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 作者:维斯特帕列
“大人,此物所需人工仅是此前的一半,若是江南工坊全都用上这些织机,则用不了多久还会有动乱;因此为了百姓生计着想,还请大人下令禁止天下织工使用此种织机,绝此与民争利之奇淫技巧之物,方能保住江南的太平。”幕僚向洪承畴提出建议。
然而洪承畴看问题可比他们要透彻的多,当即他就摇头否决,“此物既然已经流出来了,再想禁绝恐怕是不可能的。”他虽然不懂得百倍的利润足以让人违反任何法律的道理,但也能琢磨出一些相似的东西来,“此物的好处但凡做这一行的都看得清楚,就算咱们眼下毁了所有织机,但那些商人为了挣钱,还是会将他们拿出来,这光靠官府是禁不了的。”
“此事的要紧之处在于那些织工被赶出工坊之后没了活路,若是能给他们寻一条新的谋生路子,也就不会有事了。”洪承畴制止了幕僚们的问,继续说道,“如今辽东和流求尚需要有人前去垦荒,先去问问他们有多少人愿意去吧。”
“属下已经问过了,可这些人久居江南繁华之地,怕是连京城都有些不愿意去,更何况是辽东这等苦寒之地和流求这样的蛮荒之地呢?所以属下所问的那些人里,也只有不到两成愿意接受这一方案,其余人等依旧肯离开江南。”一名幕僚回答道。
“如今江南的田亩正在清查中,这些人里有不少是被当地士绅以不法手段夺去了田产,方才不得不流落到城市里充当织工,如果此事能够办好,归还他们失去的田地,又能解决不少织工的问题。”另一名官员补充道,“这一项估计可以解决一成织工的生计问题。”
“陛下诏令对江南卫所进行重新编练,少不了要招募新兵,他们之中若有人愿意从军,只要能通过审核,我那里也能收一些人。”曹文诏也帮着洪承畴想办法,“只是就如同刚才那位先生所说,江南乃是富庶之地,这些人之中怕是没多少愿意从军。”
“但也能解决不少问题,起码可以再解决一成人的生计问题。”这几项相加就是四成,可还有六成的失业织工找不到出路,洪承畴又和人商量了许久也没商量出好办法来,他只能将此写成奏折上奏李悠,希望这位皇帝陛下能想出解决的办法来,他对李悠的谋略还是十分钦佩的,至于内阁那些家伙,洪承畴却不认为他们能拿出什么好办法。
事实也如同洪承畴所想的那样,当李悠将奏折分给群臣过目的时候,孙承宗、王洽等人也拿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只是老调重弹,说些什么不宜与民争利、当禁绝这等织机之类的话语,弄得李悠连连摇头。
他知道接下来数百年间世界将会出现何等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根源则是各种新型机械的不断出现,现在大明有了效率更高的织机却要禁绝,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么?他决不能答应这件事,而且他当初让宋应星研究这种织机可不是为了让这些人禁绝的,他海基会用这件东西来实施另外一项计划。
“着江南的工坊为万千织工衣食之所系,还是叫洪承畴让他们早些恢复起来吧,给各边镇、卫所的军服也该开始继续制作了,衣料就从江南采买吧,也好让那些织工能多挣点工钱。”现在既然洪承畴已经逐渐平定了江南,那么对他们的压制也该渐渐松绑了,这批布料足够养活许多织工,让他们可以摆脱失业的危险。
“可是陛下,这军服所需布料毕竟有限,而且也不是年年购买,就算能帮他们扛过一阵儿,明年可该怎么办?”孙承宗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而且军服所需都是些一般的布料,江南的产出可不仅仅是这些,还有许多昂贵的衣料,这些军队怕是用不上。”
“丝绸、高级棉布他们自有销路,不用我们操心。”做高端的毕竟是少数,影响没有那么大,所以李悠打算让他们自己解决,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完善大明内部的交通体系、减少过路费的征收,好为他们提供便利,当然这些人该缴纳的税赋可是不能免得,现在再也不是他们可以仰仗身份逃避税赋的时候了。
“而且我大明之外尚有生民亿万,泰西诸国对大明的丝绸趋之若鹜,朝鲜、倭国、南洋诸国的百姓也需要布匹裹体,就算的江南的工坊再多一倍,也不必担心销路。”如今大明水师初具规模,已经可以为大明的海商提供安全保护,那么也是时候用大明的商品来占据他们的市场了,需求增加必然会带来工坊规模的扩大,而那些失业织工也就不必再为工作愁了,当然如此以来朝鲜、倭国、南洋诸国境内的商业体系必将遭到严重的冲击,不过能用被人的麻烦来解决自己的麻烦,这笔生意还是很划算的。
“可若是如此,棉花、蚕桑的需求就会大大增加,改稻种棉的地主就会越来越多,江南乃是我大明重要的粮食产地,要是这样我大明恐怕就要有百姓饿肚子了。”孙承宗却没有被李悠轻易说服,粮食的问题才是国家太平的根本。
“桑树多长在田埂,并不会占用太多田地,而天下最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乃是西北,却并非江南,如今固原镇、宁夏镇等地的军队已经编练完毕,等他们收回西域之后可在那里大规模的种植棉花,以解决原料的问题。”李悠可是记得后世西北棉花的盛名。
当然,西北距离江南实在是太远了些,如果运送棉花到江南进行纺织,在成本上恐怕就太不划算了,不过到了那时候他们可以将工坊迁移到西北,如此既解决了成本的问题,又可以带动对西域的移民,渐渐将当地的百姓同化,从长远来看却也是件一举数得的好事。
“大人,此物所需人工仅是此前的一半,若是江南工坊全都用上这些织机,则用不了多久还会有动乱;因此为了百姓生计着想,还请大人下令禁止天下织工使用此种织机,绝此与民争利之奇淫技巧之物,方能保住江南的太平。”幕僚向洪承畴提出建议。
然而洪承畴看问题可比他们要透彻的多,当即他就摇头否决,“此物既然已经流出来了,再想禁绝恐怕是不可能的。”他虽然不懂得百倍的利润足以让人违反任何法律的道理,但也能琢磨出一些相似的东西来,“此物的好处但凡做这一行的都看得清楚,就算咱们眼下毁了所有织机,但那些商人为了挣钱,还是会将他们拿出来,这光靠官府是禁不了的。”
“此事的要紧之处在于那些织工被赶出工坊之后没了活路,若是能给他们寻一条新的谋生路子,也就不会有事了。”洪承畴制止了幕僚们的问,继续说道,“如今辽东和流求尚需要有人前去垦荒,先去问问他们有多少人愿意去吧。”
“属下已经问过了,可这些人久居江南繁华之地,怕是连京城都有些不愿意去,更何况是辽东这等苦寒之地和流求这样的蛮荒之地呢?所以属下所问的那些人里,也只有不到两成愿意接受这一方案,其余人等依旧肯离开江南。”一名幕僚回答道。
“如今江南的田亩正在清查中,这些人里有不少是被当地士绅以不法手段夺去了田产,方才不得不流落到城市里充当织工,如果此事能够办好,归还他们失去的田地,又能解决不少织工的问题。”另一名官员补充道,“这一项估计可以解决一成织工的生计问题。”
“陛下诏令对江南卫所进行重新编练,少不了要招募新兵,他们之中若有人愿意从军,只要能通过审核,我那里也能收一些人。”曹文诏也帮着洪承畴想办法,“只是就如同刚才那位先生所说,江南乃是富庶之地,这些人之中怕是没多少愿意从军。”
“但也能解决不少问题,起码可以再解决一成人的生计问题。”这几项相加就是四成,可还有六成的失业织工找不到出路,洪承畴又和人商量了许久也没商量出好办法来,他只能将此写成奏折上奏李悠,希望这位皇帝陛下能想出解决的办法来,他对李悠的谋略还是十分钦佩的,至于内阁那些家伙,洪承畴却不认为他们能拿出什么好办法。
事实也如同洪承畴所想的那样,当李悠将奏折分给群臣过目的时候,孙承宗、王洽等人也拿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只是老调重弹,说些什么不宜与民争利、当禁绝这等织机之类的话语,弄得李悠连连摇头。
他知道接下来数百年间世界将会出现何等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根源则是各种新型机械的不断出现,现在大明有了效率更高的织机却要禁绝,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么?他决不能答应这件事,而且他当初让宋应星研究这种织机可不是为了让这些人禁绝的,他海基会用这件东西来实施另外一项计划。
“着江南的工坊为万千织工衣食之所系,还是叫洪承畴让他们早些恢复起来吧,给各边镇、卫所的军服也该开始继续制作了,衣料就从江南采买吧,也好让那些织工能多挣点工钱。”现在既然洪承畴已经逐渐平定了江南,那么对他们的压制也该渐渐松绑了,这批布料足够养活许多织工,让他们可以摆脱失业的危险。
“可是陛下,这军服所需布料毕竟有限,而且也不是年年购买,就算能帮他们扛过一阵儿,明年可该怎么办?”孙承宗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而且军服所需都是些一般的布料,江南的产出可不仅仅是这些,还有许多昂贵的衣料,这些军队怕是用不上。”
“丝绸、高级棉布他们自有销路,不用我们操心。”做高端的毕竟是少数,影响没有那么大,所以李悠打算让他们自己解决,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完善大明内部的交通体系、减少过路费的征收,好为他们提供便利,当然这些人该缴纳的税赋可是不能免得,现在再也不是他们可以仰仗身份逃避税赋的时候了。
“而且我大明之外尚有生民亿万,泰西诸国对大明的丝绸趋之若鹜,朝鲜、倭国、南洋诸国的百姓也需要布匹裹体,就算的江南的工坊再多一倍,也不必担心销路。”如今大明水师初具规模,已经可以为大明的海商提供安全保护,那么也是时候用大明的商品来占据他们的市场了,需求增加必然会带来工坊规模的扩大,而那些失业织工也就不必再为工作愁了,当然如此以来朝鲜、倭国、南洋诸国境内的商业体系必将遭到严重的冲击,不过能用被人的麻烦来解决自己的麻烦,这笔生意还是很划算的。
“可若是如此,棉花、蚕桑的需求就会大大增加,改稻种棉的地主就会越来越多,江南乃是我大明重要的粮食产地,要是这样我大明恐怕就要有百姓饿肚子了。”孙承宗却没有被李悠轻易说服,粮食的问题才是国家太平的根本。
“桑树多长在田埂,并不会占用太多田地,而天下最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乃是西北,却并非江南,如今固原镇、宁夏镇等地的军队已经编练完毕,等他们收回西域之后可在那里大规模的种植棉花,以解决原料的问题。”李悠可是记得后世西北棉花的盛名。
当然,西北距离江南实在是太远了些,如果运送棉花到江南进行纺织,在成本上恐怕就太不划算了,不过到了那时候他们可以将工坊迁移到西北,如此既解决了成本的问题,又可以带动对西域的移民,渐渐将当地的百姓同化,从长远来看却也是件一举数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