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队要从陆军转入海军。

    而各大王府也都在征召更多的人随他们一起前往南洲,他们用各种手段,各种优惠条件来吸引百姓跟他们走。

    除了朝廷的底线不能破,许多王府承诺给百姓的优惠条件已经几乎与朝廷持平。

    只要有人愿意跟他们走,在那里落脚生根,这些人,以后就是财富。

    所以他们哪怕没有直接的利益,但是也能因为人口的多少,获得快慢不一的发展。

    但是,许多王府还是比较保守的,激进的只是少部分。因为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自己会被分到那一片区域。

    如果是分到土地肥沃的地区还好一些,再多的人也养得起。但是要是分到贫瘠的地区,人越多,粮食问题也越是大啊。

    但是他们只能等待,等到禅让大典之后,进行抽签。

    是的,为了表示公平,十七家亲王府将会才会抽签。南洲被分成十七块区域,编成一到十七号。

    亲王府分两次抽签,第一次抽抽签的顺序,第二次按照顺序上去抽区域。

    至于你能分到那一片区域,就要看你的运气好不好了。

    在朱瞻基看来,南洲那边不存在区域好不好,即便是最荒凉的西北,那里也是以后的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基地。

    只不过,在这个时代,那里不会那么快得到开发。

    亲王府的区域要抽签,但是各大勋贵的地盘,却是由朱瞻基统一分配的。

    不可能让一个立了大功的公爵,抽到一块沙漠,而一个继承的窝囊废伯爵,占据一块金矿的事出现。

    所以,朱瞻基这段时间,一直被京城各大勋贵在sāo扰。朱瞻基不胜其烦,让人在皇城外张贴了三不准,才让所有人安分了下来。

    一不准觊觎东洲,东洲不再分配范围。若心怀不敢,取消分封南洲。

    二不准贿赂内侍,影响分配。一经发现,剥夺分封区域。

    三不准勾结海军,为以后发展拉拢人手,一经发现,分封减半。

    这三不准一出,让那些人心不定的勋贵们犹如被泼了一盆冷水,立即安稳了不少。

    接下来,就是那些文官们开始动作起来了。

    相比勋贵们可以分封,在土地上获得有如古代封建的特权,文官们当然不肯眼睁睁地看着如此大的利益被他们获得。

    但是文官有一个天然短板,就是他们的政治资本不能得到延续,家族势力得不到延续。

    所以文官们的自身势力,是比不过武将和勋贵的。

    武将,勋贵们有亲军,有家族,能形成强有力的小集团。这是他们能够获得分封的主要原因,因为开发需要人手。

    可是文官们不行,但是他们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处政权。

    南洲的三级管理制度,总督府是只管海军,不管民政的。

    剩下的十七个州府,还有未来的县治一级,这些管理权被文官牢牢抓在手中。

    朱瞻基当初在设计这套管理方案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勋贵阶层虽然分封,但是这种分封不是为了给他们增加实力,只是为了让他们尽快开发南洲。

    他们的发展需要引导,需要制约,当然离不开文官。所以,除了总督府的这一级军事机构,剩下的管理机构肯定是要jiāo给文官的。

    文官管工业生产,农业养殖,税赋,并且负责协调区域之间的矛盾。利用他们来遏制武将,勋贵阶层,这个中间,同样要给文官集团让利。

    利从何来?这又不得不谈到內监阶层了。

    大明的內监阶层是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也是大明第一大政府机构。

    在早年的征战中,抓获的异族幼儿,几乎全部被安排进了內监。整个大明的国营经济,几乎都被內监抓在手中。

    丝绸行业,茶叶行业,钢铁行业,食盐行业,进出口行业,矿产领域,全部都是內监在管。

    这股势力太大,而以后的內监来源肯定会减少。而且,朱瞻基也不愿意让內监越变越多。

    所以,以后要减少内侍,像清朝一样,成立一家内务府,让文官来chā手一部分商业领域,将会是以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这一章写的有些乱,也短一