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女土豪 作者:东方句芒
买完菜,经过镇子上的齐家布店时,她被里面布店东家的娘子周氏叫住了。
这个周氏年约三十左右,能说会道,赵四娘每每经过齐家布店,去看花布时,常跟周氏聊天,两人很熟。
今日赵四娘买了菜经过齐家布店,周氏叫她,她也就笑眯眯地走过去跟她说上话了。
周氏看见她篮子里装了那么多菜,就问她今日是不是家中有客,买那么多菜。
赵四娘实打实地说是金陵沈家来人了,给了她银子做饭,她当然要多买些菜回去做给主子吃。
周氏接着问都是谁,来做什么的等等。
赵四娘也如实相告了,这个周氏就说能不能带她去见识一下金陵来的沈家的人。边说边还裁剪下来上次赵四娘看过没舍得买的那种花色的三尺布来,她将布包起来塞给赵四娘,请她帮忙。
得了三尺花布,赵四娘理所当然乐意带周氏去见识。
到了沈家老宅,周氏跟着赵四娘进去,然后对赵四娘说,她也不巴望着能见到沈婉一面,只要能见一下沈婉跟前得力的丫鬟,说上两句话就行了。
赵四娘一听,说这简单呀,沈婉跟前得力的丫鬟是一个叫安兰的,她这就进叫安兰出来见周氏。
周氏说好,她等着。
不一会儿,赵四娘去而复返,将景兰带来了。
她指着周氏向景兰介绍说:“这是镇子上齐家布店的周娘子,她听说金陵沈家来人了,就想来看一看,她说她见一下姑娘身边得力的丫鬟就走。”
周氏忙上前来朝着景兰福了福,景兰还了礼。
景兰站了站,便转身欲走,周氏却叫留步,并恳请景兰去一边,她有要紧的话想对景兰说。
“何事?你在这里说也是一样?”
“这……这话实在是不宜嚷嚷得众人皆知。”
周氏一边说一边看向赵四娘,景兰随即叫赵四娘回避一下。
赵四娘只觉得奇怪,这个周氏到底要干什么,有什么话是自己不能听的。但景兰既然开口让她回避了,她也只好走出去了。
周氏等赵四娘出去后,去把门给关上了,然后回来压低声对景兰说,她是昨日来见沈婉的庄头之一,齐云平的儿子齐忠的媳妇。
她受了她公公和丈夫所托,来向景兰打听一下,这次沈婉来苏州查沈家学田和义田的账目,到底想怎么做。
景兰故作不懂地问她是个什么意思,说清楚。
周氏咬咬唇,道:“不知你家大小姐是要我公公出多少银子,才能将这事揭过去?”
景兰默了默才说:“三成,我家姑娘说了若是愿意交出历年私吞的粮食所值银子的三成就算揭过去了。我家姑娘早已经算过账,具体的数目就是你家公公拿出二百五十两,刘庄头五百五十两,一文钱不能少。明日辰时送来,以后这沈家的学田和义田还是由他们管,只是每年收粮之后,另外上缴九十两银子即可。”
说完,景兰也不等周氏说话,转身就走,她径直去开了门,走了出去。
周氏呢,赶忙跟上谄媚地说:“姐姐慢走,我这就回去跟我公公说。”
景兰也不答她的话,径直走回去向沈婉禀告此事。
沈婉在绣楼西梢间卧室中间的桌子旁坐着,正在看几封信。
那四扇花鸟屏风又被搬进了卧室,放在南窗前,因为今日丘六找来的修补屋顶门窗还有砌灶的匠人都会来了。屏风放在窗前,是不想让外男往里看。
景兰径直走到桌前,向沈婉报喜,她说:“果如姑娘预料的,今日那齐云平派了他儿媳妇周氏来找到赵四娘,让她帮忙见咱们。我出去后,她果然问我姑娘到底是要做什么,要多少银子才肯揭过此事。我便把姑娘说给我听的说与她听了,她说她这就回去传话。”
“辛苦了,来坐下,喝茶。”沈婉拉了景兰自己身边的椅子上坐下,亲自挽袖给她倒了一碗茶。
景兰捧着茶喝着时,看见沈婉摆在桌上的几封信就问她:“姑娘,这信是谁给你写的,这才到苏州,没见谁给你写信来呀?”
沈婉微微一笑,说:“这信不是别人给我写的,而是我从金陵来苏州之前,我爹娘写的,我爹写给了他几位在苏州的好友,我娘则是写给了余家在苏州的亲戚,要他们在我上门求助时,帮我一二。我拆了这信来看,是想晓得我爹的好友都是些什么人,又是做什么的,还有我娘的娘家的亲戚,他们又是在苏州做什么的。”
“难不成姑娘这就打算前去求助?”
“当然不是,我是看呀,这些人里头哪些人该前去拜访,结交起来,哪些人是不到最后关头,绝不求助的。”
“这又作何解释?”
“有大用处的人绝不轻易动用这层关系,而有些用处较小的人则可走动,不为别的,认识了他们,也就能认识更多苏州当地他们的亲戚朋友。认识更多的人,以后对于咱们在苏州做买卖和办事都有用。我可不想只靠着八百两银子就过上十年八年,等着老太太招我回去。”
“姑娘想在苏州大展拳脚,做买卖?那可否问姑娘,想赚多少银子呢?”
“不多,跟我以前沈家陪嫁给我的嫁妆的出息差不多就好。”
一提到沈婉陪嫁的出息,景兰就想起从前在沈家别院时,听人说的沈婉的陪嫁一年的出息都是上万两的银子。
她眨一眨眼,调皮地问沈婉:“姑娘,你的陪嫁一年的出息到底是多少呢?”
沈婉伸出一只食指,接着又比了个三。
景兰便猜:“一万三千两以上?”
沈婉点头说是,她说她赚了银子,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沈家老宅修葺一新,那样她沈婉不管在苏州也好,还是金陵也好,都会有好名声。
她要让沈氏族人看一看,她沈婉的能耐。
沈家将她放逐到破烂的沈家老宅,她却凭自己的本事把沈家老宅修葺一新,这叫以德报怨。
“我想了想,沈家老宅修葺一新需要两千两银子,到手了八百两银子之后,咱们先买两个小厮,一顶轿子,再找人来把老宅的大门换了,外面粉刷一新。然后咱们就可以拜访我爹的一些好友还有我娘的娘家人了。”
“那么姑娘,你已经想好哪些人先要去拜访,那些人的关系暂时不动了吗?”
“兰儿,你去拿纸笔来,我这就写个先后顺序,下晌你叫赵四娘去给我买些拜帖回来,我写上他们的名字。”
“是,姑娘。”
景兰高高兴兴地去拿了纸笔来,看着沈婉写了几个名字:陶远新,程浩然,焦子延,霍家恺,余缙云。
然后又在旁边用蝇头小楷写上这些人的住址。
买完菜,经过镇子上的齐家布店时,她被里面布店东家的娘子周氏叫住了。
这个周氏年约三十左右,能说会道,赵四娘每每经过齐家布店,去看花布时,常跟周氏聊天,两人很熟。
今日赵四娘买了菜经过齐家布店,周氏叫她,她也就笑眯眯地走过去跟她说上话了。
周氏看见她篮子里装了那么多菜,就问她今日是不是家中有客,买那么多菜。
赵四娘实打实地说是金陵沈家来人了,给了她银子做饭,她当然要多买些菜回去做给主子吃。
周氏接着问都是谁,来做什么的等等。
赵四娘也如实相告了,这个周氏就说能不能带她去见识一下金陵来的沈家的人。边说边还裁剪下来上次赵四娘看过没舍得买的那种花色的三尺布来,她将布包起来塞给赵四娘,请她帮忙。
得了三尺花布,赵四娘理所当然乐意带周氏去见识。
到了沈家老宅,周氏跟着赵四娘进去,然后对赵四娘说,她也不巴望着能见到沈婉一面,只要能见一下沈婉跟前得力的丫鬟,说上两句话就行了。
赵四娘一听,说这简单呀,沈婉跟前得力的丫鬟是一个叫安兰的,她这就进叫安兰出来见周氏。
周氏说好,她等着。
不一会儿,赵四娘去而复返,将景兰带来了。
她指着周氏向景兰介绍说:“这是镇子上齐家布店的周娘子,她听说金陵沈家来人了,就想来看一看,她说她见一下姑娘身边得力的丫鬟就走。”
周氏忙上前来朝着景兰福了福,景兰还了礼。
景兰站了站,便转身欲走,周氏却叫留步,并恳请景兰去一边,她有要紧的话想对景兰说。
“何事?你在这里说也是一样?”
“这……这话实在是不宜嚷嚷得众人皆知。”
周氏一边说一边看向赵四娘,景兰随即叫赵四娘回避一下。
赵四娘只觉得奇怪,这个周氏到底要干什么,有什么话是自己不能听的。但景兰既然开口让她回避了,她也只好走出去了。
周氏等赵四娘出去后,去把门给关上了,然后回来压低声对景兰说,她是昨日来见沈婉的庄头之一,齐云平的儿子齐忠的媳妇。
她受了她公公和丈夫所托,来向景兰打听一下,这次沈婉来苏州查沈家学田和义田的账目,到底想怎么做。
景兰故作不懂地问她是个什么意思,说清楚。
周氏咬咬唇,道:“不知你家大小姐是要我公公出多少银子,才能将这事揭过去?”
景兰默了默才说:“三成,我家姑娘说了若是愿意交出历年私吞的粮食所值银子的三成就算揭过去了。我家姑娘早已经算过账,具体的数目就是你家公公拿出二百五十两,刘庄头五百五十两,一文钱不能少。明日辰时送来,以后这沈家的学田和义田还是由他们管,只是每年收粮之后,另外上缴九十两银子即可。”
说完,景兰也不等周氏说话,转身就走,她径直去开了门,走了出去。
周氏呢,赶忙跟上谄媚地说:“姐姐慢走,我这就回去跟我公公说。”
景兰也不答她的话,径直走回去向沈婉禀告此事。
沈婉在绣楼西梢间卧室中间的桌子旁坐着,正在看几封信。
那四扇花鸟屏风又被搬进了卧室,放在南窗前,因为今日丘六找来的修补屋顶门窗还有砌灶的匠人都会来了。屏风放在窗前,是不想让外男往里看。
景兰径直走到桌前,向沈婉报喜,她说:“果如姑娘预料的,今日那齐云平派了他儿媳妇周氏来找到赵四娘,让她帮忙见咱们。我出去后,她果然问我姑娘到底是要做什么,要多少银子才肯揭过此事。我便把姑娘说给我听的说与她听了,她说她这就回去传话。”
“辛苦了,来坐下,喝茶。”沈婉拉了景兰自己身边的椅子上坐下,亲自挽袖给她倒了一碗茶。
景兰捧着茶喝着时,看见沈婉摆在桌上的几封信就问她:“姑娘,这信是谁给你写的,这才到苏州,没见谁给你写信来呀?”
沈婉微微一笑,说:“这信不是别人给我写的,而是我从金陵来苏州之前,我爹娘写的,我爹写给了他几位在苏州的好友,我娘则是写给了余家在苏州的亲戚,要他们在我上门求助时,帮我一二。我拆了这信来看,是想晓得我爹的好友都是些什么人,又是做什么的,还有我娘的娘家的亲戚,他们又是在苏州做什么的。”
“难不成姑娘这就打算前去求助?”
“当然不是,我是看呀,这些人里头哪些人该前去拜访,结交起来,哪些人是不到最后关头,绝不求助的。”
“这又作何解释?”
“有大用处的人绝不轻易动用这层关系,而有些用处较小的人则可走动,不为别的,认识了他们,也就能认识更多苏州当地他们的亲戚朋友。认识更多的人,以后对于咱们在苏州做买卖和办事都有用。我可不想只靠着八百两银子就过上十年八年,等着老太太招我回去。”
“姑娘想在苏州大展拳脚,做买卖?那可否问姑娘,想赚多少银子呢?”
“不多,跟我以前沈家陪嫁给我的嫁妆的出息差不多就好。”
一提到沈婉陪嫁的出息,景兰就想起从前在沈家别院时,听人说的沈婉的陪嫁一年的出息都是上万两的银子。
她眨一眨眼,调皮地问沈婉:“姑娘,你的陪嫁一年的出息到底是多少呢?”
沈婉伸出一只食指,接着又比了个三。
景兰便猜:“一万三千两以上?”
沈婉点头说是,她说她赚了银子,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沈家老宅修葺一新,那样她沈婉不管在苏州也好,还是金陵也好,都会有好名声。
她要让沈氏族人看一看,她沈婉的能耐。
沈家将她放逐到破烂的沈家老宅,她却凭自己的本事把沈家老宅修葺一新,这叫以德报怨。
“我想了想,沈家老宅修葺一新需要两千两银子,到手了八百两银子之后,咱们先买两个小厮,一顶轿子,再找人来把老宅的大门换了,外面粉刷一新。然后咱们就可以拜访我爹的一些好友还有我娘的娘家人了。”
“那么姑娘,你已经想好哪些人先要去拜访,那些人的关系暂时不动了吗?”
“兰儿,你去拿纸笔来,我这就写个先后顺序,下晌你叫赵四娘去给我买些拜帖回来,我写上他们的名字。”
“是,姑娘。”
景兰高高兴兴地去拿了纸笔来,看着沈婉写了几个名字:陶远新,程浩然,焦子延,霍家恺,余缙云。
然后又在旁边用蝇头小楷写上这些人的住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