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 作者:来自远方

    清和 作者:来自远方

    第二十二章

    叩边的鞑子足有万人。

    远远望去,战马,骑兵,仿佛自地平线处席卷了整片草原。

    明军城头之上,鼓声再变,战车每五辆以铜环相扣,锋矢向北,火炮依次续填火药,大小铁球,泥土,或以车发,或以架桩固定。长牌手着甲护于车旁,火铳手立于车后,战阵中刀枪林立,在鼓声中,明军屏息以待。

    马蹄声渐近,连环相扣的车阵横列,以人力推向前,立起的长牌挡住了迎面飞来的箭矢,发出声声钝响。

    车上锐利的长矛和木刺,倏忽间闪着寒光。

    战马嘶鸣,马上骑士也不免胆寒,出于本能的拽紧缰绳,降低马速。奔驰的战马扬起前蹄,仓促之间,竟有后队与前队撞到了一起,扬起一片沙尘。

    千夫长和百夫长的号令淹没在人吼马嘶中,几不可闻。只能吹响号角,陆续分兵,绕过面前一排排刺猬似的车阵,从左右或战车的缝隙间突进。

    游牧民族是马上的民族,高超的骑术,对战马的控制力,非一般明军骑兵可比。就算被从正规军打成了游击队,只要聚集起足够的勇士,仍能对明朝边界造成威胁。

    北元骑兵越来越近,距离不到五百步时,明军的火炮声响起,烟尘弥漫,分散的大小铁球砸进了飞驰的骑兵之中,落下时,带起了一片血雨。

    战争是残酷的,一旦走上战场,唯一能够支撑自己,保护自己的,只有杀戮,对敌人的杀戮。

    火炮之后,是连声响起的火铳,火药的烟尘与巨响,再一次减慢了北元骑兵的冲锋。

    按照惯例,距离太近,每支火铳只来得及放一次,不想,就在今日,开平卫的火铳兵打破了这个惯例。

    三轮齐射,北元骑兵完全措手不及。

    放在战车之上的火铳和预先安排填装火药的边军,发挥出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孟清和也没有想到,他不过是在回话中提及了那么两句,就被沈瑄记在了心里,并被近乎完美的用到了战场上。对比起后世,这种完美还带着许多缺憾,但在现下,这种作战方式带给敌人和己方的震撼,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列阵,迎敌!”

    战阵中的军官发出了号令,战车与火器最大的作用是减慢北元骑兵的速度,扰乱他们冲锋的阵型,真正的胜负,仍要依靠实打实的刀锋较量。

    这是在冷兵器与热兵器交替时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又一次强悍与勇猛的碰撞。

    城头上,热血沸腾的青葱少年朱高煦,用力拍着城砖,大声叫好。

    因战争而火热的双眼,让北平都指挥使陈亨和开平卫指挥使徐忠想起了另一个人,那个两次率兵北征沙漠,立下赫赫战功,以善战而著称的燕王。

    比起喜爱读书,生性温和的燕王世子朱高炽,高阳郡王才更像他的父亲。

    “别拦着孤,孤要下去!”

    转眼之间,朱高煦已不满足于用双眼去看,他渴望亲自走上战场,亲自用刀枪去杀戮。

    “郡王,还请三思!”

    徐忠守备开平,对这位高阳郡王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陈亨却相当了解朱高煦的丰功伟绩。洪武二十九年,燕王率军北征,刚受封郡王不久的朱高煦就叫着要和大军一同北征沙漠。

    “儿欲做马前卒,与父王一同北征!”

    当时,燕王军中上下均对高阳郡王赞许有佳。便是因洪武帝立下皇太孙而心存不满的燕王,也因为次子的一番话畅怀不已。

    唯一感到郁闷的,或许只有世子朱高炽。再郁闷也办法,条件摆在那里,除非他回炉再造,否则,外在条件肯定是比不上肖似父王的亲弟弟。

    “郡王,战场刀枪无眼,还请三思!”

    武将不是文人,劝来劝去也只有那么几句话,到头来,反而让朱高煦更加不耐烦。

    他继承的可不只有燕王的好战,还有不怎么好的脾气。

    “别拦着孤!”

    十五岁的郡王发威了,陈亨和徐忠都是满头大汗,最后还是跟随朱高煦的护卫开口,抬出燕王的口令才劝服了他。

    陈亨和徐忠同时长出一口气,对视一眼,都不明白燕王殿下到底是怎么想的,明知道鞑子每年都在这个时候来打谷草,还让儿子往边境跑,这要出了点差错,下边的人该怎么交代?

    就在两人不解的同时,朱高煦突然咦了一声,指着下方战场,“怎么回事?”

    原来,正在同明军步卒拼杀的北元骑兵,正从左翼分出一支百人的队伍,攻向距城十里左右的一处瞭望墩台。以往,这些城外墩台上的边军总是充当炮灰角色,最先战死。现在,明军骑兵都已从两侧冲进了战场,其他的瞭望墩台也陆续消失了喊杀声,那处瞭望墩台却仍在坚守。

    片刻之后,又有一支百人队伍分了出去,目标仍是那处瞭望墩台!

    不只是朱高煦,连陈亨同徐忠也开始注意起那处瞭望墩台。

    “那处是何人戍守?”

    徐忠询问同上城头的卫指挥佥事,不想对方也是一头雾水。城中自千户以下均领兵出战,一处瞭望墩台的守兵,他怎么会刻意去留意?

    “戍守此处者,必是善战之人!”朱高煦双目灼灼,锐气逼人,“待到击退了鞑子,小王必要见上一面!”

    听闻此言,城头众人面面相觑,心下暗道:高阳郡王这番话是有心还是无意?若是有心,恐怕需得下令派人援救这处墩台。

    孟清和还不知道自己被青葱少年朱高煦惦记上了,他的情况已是相当危急。布置好的拒马和陷坑的确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架不住敌人太多。拒马被撞开了口子,折断的木刺和长枪散落在地上。陷坑里填满了人和马的尸体,通向地堡的路已经被血染红,倒伏在地上的,除了鞑子还有他手下的边军。

    “丁小旗,还剩多少人?”

    靠在墙边,压根不在意飞过来的弓箭,孟清和撕下一条里衣,一头在嘴里咬着,用力扎紧了流血的手臂。

    很疼,疼得快要麻木了。

    “回总旗,刘小旗带人守在后山,此时尚且不知,堡中只余十二人。”

    十二?

    孟清和愣了一下,猛的攥紧拳头。

    他承诺过,要让大家活着的。

    他承诺过的……

    “总旗?”

    丁小旗没受伤,可狼狈的样子却不比其他人好多少。

    “丁小旗,你说咱们还能活下去吗?”

    孟清和的话没有得到回答,没人能给他答案。

    鞑子实在是太多了,从开始到现在,他已经没精力去数自己到底杀了多少个,他只知道,断在他手里的长枪已经增加到了三支,连腰刀都砍得卷刃了。若非还有一口气撑着,他怕是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他就不明白了,不过是一处瞭望墩台,鞑子这么不要命的往上填,至于吗?

    如果此时有一张地图摆在面前,或许能给孟清和提个醒。他戍守的地方,恰好拦在北元骑兵进攻和撤退的路上,不把这里打下来,万一打谷草失败,跑路都跑得不安心。

    “再来一次,咱们就真得全……”孟清和话说到一半,突然住口了,用力抓了抓结成缕的头发,他不能死,绝对不能!

    就在这时,地堡二层的边军突然叫道:“总旗!快看!”

    孟清和站起身,抬眼望去,整个人都愣住了。

    一支身着朱红袢袄的骑兵,正同山下的鞑子绞杀在一起!

    这是凑巧?

    还是……

    狠狠咽了一口唾沫,孟清和一咬牙,“诸位,敢不敢和孟某拼一把?”

    “总旗只管下令!”

    “好!”孟清和扔掉了卷刃的长刀,随手又抓起一支长矛,“去叫刘总旗过来,咱们就赌这一把!”

    墩台之下,厮杀在一处的明军和鞑子,同时听到一阵仿似乎破锣般的吼声,刺得人耳鼓生疼。抬头望去,只见十数名明军,合力推着三辆立着长牌,遍插—木刺长枪的独辕车,从山上直冲而下。

    车后之人各个浑身染血,面容狰狞,状似恶鬼,不似人声

    交战的众人尚未明白是怎么回事,这些明军突然不冲了,从车上抓起包裹石头的土块,借着长牌的掩护,高叫着扔向近处的北元骑兵。

    山下的明军和北元骑兵同时囧了。

    这些人想干嘛,疯了不成?把车上的木刺拔—下来,也比扔石头土块强吧?

    或许是眼前的场景太过“震撼”,以至于北元骑兵和明军都停止了砍杀,傻愣愣的对着孟清和等人进行了围观。

    很快他们就意识到,这个举动实在是傻冒烟了。

    发狠冒坏水的读书人,简直惨无人道得令人发指。

    土块中掺杂着沈副千户赏下的胡椒,还有木刺碎屑,只能让人咳嗽几声,对战马,可就要了命了。

    战马陡然间开始嘶鸣,扬起前蹄,甩动着脖颈,挣扎着就要跑开。

    近两百匹战马同时尥蹶子不听指挥,横冲直撞,带起的混乱迅速蔓延。

    北元骑兵的左翼,开始乱了。

    城头上的人注意到了,战场上的沈瑄也注意到了,挥刀砍下一名千夫长的头颅,举起长刀,率领聚拢到身边的明军骑兵,如一支长矛,狠狠扎了过去。

    “好!”

    陈亨大喝一声,“擂鼓,老夫亲自出城!”

    徐忠一把没拉住,老当益壮的都指挥使一溜烟下了城楼。高阳郡王眼珠子转了转,也想跟着下去,却被随身的护卫团团围住,“郡王,王爷再三有令……”

    “知道了。”朱高煦一拧眉,“不去就是。不过,那个守墩台的军将,孤是一定要见的!”

    “尊令!”

    第二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