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弟子们见状,忙上前来帮忙,纷纷劝道:“师娘请节哀。”
    那盖棺人见夫人的手一松,连忙将小棺材的棺盖盖上,朝掌教与夫人行了一礼,带着小棺材离开了此地。
    “别……别带走我的孩子……”夫人情绪失控,在掌教怀中哭喊着挣扎着却始终未能挣脱掌教的怀中,见那带着小棺材的人渐行渐远,她终是一口气没提上来,晕了过去。
    画面再一转换,时间好似到了小少主夭折之后的某日,夫人的气色好了很多,已然可以带着下人出门,行走在某个山间。
    突然在林间深处传来了一阵阵婴儿的啼哭声。
    夫人皱眉四处张望了一会,带着人进入了密林之中,在一颗大树下寻找到了这个啼哭的婴孩。
    这孩子看样子和夫人死去的孩子一般大,很有灵性,在夫人将他抱起的那一刻便止住了哭声,反朝夫人笑了笑。
    夫人心中一暖,本想看看孩子身上是否有留下什么信物之时,无意间却瞥见了孩子左肩上的梅花胎记,顿时泣不成声,抱紧了手中的孩子,喃喃自语道:“我的笙儿回来了。”
    夫人将孩子抱回了明月仙楼,取名为明月笙,代替了那个死去的孩子的地位。
    许是因为夫人曾失去过明月笙一次,这次夫人对这孩子格外的好,每天都寸步不离的守着他,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的为他做。
    掌教曾给夫人算了一卦,卦中显示夫人此生再无子嗣,这种结果他一直不敢告诉夫人,如今看夫人对这孩子这般好,心中也甚感欣慰,便也将这孩子当做亲生儿子来培育。
    时间飞逝,一转眼来到两年后,当初小小的婴儿已能自己走路说话。明月笙是极为少见的火水双灵根,虽然只有两岁的年纪,却已能将明月仙楼中的简单心法剑谱一一背出,明月夫妇对他期望甚高。
    一日正午,小明月笙躲过了一路跟在他身后照顾他的丫鬟,偷偷躲到了一个假山后面睡着了,醒来时已是满天霞云,楼内的下人们乱作一团。
    小小的明月笙揉了揉睡眼朦胧的眼,正准备朝外大喊时,有一只手突然从假山里伸了出来,抓住了他的脚腕。
    小孩儿被吓坏了,一下子就跌倒在了地上,对这黑洞洞的假山哭得稀里哗啦。
    那隐在洞中的人快速放开了他的脚腕,似乎有些犹豫的伸手为他擦去了那面颊上的泪水,从黑暗中慢慢走了出来。
    那是一个和明月笙差不多大的孩子,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全身脏兮兮的好像是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一般,唯独那双眼如夜间繁星一般,清澈明亮。
    门内只有他一个孩子,这会好不容易看到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明月笙立马被这孩子吸引,止住了哭声,打着哭嗝看着孩子,扁了扁嘴问:“你是谁啊?怎么会在这里?”
    孩子将他的脸擦的如花猫一般,见他终于不哭了才收回了手,眼中闪过几分落寞,想了好一会才摇了摇头,将自己抱作一团,“我也不知道我是谁,我是从一个很黑很冷的地方爬出来的,那里的人都长得很恐怖,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耳边一直有个人在哭,她说她是我娘她想我,于是我寻着她的声音从那里爬了出来,就到了这里。可是我到了这里后,那个声音就再没出现过了,我在这里呆了好久好久,我现在好冷好饿。”孩子说话间将目光放到了明月笙腰间的荷包上,那里装的是中午娘亲给他的点心。
    小明月笙很是聪明,立马就知道了孩子的话中之意,忙将腰间的点心取出,递给了孩子一块,自己一块,吃得津津有味。
    孩子好似许久没进过食一般,一块点心两三口便下了肚,然后再次诺诺的看向了明月笙。
    “这些都给你。”小明月笙也不吝啬,干脆把腰间的荷包取下全给了孩子,看着他吃。
    在孩子吃完后舔手指的时候,小明月笙还毫不犹豫的脱掉了自己的衣服给披在了孩子身上,“这样就不冷了。”他为孩子穿好衣服,无意间却看到了他左肩上的梅花胎记,不禁好奇的睁大了眼,指了指他的胎记,又扒了扒自己的衣服,把自己的胎记露出来给他看,“好巧哦!你这里和我一样,都有一个胎记呢!”
    孩子眼中隐隐闪着泪光,却是没他那么激动,默默的点了点头。
    “少爷……小少爷你在哪?”
    外面传来了佣人们寻找的声音,小明月笙收了好奇之心朝外看了看,才知天色已晚。他想了想,又将自己的鞋子脱了下来,穿在了孩子脚上,朝他笑笑道:“他们在找我,我要走了,你要是不知道自己是谁的话,我爹是鼎鼎有名的明月仙楼掌教,你和我去见我爹,我让他帮你找爹娘。”
    孩子听言,眼中微闪,摇了摇头又隐入了黑暗中,“不用了,谢谢你……”
    小明月笙本来还想和他说些什么的,可那孩子的身影没一会就消失在了黑黑的假山洞里。望着那过于黑暗的地方,小明月笙也不敢进去,只能撇撇嘴离开了此地。
    晚间等母亲找到他的时候,天已渐黑。
    母亲看他这么晚才归,衣服鞋子全没了还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平生第一次罚了他,可母亲罚他的时候,自己也哭了,最后将他紧紧的抱入了怀中。
    “以后再也不要乱跑让母亲担心了好吗?”
    小明月笙没有哭,反倒帮母亲拭去了眼角的泪水,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笙儿明白了,笙儿以后定不会再让母亲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