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城头,黑夫带着几个兵卒走在后头,前面是自称“秦墨”的中年人唐夫子,他四十左右,身着布衣,举止却很优雅,还带着两个年轻弟子。
一个叫叫程商,三十上下,为人沉默寡言,只是手里拿着尺矩,上城前对着城墙目测高度,到了城头又在量城垛之间的距离。另一个叫唐铎,二十余岁,性情跳脱,上了城墙就问这问那。
“唐夫子,这就是你曾经与吾等说过的,巨子孟胜为阳城君守城的阳城么?”
唐夫子扶着城垛向下眺望,感慨地说道:“正是此地,当年墨家巨子孟胜与楚国的阳城君相善,二人亦师、亦友、亦臣,阳城君甚至连封地都交给了孟胜,与他毁玉璜以为符,使得其镇守此地。孟胜便带着墨家以此为安身之所,于是墨者精锐皆集于阳城。”
另一个弟子程商这时也接话道:“的确,我用尺矩测了测,阳城墙垣有墨家筑城之术的痕迹,且比一般县邑城墙要高些厚些,可能就是当时的墨者修筑的。”
唐夫子点了点头:“只可惜有此墙垣,依然寡不敌众,后来吴起之事,阳城君被牵连,他逃到了别国,荆王派人收回阳城,但因为没有信物玉璜,孟胜便不欲开门。荆王派兵围攻阳城,孟胜便信守与阳城君的诺言,死守此城,结果共有一百八十名墨者与他一起赴死……”
唐铎击节赞叹道:“壮哉……”
程商则在一旁打断道:“孟胜为了他自己与阳城君的私人交情,连累墨者精锐与之赴死,何壮之有?”
唐铎反驳:“程商,巨子孟胜行的可是墨者之义,他是认为,自己与阳城君关系非浅,若不死,将来恐怕没人会信任墨者,以墨者为师、为友、为臣了。”
程商又冷笑道:“这是曲解,墨者之义就是像轻侠莽夫一般,为了一城一池,一君一侯之存亡,献出性命?墨经上的义,明明是利天下之义!孟胜为了小义而舍大义,此事之后,墨家遂衰!”
唐铎气得涨红了脸:“小义都不能守,岂能行大义?再者,谁说墨家衰了绝了,如今吾等不还在么?孟胜传田襄子,田襄子传腹子,腹子遂入于秦,这才有了吾等秦墨……正是因为巨子孟胜死阳城君难事,让诸侯皆信墨者,墨家遂为显学!”
两个弟子在那吵得不开交,唐夫子有些尴尬,让二人安静后,回头朝黑夫拱手道:“多谢百将带吾等登城一观,弟子不睦,让百将见笑了。”
“岂敢。”
黑夫还礼,因为这唐夫子,据说在咸阳小有名气,可是连李由都要敬三分的人物,还特地安排黑夫带三人登上城头。
方才听了三人说的墨者往事,黑夫略有所感,这会便道:“其实我已在阳城驻扎两月,但孟胜之事,却是第一次听说,本地百姓,已经将墨者在此守城的事忘记了……”
唐先生不以为然:“百姓健忘,毕竟已是一百五十年前的往事,六七代人了……”
“是因为时间太久远?“
黑夫笑了笑,摇头道:“不然,上个月秋收,我在与田间老农闲聊时,才知道两百年前,某位阳城君的邑宰,在本地为百姓修了一座水渠,至今那水渠依然在使用,灌溉数十顷土地。百姓还为那邑宰修了一个小庙,每年都要祭拜。敢问诸君,为何百姓能记得两百多年前的小邑宰,却忘了百多年前的墨家大巨子?”
“倒不是说孟胜之义,不及那邑宰,而是因为孟胜所行之义,不曾有惠及本地黎民,所以虽有一百多人赴死,闻名于天下,让诸侯为之扼腕,却不会给本地百姓留下太深印象,至多两三代人,就都忘了。”
唐铎有些不快,程商则点头赞同道:“百将说的不错,这便是我说的小义与大义的区别了。”
唐夫子晓有兴趣地打量起黑夫来,开始不将他当做背景板,与他攀谈,两人一聊,黑夫才知道,原来王贲破大梁之战,唐夫子也在军中。
“幸甚,靠了郑国先生的堤坝水攻,大梁就破了,不必秦墨参与。”
听唐先生的口气,似乎并不喜欢战争,这让黑夫更加好奇,终于没忍住,问道:“唐先生,我也听说过墨家之名,但只知道墨者崇尚兼爱非攻,助弱御强,却不曾想,汝等会出现在秦军中……”
黑夫是真的没料到,墨家会成为“暴秦”的友军,如果他们站在秦军对立面,反倒没什么好惊讶的。
这问题问的尖锐,唐先生一时间有点不知怎么回答,这时候程商接嘴了:“百将真是孤陋寡闻,你所说的那种墨者,是继承了孟胜之志的楚墨,这群人自诩道义,喜欢做苦行之人,以侠客的身份行侠仗义,他们反对各国战争,认为战争皆是不义,这样的墨者,销声匿迹许多年了。”
一边说,还一边看了师弟唐铎一眼。
“此外还有齐墨,该派则以学术辩论为主,游历各国,游说君王不要兼并土地,这样的墨者,也只剩下一两个,躲在齐国,天天钻研那些无用的名辩之术去了。”
程商一番解释,黑夫这才知道,原来秦墨,是现世墨家三个流派之一,已经在秦国扎根百余年,对秦国的崛起功不可没,但他却没说秦墨的理念与那楚墨、齐墨有何不同。
如今秦国是法家当权,秦墨渐渐被边缘化,但仍然有一些影响力,他们为秦国的兵工生产提供了很多帮助,遇到大战,将军甚至会带几个在身边,以给出攻城的方略,并整修那些复杂的攻城器械。
“原来如此,是我无知唐突了。”
黑夫笑着拱手赔礼,三名秦墨与他初识,也不欲说太多,随即便下了城墙。
是夜,唐先生和唐铎告辞了李由,他们要继续跟着秦军前往上蔡,平常总臭着张脸的程商则被留了下来,他奉命听从李由调遣,遇到攻城,也可以提供一些建言。
印象里,以守城闻名的墨者,如今却主动走上战场,为攻城方秦军出谋划策,这让黑夫感觉到有些荒谬。
但还没等他想太多,秦墨来到阳城的第三天,又一份军令下达,主将李信命令阳城五千秦军,即刻开拔!
在恢复士气后,李由便令南郡兵们秣马厉兵,早已准备多时,如今军令一到,他便立刻召集左中右前后五率军吏,只留下五百人守城,又五百人与当地征召的民夫一起押送辎重粮秣,其余四千,尽数在次日一早,拔营出发!
黑夫他们身为短兵亲卫,自然要环绕在都尉李由身边,数千人沿着潺潺流淌的颍水络绎南下,兵锋直指百里外的楚国顿县……
黑夫知道,这场战争,已经正式打响了!
一个叫叫程商,三十上下,为人沉默寡言,只是手里拿着尺矩,上城前对着城墙目测高度,到了城头又在量城垛之间的距离。另一个叫唐铎,二十余岁,性情跳脱,上了城墙就问这问那。
“唐夫子,这就是你曾经与吾等说过的,巨子孟胜为阳城君守城的阳城么?”
唐夫子扶着城垛向下眺望,感慨地说道:“正是此地,当年墨家巨子孟胜与楚国的阳城君相善,二人亦师、亦友、亦臣,阳城君甚至连封地都交给了孟胜,与他毁玉璜以为符,使得其镇守此地。孟胜便带着墨家以此为安身之所,于是墨者精锐皆集于阳城。”
另一个弟子程商这时也接话道:“的确,我用尺矩测了测,阳城墙垣有墨家筑城之术的痕迹,且比一般县邑城墙要高些厚些,可能就是当时的墨者修筑的。”
唐夫子点了点头:“只可惜有此墙垣,依然寡不敌众,后来吴起之事,阳城君被牵连,他逃到了别国,荆王派人收回阳城,但因为没有信物玉璜,孟胜便不欲开门。荆王派兵围攻阳城,孟胜便信守与阳城君的诺言,死守此城,结果共有一百八十名墨者与他一起赴死……”
唐铎击节赞叹道:“壮哉……”
程商则在一旁打断道:“孟胜为了他自己与阳城君的私人交情,连累墨者精锐与之赴死,何壮之有?”
唐铎反驳:“程商,巨子孟胜行的可是墨者之义,他是认为,自己与阳城君关系非浅,若不死,将来恐怕没人会信任墨者,以墨者为师、为友、为臣了。”
程商又冷笑道:“这是曲解,墨者之义就是像轻侠莽夫一般,为了一城一池,一君一侯之存亡,献出性命?墨经上的义,明明是利天下之义!孟胜为了小义而舍大义,此事之后,墨家遂衰!”
唐铎气得涨红了脸:“小义都不能守,岂能行大义?再者,谁说墨家衰了绝了,如今吾等不还在么?孟胜传田襄子,田襄子传腹子,腹子遂入于秦,这才有了吾等秦墨……正是因为巨子孟胜死阳城君难事,让诸侯皆信墨者,墨家遂为显学!”
两个弟子在那吵得不开交,唐夫子有些尴尬,让二人安静后,回头朝黑夫拱手道:“多谢百将带吾等登城一观,弟子不睦,让百将见笑了。”
“岂敢。”
黑夫还礼,因为这唐夫子,据说在咸阳小有名气,可是连李由都要敬三分的人物,还特地安排黑夫带三人登上城头。
方才听了三人说的墨者往事,黑夫略有所感,这会便道:“其实我已在阳城驻扎两月,但孟胜之事,却是第一次听说,本地百姓,已经将墨者在此守城的事忘记了……”
唐先生不以为然:“百姓健忘,毕竟已是一百五十年前的往事,六七代人了……”
“是因为时间太久远?“
黑夫笑了笑,摇头道:“不然,上个月秋收,我在与田间老农闲聊时,才知道两百年前,某位阳城君的邑宰,在本地为百姓修了一座水渠,至今那水渠依然在使用,灌溉数十顷土地。百姓还为那邑宰修了一个小庙,每年都要祭拜。敢问诸君,为何百姓能记得两百多年前的小邑宰,却忘了百多年前的墨家大巨子?”
“倒不是说孟胜之义,不及那邑宰,而是因为孟胜所行之义,不曾有惠及本地黎民,所以虽有一百多人赴死,闻名于天下,让诸侯为之扼腕,却不会给本地百姓留下太深印象,至多两三代人,就都忘了。”
唐铎有些不快,程商则点头赞同道:“百将说的不错,这便是我说的小义与大义的区别了。”
唐夫子晓有兴趣地打量起黑夫来,开始不将他当做背景板,与他攀谈,两人一聊,黑夫才知道,原来王贲破大梁之战,唐夫子也在军中。
“幸甚,靠了郑国先生的堤坝水攻,大梁就破了,不必秦墨参与。”
听唐先生的口气,似乎并不喜欢战争,这让黑夫更加好奇,终于没忍住,问道:“唐先生,我也听说过墨家之名,但只知道墨者崇尚兼爱非攻,助弱御强,却不曾想,汝等会出现在秦军中……”
黑夫是真的没料到,墨家会成为“暴秦”的友军,如果他们站在秦军对立面,反倒没什么好惊讶的。
这问题问的尖锐,唐先生一时间有点不知怎么回答,这时候程商接嘴了:“百将真是孤陋寡闻,你所说的那种墨者,是继承了孟胜之志的楚墨,这群人自诩道义,喜欢做苦行之人,以侠客的身份行侠仗义,他们反对各国战争,认为战争皆是不义,这样的墨者,销声匿迹许多年了。”
一边说,还一边看了师弟唐铎一眼。
“此外还有齐墨,该派则以学术辩论为主,游历各国,游说君王不要兼并土地,这样的墨者,也只剩下一两个,躲在齐国,天天钻研那些无用的名辩之术去了。”
程商一番解释,黑夫这才知道,原来秦墨,是现世墨家三个流派之一,已经在秦国扎根百余年,对秦国的崛起功不可没,但他却没说秦墨的理念与那楚墨、齐墨有何不同。
如今秦国是法家当权,秦墨渐渐被边缘化,但仍然有一些影响力,他们为秦国的兵工生产提供了很多帮助,遇到大战,将军甚至会带几个在身边,以给出攻城的方略,并整修那些复杂的攻城器械。
“原来如此,是我无知唐突了。”
黑夫笑着拱手赔礼,三名秦墨与他初识,也不欲说太多,随即便下了城墙。
是夜,唐先生和唐铎告辞了李由,他们要继续跟着秦军前往上蔡,平常总臭着张脸的程商则被留了下来,他奉命听从李由调遣,遇到攻城,也可以提供一些建言。
印象里,以守城闻名的墨者,如今却主动走上战场,为攻城方秦军出谋划策,这让黑夫感觉到有些荒谬。
但还没等他想太多,秦墨来到阳城的第三天,又一份军令下达,主将李信命令阳城五千秦军,即刻开拔!
在恢复士气后,李由便令南郡兵们秣马厉兵,早已准备多时,如今军令一到,他便立刻召集左中右前后五率军吏,只留下五百人守城,又五百人与当地征召的民夫一起押送辎重粮秣,其余四千,尽数在次日一早,拔营出发!
黑夫他们身为短兵亲卫,自然要环绕在都尉李由身边,数千人沿着潺潺流淌的颍水络绎南下,兵锋直指百里外的楚国顿县……
黑夫知道,这场战争,已经正式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