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默云去了大理寺之后,便去了皇陵。
    皇陵有人看守,孟默云只报了名字,便进去了。
    他只站了一会儿,便低声道:你说的,我做到了。
    福仪自杀前几日,孟默云便收到了他的信。
    我时日已经不多,你帮我做件事,我死后,你来怡心山庄,我的寝殿床上边有个壁柜,你打开,有两个包裹,你将它们带出去,我死后,这些东西也没用,但是我不想别人看到,你最好是带进你的棺材里。
    他看到信的第一反应,便是想要撕了它。
    居然还要自己去帮他料理后事啊!
    这个福仪,可真是会折磨人啊!从苏州到这里,可是需要将近半月时间啊!
    结果,没几日,他便收到了那人自杀的消息,那是八百里加急赶到了皇宫,总算是赶上了他下葬。
    他一路上根本就来不及思考,那个潇洒得令人羡慕的人怎么会自杀,在他看来,或许先王的死,便是让他整个世界都塌掉了吧。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告诉他先王为他做了什么。
    孟默云见了他的遗体,才忍住了心中的冲动。
    对于失去了深爱的人的他来说,可能死真的是一种解脱。
    他跟福仪多年的好友,对于他的脾性,自以为了解一点。
    福仪活得潇洒,他不愿意被束缚,不愿意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因而,必定是不愿意一个人苦苦思念着黄泉下的那人吧。
    他的信里,并没有说孟默云不可以看那些信,于是,孟默云打开看了。
    在小的那个包裹里,第一封信,便是可以成为遗书的东西。
    念及之至,往往不能言说,日日如此,却寝食难安,所有的事情都解决了,我也该随你去了。无你相伴,活在世上就如一具空壳,索然无味。
    接下来的信,便是先王写给福仪的了。
    片刻后,孟默云抬起头时,不觉已泪流满面。
    确是两情相悦,却能如此。他能想象得到,就连自己都能被深深感动的书信,若是那个福仪看了,会是何种感受,怕是会找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吧。
    别看他一天到晚笑得开心,其实他只不过是对此并不关心罢了,若是换做了他的心上人,应是另一番景象。
    他明了福仪让他这么做的理由,他们两人都不在了,那么这些信,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最多是证明他们爱过一场。
    那么,若是这些东西被别人看到了,必然会给先王留下不好的名声。
    另一个包裹,里面也是书信,但是很明显,是另外两个人的通信。
    孟默云不知是谁,便也搁着了。
    收拾了两个包裹,便回了长安,去了趟大理寺后,便动身回了苏州。
    那两个包裹,便随着他同去了苏州,直到孟默云死,都没有人见过那两个包裹,没有人知道他藏在哪儿了。
    第86章 浮生若此(九)
    秋试即将到来,各地的考生们就要准备赶考。
    长安城内的人们渐渐淡忘了,几月之前的那位恭亲王的葬礼,已经到了丰收的季节,各家各户忙着农活,今年全国各地没有一处洪水旱灾,可谓是天佑之年。
    皇帝苦恼着一件事,这侍从林榭忽然提出要告老还乡。
    皇上头都大了,这林榭才三十多岁,居然跟他说告老还乡?况且理由还让他无法反驳。
    老臣没用了,皇上读书也不需要老臣陪着了,老臣三十多岁却感到力不从心,怕是不能继续为皇上效劳了。
    看着他耷拉着脸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皇帝内心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林榭虽说年轻,但是自先王登基不久便一直跟在先王身边,况且先王的驾崩,对这个林侍从也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皇上日夜思考这个问题,想着是要放他走呢,还是留他继续在这里。
    结果,第二日早朝,林榭就走不成了。
    大理寺提交了一个案子,据说很复杂,刑部也束手无策。
    王爷走后,便再也无人能够担得起大梁狄仁杰的名头,而这林侍从,便是一直跟在王爷身边破案的,自然,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林榭。
    林榭如芒刺在背,他本就想趁着朝里太平时退出去的,谁想到这大理寺偏偏在这时候交了案子,这下子,他是想走都走不了了。
    皇帝的目光那是如炬般看向林榭啊,就怕他当场就跪下说自己没用了。
    结果,那林榭倒是识相,上前道:臣愿接下这个案子!
    林侍从此话一出,自然那大理寺卿是松了口气,若是林榭不接,这案子还不知道要交给谁呢。
    皇帝面上带笑,点了点头,道:好!
    皇上,臣有一请求!林榭到底是想说出来。
    你说。皇上隐隐觉得不妙。
    臣请求皇上,在臣破了此案后,便准许臣辞官!
    铿锵有力的声音掷地有声,众臣恍然,只觉他气势如虹,像极了那恭王。
    皇上叹了口气,果然人待在一起久了,都变成一个样了,没办法,只好点头应允了。
    这林榭刚下朝,便被大理寺卿拉住了。
    林大人何苦要辞官?
    这消息还没放出去,大理寺卿就找上门来了,看来必是觉得自己走了以后会很棘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