,要是能在县试上力压五子之二,何愁不会名满京华。
除了参与重试的士人,此回事件竟然也破天荒吸引了民众的空前观注,对榜首之位究竟是邵广夺得还是尹绅独占争论不休,及到宇文盛张贴告示,宣称今日于万年县廨公布结果,闻讯而来的百姓竟然将县廨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严严实实,兴奋火热的程度一点不输于春闱揭榜时的朱雀门。
因为盛况空前,宇文盛不得不下令除参考士人外,余众一律不得入廨。
甚至为了让参考者顺利进入县衙,衙役们不得不尽数出动,在衙门两旁竖栅划界,这才清理出一条通道来,当邵广与尹绅得以验明正身经此通道入廨时,明明颇为低调,却被人认出,于是顿时又爆发出欢声雷动,刚巧跟在两人身后的便是徐修能与柴取,前者不动声色,后者就显得不那么自在了。
柴取长叹一声:没想到宇文明府竟然不许/赎帖,这多少有些存心刁难,进士一科又不比明经着重经史,何故打破陈例?我因第一场听得这规则后难免紧张,好容易才十题过六,邵、尹两位郎君一个十题通八,一个竟然对了九题,徐小弟,你说,最终这榜首之位,总不会是要算帖经一场吧?
所谓帖经,便是将经史条文中摘下数字,让应试者凭这几字提示默写完整经文,一般十题通六即为合格,然则因为进士科历来看重诗赋,故而倘若帖经失利,一般也允许加试诗文,称赎帖,帖经在进士科为首场,必须合格通过才能进入下一场试赋。
可大周科举并不规范,尤其在解试时全凭考官拟题,规则限定也不统一,宇文盛这回要求帖经不得赎帖,并不需要任何人批准通过,考生们除了服从,也没处讲理去。
因为虽然进士科历来看重试赋,但也没有完全不考经史的说法。
徐修能情知柴取对榜首之位势在必得,又自负甚高,故而才会在这时患得患失,他对柴取莫名其妙的自信简直已经忍无可忍,有心讽刺两句,好容易才忍住,说出一句宽心话:帖经之试历来当场淘汰,并不会与后来两场综合评优,柴兄若在试赋一场发挥甚佳,不是没有希望竞争榜首。
柴取听这一句后,忍不住挑眉:试赋本为我优长,当然大有把握。
徐修能就没再搭理同伴了。
因为这回宇文盛不许/赎帖,又无考题外泄在前,首试帖经就已经几乎淘汰了一半考生,再因试赋时因为犯韵或偏题被当场黜落者,能进入第三场策问的人只余六十几个,而今日宣布结果,宇文盛第一句话就说明取中者仍然为三十三人时,众多士人都忍不住一声欢呼,可是二取一的机率,得中大有希望。
依据惯例,榜首一位为最终宣布,是以当原本夺榜呼声最高的邵广与尹绅,竟然都早早被长安令点名时,让士人们诧异之余,又萌生出不少期望,尤其柴取,他几乎以为榜首非己莫属,一扫早前的患得患失,意气风发昂首挺胸,竟率先抱揖向邵、尹二人道喜,可那客套话还没说完,潭州柴取四字就已经被宇文盛吐辞清晰地道出,柴取愣怔当场,反倒让举揖还礼的邵尹二人莫名其妙满头雾水。
宇文明府,难道重试不取榜首?柴取一愣之后,忍不住高声疑问。
宇文盛还未将三十二位的常规名单诵完,当然没有理会柴取这莫名其妙的质疑,直到只余那榜首一位,才将手中名卷轻轻一合,交给属官出外张贴示众,他先关注了一眼邵、尹两人,发现并没有愤愤不平,这才看向已经忍不住激动出列向前,距他只有三步远的一个文士。
没有问其名姓,宇文盛云淡风清地说道:于京兆解送而言,尤其两个赤县榜首会在解试一关占有优势,当然不会空悬,而今秋万年县榜首便为京兆徐修能。
柴取这才反应过来与他同来的好友之名姓并未出现在三十二人当中!
可他却难以置信这个结果,徐小弟为勋贵子弟,纵然不比纨绔,但要说诗文能胜过他这样的师从名士却万无可能,这要是曹刚只凭请托取士也就罢了,可偏偏因为今秋主持长安县试而赢得公允之名的宇文盛竟然将他点为榜首!
必须有猫腻,否则不科学!
柴取这时完全忘记了他眼下还寄居在英国公府白吃白喝白住,也忘记了他在曹刚手下能取中县试多得徐小弟的帮助,但激愤之下,这位居然还没忘记不能显摆自傲的所谓谦逊,而是将邵广与尹绅推了出来:邵郎与尹郎两位曾联袂薛郎王郎力挫东灜学士,我等尽皆以为榜首必不出两人之一,难道宇文明府以为邵尹两位浪得虚名?
可眼看扬名立万的绝好机会失之交臂,柴取也是遗憾不已,因而当听徐修能蛊惑,几乎立即动心倘若能将曹刚掀下万年令的位置,他这个倡导者大有可能被太后听闻名姓,接下来的解试、省试岂不顺遂?更不论竟然争取到重试的结果,柴取又怎不心花怒放,他自信若论试赋,并不一定会负于邵广、尹绅,要是能在县试上力压五子之二,何愁不会名满京华。
除了参与重试的士人,此回事件竟然也破天荒吸引了民众的空前观注,对榜首之位究竟是邵广夺得还是尹绅独占争论不休,及到宇文盛张贴告示,宣称今日于万年县廨公布结果,闻讯而来的百姓竟然将县廨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严严实实,兴奋火热的程度一点不输于春闱揭榜时的朱雀门。
因为盛况空前,宇文盛不得不下令除参考士人外,余众一律不得入廨。
甚至为了让参考者顺利进入县衙,衙役们不得不尽数出动,在衙门两旁竖栅划界,这才清理出一条通道来,当邵广与尹绅得以验明正身经此通道入廨时,明明颇为低调,却被人认出,于是顿时又爆发出欢声雷动,刚巧跟在两人身后的便是徐修能与柴取,前者不动声色,后者就显得不那么自在了。
柴取长叹一声:没想到宇文明府竟然不许/赎帖,这多少有些存心刁难,进士一科又不比明经着重经史,何故打破陈例?我因第一场听得这规则后难免紧张,好容易才十题过六,邵、尹两位郎君一个十题通八,一个竟然对了九题,徐小弟,你说,最终这榜首之位,总不会是要算帖经一场吧?
所谓帖经,便是将经史条文中摘下数字,让应试者凭这几字提示默写完整经文,一般十题通六即为合格,然则因为进士科历来看重诗赋,故而倘若帖经失利,一般也允许加试诗文,称赎帖,帖经在进士科为首场,必须合格通过才能进入下一场试赋。
可大周科举并不规范,尤其在解试时全凭考官拟题,规则限定也不统一,宇文盛这回要求帖经不得赎帖,并不需要任何人批准通过,考生们除了服从,也没处讲理去。
因为虽然进士科历来看重试赋,但也没有完全不考经史的说法。
徐修能情知柴取对榜首之位势在必得,又自负甚高,故而才会在这时患得患失,他对柴取莫名其妙的自信简直已经忍无可忍,有心讽刺两句,好容易才忍住,说出一句宽心话:帖经之试历来当场淘汰,并不会与后来两场综合评优,柴兄若在试赋一场发挥甚佳,不是没有希望竞争榜首。
柴取听这一句后,忍不住挑眉:试赋本为我优长,当然大有把握。
徐修能就没再搭理同伴了。
因为这回宇文盛不许/赎帖,又无考题外泄在前,首试帖经就已经几乎淘汰了一半考生,再因试赋时因为犯韵或偏题被当场黜落者,能进入第三场策问的人只余六十几个,而今日宣布结果,宇文盛第一句话就说明取中者仍然为三十三人时,众多士人都忍不住一声欢呼,可是二取一的机率,得中大有希望。
依据惯例,榜首一位为最终宣布,是以当原本夺榜呼声最高的邵广与尹绅,竟然都早早被长安令点名时,让士人们诧异之余,又萌生出不少期望,尤其柴取,他几乎以为榜首非己莫属,一扫早前的患得患失,意气风发昂首挺胸,竟率先抱揖向邵、尹二人道喜,可那客套话还没说完,潭州柴取四字就已经被宇文盛吐辞清晰地道出,柴取愣怔当场,反倒让举揖还礼的邵尹二人莫名其妙满头雾水。
宇文明府,难道重试不取榜首?柴取一愣之后,忍不住高声疑问。
宇文盛还未将三十二位的常规名单诵完,当然没有理会柴取这莫名其妙的质疑,直到只余那榜首一位,才将手中名卷轻轻一合,交给属官出外张贴示众,他先关注了一眼邵、尹两人,发现并没有愤愤不平,这才看向已经忍不住激动出列向前,距他只有三步远的一个文士。
没有问其名姓,宇文盛云淡风清地说道:于京兆解送而言,尤其两个赤县榜首会在解试一关占有优势,当然不会空悬,而今秋万年县榜首便为京兆徐修能。
柴取这才反应过来与他同来的好友之名姓并未出现在三十二人当中!
可他却难以置信这个结果,徐小弟为勋贵子弟,纵然不比纨绔,但要说诗文能胜过他这样的师从名士却万无可能,这要是曹刚只凭请托取士也就罢了,可偏偏因为今秋主持长安县试而赢得公允之名的宇文盛竟然将他点为榜首!
必须有猫腻,否则不科学!
柴取这时完全忘记了他眼下还寄居在英国公府白吃白喝白住,也忘记了他在曹刚手下能取中县试多得徐小弟的帮助,但激愤之下,这位居然还没忘记不能显摆自傲的所谓谦逊,而是将邵广与尹绅推了出来:邵郎与尹郎两位曾联袂薛郎王郎力挫东灜学士,我等尽皆以为榜首必不出两人之一,难道宇文明府以为邵尹两位浪得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