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是相当精密的光学仪器,镜片是它的灵魂,当然需要能工巧匠来打磨。如果说大唐有什么职业最接近后世的磨镜师傅的话,那应该是就是这些长年累月跟宝石打交道的工匠了吧?
    虽然价值上有区别,但打磨宝石和打磨玻璃应该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吴镇毕竟是个靠谱的年轻人,半天时间就找来了三名师傅,个个都背着自己的大包小包。且不说他们实际技术怎么样,单说他们这个造型看起来给人的感觉就相当安心。
    而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些平时跟宝石打交道的匠人折腾起玻璃来,那简直不要太容易。李信用自己所剩不多的光学知识算出需要的镜片的尺寸,并将其交给这些师傅之后,他们不出五天,就磨出了一小堆合用的镜片。
    坦白讲,连李信都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大喜过望之下便大肆地赏了三个匠人每人一百贯。三人乐得腿都发软,互相对视一眼,纷纷谢恩不迭,还拍着胸脯表示,将来王爷若是还有什么别的需要,尽管来找他们便是。
    李信心中一动,干脆提议将三人留在冶金基地当差,顺便还开出了每月两贯钱的丰厚月薪。三人本来都是手艺人,吃饭全靠自己一双手,刮风减半下雨全完的,如今有机会进入体制内,待遇还如此优厚,哪里有拒绝之理,假意推辞一下便领受了。
    有了合用的镜片之后,显微镜这东西就好弄了。
    光学显微镜的镜头分为两组,一组物镜、一组目镜,本质上来说都是凸透镜。物体反射的光线先经由物镜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随后再经过目镜放大,进入人眼当中。经过两次放大以后,人眼所看到的像可以比物体本身大几十倍乃至于上百倍。
    放大倍数越多,对镜片的质量要求就越高,也就是精度要求越高。李信觉得没必要盲目搞那么高倍的显微镜,便先用这些镜片组装了五台显微镜,放大倍数在一百到三百之间,看看细胞什么的,已经完全够用。
    要知道,后世历史上第一台能看见细胞的显微镜出现时,已经是十七世纪末了,跟现在足足差了一千年。从这个角度来讲,说李信足足将大唐生物医学的发展往前提了一千年也不为过。
    毕竟在这个领域,设备的领先至关重要。
    李信看着这几台简陋的显微镜,忍不住有些飘飘然地幻想:或许孙思邈能借着这几台显微镜成为细胞学之父呢?施莱登、施旺什么的,还是给爷爬吧......要是再顺利一点的话,发现青霉素好像也不是没有可能,那我大唐的整体实力怕是又要上升一个台阶!
    想着这些美事,李信不由得露出一个看起来不太聪明的微笑。
    摇摇头赶走过分美好的幻想,他的目光再一次恢复清明,立即命人将这五台显微镜送到了科学部医学院。早就将研究地点搬到医学院来的许敬臣看到这几台仪器,连忙派人去通知了孙思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