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心中赞赏,脸上却不露声色,只是问道:你莹妹妹一贯娇矝,今日你当众责罚,难道就不怕她喧闹而难以平息?
十一娘听太后既然以长辈口吻问询,自然也不再那么公式化:儿是以为莹妹妹也好,其余贵女也罢,虽然在家都各有长辈庇顾,可一旦入宫,多少还是会忌惮于礼规,太后公允,众人皆知,怎敢无理取闹?再者莹妹妹虽然娇矝,却不失执拗,哪甘失笑人前,莹妹妹不过就是多愁善感一些,却也并非顽劣。
这番话无疑显示今日她这番处置并非单纯只为立威,而是准确把握了各人心理,笃定不会闹生笑话。
太后更加满意,这才示意两个心腹退出,脸上露出笑容来,却再没提课堂上事,而是拉起了家常:我也知道伊伊早慧,想必在家颇得你祖母爱重吧?
十一娘莞尔一笑,越发放松了些:确是受大母与母亲不少庇纵,尤其大母,废了不少心思教导。
竟是毫不掩示与太夫人祖孙情重。
你祖母可是不放心让九娘入宫?太后似乎漫不经心一提:原本我是想着,你年龄到底还小,若九娘也一同入宫,姐妹之间也能彼此照顾。
十一娘稍稍一怔,有意让太后才刚察觉后便就转圜:是九姐不愿入宫,太后勿怪,九姐打小就被母亲拘管得厉害,偏偏性情又活泼爱闹,担心入宫后更加会受拘管。
太后倒也没急着挑拨,只是轻轻一叹:也是,如同你与九娘这般年纪,正是率真稚趣时候,都被奉若掌珠,哪里甘愿受到拘管,这深深宫廷,说起来是至尊至贵之地,可多少艰险苦楚,不入其中之人不能贴身体会。
十一娘这回却没有接话,只着意表现出怔忡来。
太后又再问道:早些年,我也见过四娘、七娘,一样知书达理,七娘是你嫡姐,想来应当亲近,只四娘出嫁时你还小,姐妹之间应当难免疏远了罢?
十一娘心中警钟顿响,却并无过多迟疑,几乎是立即作答:因儿大幸,幼年时曾被四姐夫救免溺亡,又因同程,受袁世母照恤,与王十一娘、十五娘结识,可巧因为师从莹阳真人,十四哥又与四姐夫交好,故而四姐虽然在儿五岁时便为王家妇,鲜少归宁,然则儿却常去四姐夫家,与四姐也极亲近。
四娘鲜少归宁?太后抓住了关键点。
柳蓁为了维持与太夫人的貌合心离,四年之间的确鲜少回娘家。
然而这回,十一娘却又显然迟疑得更长一些,才再企图委婉辩解:大母说了,虽然四姐夫家也在长安,然而四姐毕竟已经嫁作人妇,当然要受礼法约束,不过四姐每逢年节都会遣人致礼,大母也觉欣慰。
欲盖弥彰的说法反而让太后踏实,这点自然被十一娘准确掌握。
丫头虽然聪慧,却也被自己那四姐恩服颇深太后果然产生这样想法。
难怪你祖母这般疼你,果然是个孝顺孩子。太后看似莫名其妙说了这句后,微微一笑:入宫之前,想必你祖母也多有叮嘱吧?
十一娘也报以微笑:大母叮嘱儿必须莫忘循规守矩,切忌不能违逆太后嘱令,也想到儿因年弱,怕是会受质疑,教导称不需过多顾忌,只要占得公允,以身作则,不用隐忍他人挑衅。
这倒还真是四妹脾性!太后不由想到。
她那话果然正理,伊伊谨记。太后依然慈和可亲。
是个好苗子,就如今看来,比谢翡姐妹都要明智乖巧,至少值得恩服。
不过自家四妹嫡庶有别的观念根深蒂固,否则当年也不会一直视己为卑。
倒幸亏如此
太后微一挑眉,今后只要点醒十一娘论是她如何尽心,永远都是七娘与九娘的垫背与挡盾,凭这孩子机巧,不难心生嫌隙。
聪明人,往往野心更大,更加不甘居于人下这也是太后根深蒂固的理解。
更何况十一娘已经有了起点。
太后这么想着,却忽然心生一计
刚才这孩子似乎无意间泄露,她与王十五娘颇为交好?
第214章 此生已是陌路
太后虽然才将算盘打在了王十五娘身上,不过当然没有显现分毫,这时她又言归正传:伊伊以为,同安性情如何?
公主柔顺谦和,只似乎偏于温懦惧生,许是年幼之故,儿以为,倘若公主能多得机遇接触广泛,更加有益气度修养。对于这个话题,十一娘是言无不讳。
一国公主、金枝玉叶,倘若太过怯弱畏缩,伤的也是皇室颜面,更何况同安如今还是天子独女。
你这话倒是由衷。太后颔首笑道:同安自幼没有母亲教导,圣人又忙于国政难免疏忽,罢,五日后新科曲江宴,同安也休课一日,你们几个侍读一同,随我去见识一番年度盛庆罢。
十一娘这个原本应是同安母亲的人,这时别外雀跃:谢太后恩携。
太后微笑忖度,喜爱热闹,到底还是个稚童!
可突然又转了话题:对了,你应还未见过贵妃吧?
这个话题比柳蓁更加敏感!
十一娘听太后既然以长辈口吻问询,自然也不再那么公式化:儿是以为莹妹妹也好,其余贵女也罢,虽然在家都各有长辈庇顾,可一旦入宫,多少还是会忌惮于礼规,太后公允,众人皆知,怎敢无理取闹?再者莹妹妹虽然娇矝,却不失执拗,哪甘失笑人前,莹妹妹不过就是多愁善感一些,却也并非顽劣。
这番话无疑显示今日她这番处置并非单纯只为立威,而是准确把握了各人心理,笃定不会闹生笑话。
太后更加满意,这才示意两个心腹退出,脸上露出笑容来,却再没提课堂上事,而是拉起了家常:我也知道伊伊早慧,想必在家颇得你祖母爱重吧?
十一娘莞尔一笑,越发放松了些:确是受大母与母亲不少庇纵,尤其大母,废了不少心思教导。
竟是毫不掩示与太夫人祖孙情重。
你祖母可是不放心让九娘入宫?太后似乎漫不经心一提:原本我是想着,你年龄到底还小,若九娘也一同入宫,姐妹之间也能彼此照顾。
十一娘稍稍一怔,有意让太后才刚察觉后便就转圜:是九姐不愿入宫,太后勿怪,九姐打小就被母亲拘管得厉害,偏偏性情又活泼爱闹,担心入宫后更加会受拘管。
太后倒也没急着挑拨,只是轻轻一叹:也是,如同你与九娘这般年纪,正是率真稚趣时候,都被奉若掌珠,哪里甘愿受到拘管,这深深宫廷,说起来是至尊至贵之地,可多少艰险苦楚,不入其中之人不能贴身体会。
十一娘这回却没有接话,只着意表现出怔忡来。
太后又再问道:早些年,我也见过四娘、七娘,一样知书达理,七娘是你嫡姐,想来应当亲近,只四娘出嫁时你还小,姐妹之间应当难免疏远了罢?
十一娘心中警钟顿响,却并无过多迟疑,几乎是立即作答:因儿大幸,幼年时曾被四姐夫救免溺亡,又因同程,受袁世母照恤,与王十一娘、十五娘结识,可巧因为师从莹阳真人,十四哥又与四姐夫交好,故而四姐虽然在儿五岁时便为王家妇,鲜少归宁,然则儿却常去四姐夫家,与四姐也极亲近。
四娘鲜少归宁?太后抓住了关键点。
柳蓁为了维持与太夫人的貌合心离,四年之间的确鲜少回娘家。
然而这回,十一娘却又显然迟疑得更长一些,才再企图委婉辩解:大母说了,虽然四姐夫家也在长安,然而四姐毕竟已经嫁作人妇,当然要受礼法约束,不过四姐每逢年节都会遣人致礼,大母也觉欣慰。
欲盖弥彰的说法反而让太后踏实,这点自然被十一娘准确掌握。
丫头虽然聪慧,却也被自己那四姐恩服颇深太后果然产生这样想法。
难怪你祖母这般疼你,果然是个孝顺孩子。太后看似莫名其妙说了这句后,微微一笑:入宫之前,想必你祖母也多有叮嘱吧?
十一娘也报以微笑:大母叮嘱儿必须莫忘循规守矩,切忌不能违逆太后嘱令,也想到儿因年弱,怕是会受质疑,教导称不需过多顾忌,只要占得公允,以身作则,不用隐忍他人挑衅。
这倒还真是四妹脾性!太后不由想到。
她那话果然正理,伊伊谨记。太后依然慈和可亲。
是个好苗子,就如今看来,比谢翡姐妹都要明智乖巧,至少值得恩服。
不过自家四妹嫡庶有别的观念根深蒂固,否则当年也不会一直视己为卑。
倒幸亏如此
太后微一挑眉,今后只要点醒十一娘论是她如何尽心,永远都是七娘与九娘的垫背与挡盾,凭这孩子机巧,不难心生嫌隙。
聪明人,往往野心更大,更加不甘居于人下这也是太后根深蒂固的理解。
更何况十一娘已经有了起点。
太后这么想着,却忽然心生一计
刚才这孩子似乎无意间泄露,她与王十五娘颇为交好?
第214章 此生已是陌路
太后虽然才将算盘打在了王十五娘身上,不过当然没有显现分毫,这时她又言归正传:伊伊以为,同安性情如何?
公主柔顺谦和,只似乎偏于温懦惧生,许是年幼之故,儿以为,倘若公主能多得机遇接触广泛,更加有益气度修养。对于这个话题,十一娘是言无不讳。
一国公主、金枝玉叶,倘若太过怯弱畏缩,伤的也是皇室颜面,更何况同安如今还是天子独女。
你这话倒是由衷。太后颔首笑道:同安自幼没有母亲教导,圣人又忙于国政难免疏忽,罢,五日后新科曲江宴,同安也休课一日,你们几个侍读一同,随我去见识一番年度盛庆罢。
十一娘这个原本应是同安母亲的人,这时别外雀跃:谢太后恩携。
太后微笑忖度,喜爱热闹,到底还是个稚童!
可突然又转了话题:对了,你应还未见过贵妃吧?
这个话题比柳蓁更加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