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亲生的儿子,又在靖难之征中立下赫赫战功,帮助自己夺得皇位,永乐帝最终判了亲信死刑,削去汉王两千护卫队,并且贬斥了汉王,把他的封地从富庶的青州府迁到了贫困县山东乐安州。
乐安乐安,不乐也不安。
北京,紫禁城,文华殿。
听到汉王府迁到乐安州的消息,朱瞻壑高兴的仰天长笑,“真是一出好戏啊,他们去乐安州挺好的,我母亲葬在青州府,清清静静的,不用在九泉之下看这对狗男女装腔作势,她在地底可以安息了。”
朱瞻壑嘴巴狠起来,连自己都骂进去了。汉王是狗,他岂不就是小狗。
丧母之痛,让朱瞻壑清醒过来,父王……现在他当着朱瞻基的面,只叫汉王了,没有“父”字。
汉王靠不住,郭侧妃虎视眈眈,将来父王肯定偏宠庶弟们,即使他全力帮助汉王夺得江山,未来的太子之位却未必是他的。
既然如此,朱瞻壑就假装不晓得母亲之死的真相,继续当汉王在北京的“眼线”,其实是是汉王储君之梦的绊脚石。
将来汉王一再作死,就拖着整个汉王府一起死算了。朱瞻壑有朱瞻基当靠山,他以及他的亲弟弟朱瞻圻是能活下去的。
“你呀你。”朱瞻基摇头,“汉王给你取名为‘壑’,就是水坑的意思,没想到你坑的就是亲爹,还真是人如其名。”
朱瞻壑瞪了他一眼,“你别总是得了便宜就卖乖啊,这一次汉王被迫迁到乐安州,在青州府苦心经营的势力被连根拔起,元气大伤,你的幼军渐渐出息了,此消彼长,若是两年前,你可曾想过有今天?”
朱瞻基直言道:“不曾想过,那时候只觉得朝不保夕,四面楚歌,能活一天是一天。我有今日,都是二弟的功劳。”
朱瞻壑说道:“我不敢贪功,你不与我计较德州刺杀那件事就成。你这个人是有运道的,逆风也能翻盘,论打仗,你根本干不过汉王。论运气,汉王远不如你。不过,汉王虽迁到乐安州,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汉王这种野心勃勃、见了棺材也不落泪人。”
朱瞻基说道:“我已经提前派人去乐安州布置暗桩了,将来方便监视汉王一举一动。”
短短两年,朱瞻基反客为主,从被人监视出卖,到监视对手。
“那我就放心了。”朱瞻壑拍拍屁股走人,朱瞻基问:“你去哪里?”
朱瞻壑但笑不语,留给朱瞻基一个潇洒的背影。
御膳房。
朝鲜贡女韩桂兰围着锅台转,正在做糍粑,宫里到了三月,不用再穿夹衣了,换上轻薄的罗衣,迎接夏天,这时候要做糍粑来应景(注1)。
把一蒸笼糯米蒸熟了,乘热加糖和捣碎的熟芝麻,想了想,又往里头加了一罐子去岁秋天用蜂蜜腌制的糖桂花,整整一罐子,全部倒进去,搅拌均匀,然后放进石臼里,用脚踩着的杠杆支起来的捣棍,一下下的把糯米砸得柔软有弹性,然后倒进模板里,用木板压平,再在木板上面压一块石头。
韩桂兰在御膳房当了两年的灶下婢,早就做惯了粗活,她双手抱起一块压过泡菜坛子的石头,连气都不带喘的。
接下来要交给时间,让石头把糍粑压成形,最后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就大功告成。
韩桂兰终于可以休息一会了,她泡了一壶茶,喝了一半,胡善祥来了,她今天休旬假。
“桂兰,你怎么还在厨房?今天女官考试要放榜了,我们一起看。”胡善祥今年十七岁了,比以前高半个头,连官也升了三级,现在是端敬宫的六品司记,都叫她胡司记。
两年了,紫禁城的宫墙终于合围,不再是换牙的小孩子凹凸不平,皇室成员可以“拧包入住”。
依然有很多大臣不同意迁都,但是永乐帝在开春之后干脆带着后宫一起北上了,并声称此次去北京,便一去不回,老子连家都搬了,你们这些顽固的老东西们爱去不去,不去意味着主动辞职,不想干就算了。
永乐帝一代雄主,下定决心十头牛也拉不回,他此举有破釜沉舟之意,没得办法,臣子们只好跟着皇帝的屁股后搬迁,搬迁政治中心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皇室成员、皇亲国戚、勋贵世家、文官集团等等至少需要两年才能搬完,太子朱高炽留在南京监国,督促迁都,“站好最后一班岗”。
太子为了表示支持父皇迁都,要皇太孙宫的后妃子女们统统跟着永乐帝一起走,把家人送到紫禁城的东宫去住,他留在南京善后。
连太子也这样,迁都已成定局。
按照行程,永乐帝带着庞大的后宫三月底就要到北京了。
如此一来,皇宫除了太子,所有人都要来北京崭新的紫禁城,宫里急缺人手,尚宫马蓬瀛就从宫女中选拔女官,预备配给后宫各大殿。
选拔女官唯一的方式就是考试,马尚宫以严格不徇私闻名,不拘宫女出身,唯有才学者得之。
韩桂兰报名参加考试,今天放榜。她内心紧张,坐立不安,干脆做起了费工费力的糍粑,用劳作将焦虑甩在脑后,逼自己不要想。
胡善祥拉她去看榜,韩桂兰想去,嘴上却说道:“我不去了,糍粑要不冷不热的时候用沾水的刀切成片,我要在这里守着时机,太热了不成型,太冷了就硬了,切不动的。你去看,回来告诉我结果。”
乐安乐安,不乐也不安。
北京,紫禁城,文华殿。
听到汉王府迁到乐安州的消息,朱瞻壑高兴的仰天长笑,“真是一出好戏啊,他们去乐安州挺好的,我母亲葬在青州府,清清静静的,不用在九泉之下看这对狗男女装腔作势,她在地底可以安息了。”
朱瞻壑嘴巴狠起来,连自己都骂进去了。汉王是狗,他岂不就是小狗。
丧母之痛,让朱瞻壑清醒过来,父王……现在他当着朱瞻基的面,只叫汉王了,没有“父”字。
汉王靠不住,郭侧妃虎视眈眈,将来父王肯定偏宠庶弟们,即使他全力帮助汉王夺得江山,未来的太子之位却未必是他的。
既然如此,朱瞻壑就假装不晓得母亲之死的真相,继续当汉王在北京的“眼线”,其实是是汉王储君之梦的绊脚石。
将来汉王一再作死,就拖着整个汉王府一起死算了。朱瞻壑有朱瞻基当靠山,他以及他的亲弟弟朱瞻圻是能活下去的。
“你呀你。”朱瞻基摇头,“汉王给你取名为‘壑’,就是水坑的意思,没想到你坑的就是亲爹,还真是人如其名。”
朱瞻壑瞪了他一眼,“你别总是得了便宜就卖乖啊,这一次汉王被迫迁到乐安州,在青州府苦心经营的势力被连根拔起,元气大伤,你的幼军渐渐出息了,此消彼长,若是两年前,你可曾想过有今天?”
朱瞻基直言道:“不曾想过,那时候只觉得朝不保夕,四面楚歌,能活一天是一天。我有今日,都是二弟的功劳。”
朱瞻壑说道:“我不敢贪功,你不与我计较德州刺杀那件事就成。你这个人是有运道的,逆风也能翻盘,论打仗,你根本干不过汉王。论运气,汉王远不如你。不过,汉王虽迁到乐安州,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汉王这种野心勃勃、见了棺材也不落泪人。”
朱瞻基说道:“我已经提前派人去乐安州布置暗桩了,将来方便监视汉王一举一动。”
短短两年,朱瞻基反客为主,从被人监视出卖,到监视对手。
“那我就放心了。”朱瞻壑拍拍屁股走人,朱瞻基问:“你去哪里?”
朱瞻壑但笑不语,留给朱瞻基一个潇洒的背影。
御膳房。
朝鲜贡女韩桂兰围着锅台转,正在做糍粑,宫里到了三月,不用再穿夹衣了,换上轻薄的罗衣,迎接夏天,这时候要做糍粑来应景(注1)。
把一蒸笼糯米蒸熟了,乘热加糖和捣碎的熟芝麻,想了想,又往里头加了一罐子去岁秋天用蜂蜜腌制的糖桂花,整整一罐子,全部倒进去,搅拌均匀,然后放进石臼里,用脚踩着的杠杆支起来的捣棍,一下下的把糯米砸得柔软有弹性,然后倒进模板里,用木板压平,再在木板上面压一块石头。
韩桂兰在御膳房当了两年的灶下婢,早就做惯了粗活,她双手抱起一块压过泡菜坛子的石头,连气都不带喘的。
接下来要交给时间,让石头把糍粑压成形,最后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就大功告成。
韩桂兰终于可以休息一会了,她泡了一壶茶,喝了一半,胡善祥来了,她今天休旬假。
“桂兰,你怎么还在厨房?今天女官考试要放榜了,我们一起看。”胡善祥今年十七岁了,比以前高半个头,连官也升了三级,现在是端敬宫的六品司记,都叫她胡司记。
两年了,紫禁城的宫墙终于合围,不再是换牙的小孩子凹凸不平,皇室成员可以“拧包入住”。
依然有很多大臣不同意迁都,但是永乐帝在开春之后干脆带着后宫一起北上了,并声称此次去北京,便一去不回,老子连家都搬了,你们这些顽固的老东西们爱去不去,不去意味着主动辞职,不想干就算了。
永乐帝一代雄主,下定决心十头牛也拉不回,他此举有破釜沉舟之意,没得办法,臣子们只好跟着皇帝的屁股后搬迁,搬迁政治中心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皇室成员、皇亲国戚、勋贵世家、文官集团等等至少需要两年才能搬完,太子朱高炽留在南京监国,督促迁都,“站好最后一班岗”。
太子为了表示支持父皇迁都,要皇太孙宫的后妃子女们统统跟着永乐帝一起走,把家人送到紫禁城的东宫去住,他留在南京善后。
连太子也这样,迁都已成定局。
按照行程,永乐帝带着庞大的后宫三月底就要到北京了。
如此一来,皇宫除了太子,所有人都要来北京崭新的紫禁城,宫里急缺人手,尚宫马蓬瀛就从宫女中选拔女官,预备配给后宫各大殿。
选拔女官唯一的方式就是考试,马尚宫以严格不徇私闻名,不拘宫女出身,唯有才学者得之。
韩桂兰报名参加考试,今天放榜。她内心紧张,坐立不安,干脆做起了费工费力的糍粑,用劳作将焦虑甩在脑后,逼自己不要想。
胡善祥拉她去看榜,韩桂兰想去,嘴上却说道:“我不去了,糍粑要不冷不热的时候用沾水的刀切成片,我要在这里守着时机,太热了不成型,太冷了就硬了,切不动的。你去看,回来告诉我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