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10月底,当陈馀与陈胜二人带着千余兵从东郡白马津渡河,抵达内黄县(河南内黄)时,才发现这里的形势发展,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快得多!

    “听从北边逃来的人说,夏末时,有个赵地大侠鲁勾践,便已在大陆泽起兵反秦了,还拥立了赵王子孙赵歇为王……”

    陈胜得知此事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自己预谋的事,好像被人抢先了。

    “我与鲁勾践是熟人。”

    陈馀却并不担心,笑道:“鲁勾践年轻时是邯郸轻侠,常年在市肆厮混,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曾与荆轲玩六博。二人玩到一半,争执博局的先后路数,鲁勾践是个暴脾气,立刻掀了棋盘,怒而叱之,荆轲也不跟他计较,嘿然离去,之后再未相会过。”

    “鲁勾践只当荆轲是个胆小鬼,也没放在心上,等到十年后,荆轲刺秦失败的消息传来,鲁勾践才为当年的事后悔不已,遂立志继荆卿之志,要为其复仇……”

    “自那之后,鲁勾践就离开了邯郸,来到人烟稀少的大陆泽畔,靠渔猎过活,顺便招揽燕赵反秦人士,在此暗暗聚集,修习剑术,我与张良,都曾去过他那,也正是在他那,结识了代王嘉之子,赵歇。”

    早在黑夫执政胶东时,诸田在济北起义,鲁勾践就曾响应他们,举兵反秦,也打下了几个县城,只可惜被官府镇压,再度亡命大陆泽。

    如今天下皆反,鲁勾践再度举旗,这在陈馀预料之中。

    但他没想到的是,鲁勾践那莽夫竟能想到拥立赵歇为王,还能全据巨鹿,并大败河北秦军,攻陷邯郸,几乎恢复了大半赵地……

    莫非有奇人异士相助?

    等众人再往北,抵达漳水之畔,与赵兵接上头时,才知晓了这场战争的最大功臣是谁。

    “武安君李牧之孙,李左车?”

    陈馀有些惊讶:“我一直以为李左车藏身在代北,竟不知其回到了故乡柏人。”

    原来,那鲁勾践在夺取巨鹿后,也遭到了邯郸、巨鹿两郡郡兵的围攻,是李左车在柏人起兵,带着一众赵地轻侠骑从,溃围而入,这才大败秦军。

    李左车继承了其祖父之兵略,又打了几场漂亮仗,义军乘势包围了邯郸,邯郸赵人几乎个个都与秦有仇,群起响应,邯郸遂下……

    如今秦军败退至邺县,算是放弃了邯郸郡,只求守住河内,等待朝廷援军——但秦廷大军集中于汉中、南阳、三川,哪还有援军能派往河北?

    得知这些事后,陈馀、陈胜面面相觑,两人皆怀有野心,都没打算老老实实给楚国打工,故不谋而合,想来赵地发展,岂料让别人捷足先登。

    陈胜只能暗叹时运不济:“陈馀先生,现在怎么办?”

    “吾等作为楚国行人使者,先拜见赵王及将相罢。”

    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陈馀靠着自己年轻时在赵地游历的名望,以及同赵歇、鲁勾践的关系,还是很轻易就进了残破的邯郸城,得到了接见——毕竟这新兴的赵国,也急需势头正盛的楚国做盟友。

    接见的地点是邯郸北部,赵武灵王所建的从台宫,它在战争中被摧毁大半,如今作为赵王歇的临时宫殿,因为四周多是荒草荆棘,所以看上去这所谓的赵国朝廷,倒像个草台班子。

    “陈生,十余年未见,你依然如故啊。”

    赵歇是代王嘉庶子,赵嘉北奔代郡建国时,赵歇未能跟去,藏匿于赵地,辗转投奔了鲁勾践,如今他早不是一副落魄公子形象,穿上了新做的王服,头戴冠冕,神采奕奕。

    “陈馀早就知道,大王必能复国!”

    陈馀坠泪而拜,心中暗道:“看来这位赵王还是有点实权的,不似楚国的王,只是傀儡。”

    赵歇下阶将陈馀扶起来,为他一一介绍堂内众人。

    “歇能够复国,多亏了大将军之力!”

    鲁勾践是陈馀熟人,虎头燕额,浓须已花白,穿戴着将军甲胄,但精神有些不振,他在举义时受了伤,如今已不能上马了,有些郁郁不乐。

    作为“赵国”的缔造者,鲁勾践现在被封为“曲梁君”,领大将军印。

    “这是赵之国尉,广武君,李左车。”

    李左车三十余岁年纪,他相貌的特点是,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有些奇怪,且因长居代北,头上总习惯性戴着胡缨之冠,他待陈馀倒是彬彬有礼。

    陈馀对其长作揖:“陈馀虽非赵人,但在大梁时,便已仰慕武安君(李牧)之名,入赵后,更常听闻武安君破匈奴,败秦军之事迹,若赵迁不听信谗言,赵国也不至于覆亡……”

    李左车笑道:“赵迁乃是娼妓之子,悼襄王废黜太子,而立赵迁,如今大王作为嫡孙复位,也算让赵国社稷,归了正轨,能告尉大父在天之灵了。”

    一圈介绍下来,别看这赵国只是个草台班子,封君却有好几个,基本上带着千余人来投奔,立有小功的,都封了君。

    陈胜坐在殿尾,听在耳中,心里酸酸的。

    “早知道在赵国封君这么容易,我当时真眼瞎了,为何要去投项籍?”

    陈馀则心中了然,这新兴的赵国,鲁勾践看上去时日无多,赵歇有一定的权力,但兵权则控制在李左车手中,他必将是鲁勾践的继任者。

    不过奇怪的是,赵国至今未立丞相,陈馀的心思,一时间活络了起来。

    就在这时,旁边又响起一个尖锐的声音。

    “陈先生此来赵地,为己乎?为楚乎?”

    陈馀所想被人看穿,不由吓了一大跳,回头一看,却是一位穿着黑衣,颔下留着三角须的中年文士……

    “这位先生是?”

    “这是蒯彻先生,赵国的上卿。”

    赵歇看上去十分喜欢蒯彻,笑道:

    “陈馀,你恐怕还不知道罢?”

    “秦始皇三十六年,天生异象,先有荧惑守心,后有流星坠于东郡,于是天下谣言四起。蒯彻先生便乘机鼓动方术士卢敖,进入咸阳见秦始皇,散布’亡秦者黑‘的预言,使得秦始皇与南征军黑夫反目!”

    陈馀愕然:“竟是蒯先生所为?”

    “正是!这之后扶苏之出奔,南方之叛秦,归根结底,皆蒯彻先生手笔也!”

    赵歇大概是在草莽中呆久了,说话做事还没有“王者”的高高在上,反而亲自吹捧起蒯彻来:

    “不止如此,蒯先生还在秋初时,鼓动大野泽彭越起兵,立田氏之后为王,今天已据有薛郡、济北。秋末时,他说动彭越,派赵人丁复带兵入巨鹿支援,助我大赵复国。”

    “上个月,蒯先生更不顾凶险,亲至范阳,以巧言劝得范阳令降赵,我用先生之计,黄盖朱轮的车子迎接范阳县令,封君侯,让他在燕、赵边界驰骋炫耀,于是赵地诸县皆言:‘范阳令先降而得富贵’,不战而下者三十馀城。”

    对这个结果,赵歇感觉跟做梦似的,这便是他倚重蒯彻的原因。

    “故蒯生一出,始皇帝废长立幼,秦裂为南北,天下豪杰四起。蒯生一使,复齐、兴赵,更传檄而千里定。蒯先生真有张仪、苏秦之能也!”

    蒯彻一笑:“雕虫小技,何足道哉?若非大王之望,若非曲梁君、广武君用兵如神,光靠我的唇舌,岂能破上万秦兵于邯郸?”

    “先生过谦了。”赵歇道:

    “我欲拜蒯先生为丞相,奈何先生坚辞不受。”

    蒯彻道:“我的长处不在于治国安邦,再者,若做了赵相,又如何替大王奔走天下,纵横捭阖呢?”

    二人双簧总算唱完了,蒯彻目光瞥向陈馀:“陈先生,如此说来,你我倒是同行了,你此来,也是为楚国做说客,想让赵国臣服于楚么?”

    陈馀只能硬着头皮道:“我来邯郸,既不为自己,也不为楚国。”

    “我是为了赵国,为了天下人,能早日诛灭暴秦!”

    接下来,他便将楚国希望帮诸侯复国,最终合力西向,破函谷关,诛灭暴秦的计划吐露。

    “六国分则弱,合则强,昔日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皆曾组织诸侯合纵抗秦,常能大败秦师,收复失地,甚至一度攻入函谷关。”

    “今楚、齐、赵、魏、韩皆已复国,但暴秦亡我之心不死,五国当再度合一,以实力最强的楚国为纵长,西向伐秦!”

    蒯彻大笑道:“陈先生说得没错,既已复国,楚、齐、赵、魏、韩当相互协作,结盟合力抗秦,收复故土,不可再重蹈旧日六国争相事秦,最终失去强援,相继沦亡的覆辙。”

    “今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杰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襍(zá)鹓(yuān),熛至风起,人人皆言,忧在亡秦而已。”

    众人颔首,复国的诸侯虽各有打算,但灭亡暴秦,为六王复仇,却是他们一致的初衷。

    蒯彻却道:“但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他转过身,朝赵歇长拜:

    “大王,秦不可卒除,为赵、楚计,相比于逞一时之愤,合力西向亡秦,让秦廷衰而不灭,保有关中,南北均势,关东则有六国。如此,天下呈鼎足三分之势,对吾等更加有利!”

    ……

    PS:第二章在晚上。

    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淮阴侯列传》蒯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