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对我误很大 作者:沐雨聆音

    道士正想嘲讽这人是不是自不量力,竟敢以这样的箫声来应和师弟的琴音。却见慕容聿神色一动,琴声竟戛然而止!

    慕容公子沉默片刻,问道:“……岸上是谁在吹箫?”

    蓝关雪一愕,却听那箫声不过短短一段,已经停了。他不由问道:“你怀疑这人是血沿檐?”

    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癫狂暴戾的老魔头还有音律这等雅好啊?

    慕容聿闻言,摇头道:“……不是。”却又不再往下说了。

    谢小蛮忽然嚷了起来:“哇,好神骏的鹞鹰!”

    蓝关雪应声张望时,只见一只白尾鹞自头顶展翅掠过,遥遥向渡口那边去了。

    慕容聿神色却越加凝重,他微微偏头,问道:“师兄,是什么样的鹞鹰?”

    蓝关雪道:“好似是只白尾鹞。”

    慕容聿沉吟半晌,怔忡道:“师兄,那鹞鹰,是吹箫人召来的吗?”

    蓝关雪又是一呆,目光不由向岸上梭巡。

    他们的船已经向玉山岸边停靠,前面就是西津渡,很多客人都在这附近等候过江船只。

    这日正是八月初一,民间传说是许真君圣诞。这位真君就是那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名气很大。相传他还精于医道,妙手回春,很是受人尊敬。

    而鲁地也有习俗,这一天是天医节,祭黄帝、岐伯。

    因此,杏林春暖唐龄才会选在这日前后在金山施行义诊。

    当是时,西津渡口这里游人如织,等着过江的客人不计其数。四乡八镇的百姓,纷纷赶在这日前来朝山赶集。

    人一多自然便有商机,只见岸上一排排摆列了许多摊肆,都张着白布遮阳,所售货物当真是琳琅满目,无所不有。

    卖香烛的,卖点心小食的,卖跌打酒狗皮膏药的,连卖荷包手帕胭脂花粉的都有。

    只是这样实在人多嘈杂,纵然蓝关雪内力深厚,视野宽广,也看不出那吹箫的人在何处,那白尾鹞鹰又飞去哪里了……

    第62章 缓兵之计

    那只白尾鹞自然便是小青。

    它循着姊妹箫的箫声指引, 振翅飞起, 向着金山岸边的那间小小茶肆飞了回去。

    梁御风在茶肆中听穆少淮以轧弦之法演奏胡琴, 唱了一曲, 犹在如痴如醉时, 忽然听见外面有鹰唳之声。

    他心有所感,抬头向窗外望去, 便见到小青遥遥飞来, 敛翅停在了对面的树上。

    这时他心中一动, 猜想到石桐宇等人必然已是找到了慕容公子一行的船只, 只怕接下来就要动手夺珠。放出小青过来, 也是在给他提醒, 要他做好准备, 拦下这边的三位少侠。

    梁御风游目四顾。

    只见穆少淮一曲唱罢, 将胡琴放下,似是醉意上头, 面露倦色斜倚在墙角, 双眼似睁还阖。

    惜香才子孟沛东也是一拍脑壳,含含糊糊嚷道:“好酒, 劲头真大!噫噫噫!会须一饮三百杯……”随即推金山倒玉柱, 一下子伏倒在桌子上。

    只有唐龄滴酒未沾,看着两个同伴竟然被那甜津津的米酒放倒, 一脸不明所以。

    梁御风见唐龄目露诧异之色,抬眼向自己看来,多半起了疑心, 不由暗暗叫苦。

    这唐神医心慈性甜,可身为蜀中唐门的子弟,又是名满江湖的杏林春暖,手底下又岂会含糊?只怕是辣得很。他现下身无内力,要是被拆穿,岂不是立马完蛋大吉?

    再说了,就算他武功仍在,又怎么忍心和这位神医动手?这等面善心甜、赤子之心的活菩萨,欺负他简直就是罪过好不好?

    梁御风讪讪道:“唐神医,你看,他们都醉了……”

    唐龄闻言,缓缓点头,目露深思之色。

    梁御风暗暗偷笑。

    想不通啊?

    想不通就对了!这么甜的米酒也能醉得倒人?

    “想不到临安人酒量这么差!”他一脸感慨,看上去比唐龄还吃惊。

    睁眼说瞎话,对梁少爷来说毫无压力。

    至于毫不犹豫地把醉酒一事推托给人家的户籍顶缸,把整个临安府上上下下的酒量都给黑了一次,他更是完全不心虚。

    “……”唐龄似信非信。

    这时趴在桌子上挺尸的惜香才子倒是挣扎了一下,嚷道:“谁、谁说临安人酒量差?我没醉!再、再来,我还要喝!”

    他梗着脖子,颤颤巍巍坐了起来,满脸的痘花被酒气熏得通红。茫然张望了一番,他伸手去推墙角的穆少淮,大笑道:“小木头,你唱得真好听!来,再给哥唱一段!”

    梁御风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再抬眼去看时,他却身子一颤,又倒下来趴在那不动了。

    相比之下,穆少淮的酒品比他好太多了。喝醉了就安安静静斜倚在墙角阖眼打盹,睡得那叫一个香,都吹出小泡泡来了!

    先前孟沛东推了他一把,他硬是眼睛睁都没睁,只是把脸换了个朝向继续睡。

    唐龄凝目看了这两个醉鬼一阵,又低头细思了一番,拿起随身药囊,从中取出一个样式古朴的木匣。

    梁御风定睛去看时,只见他很是珍惜地打开那木匣,九类金针一排排并列,形状长短各异。

    医家所用九针,出自《黄帝内经》。即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其中形状和用途都各有不同,以之治病,需要根据情况选用,才能起到疗效。

    宋时,针灸之术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北宋王惟一编纂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集前朝针灸学之大成。之所以有此书名,正是因为王惟一同时监造了历史上最早的一具针灸铜人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